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胡宇齊:“洋垃圾”散發著舊強權陳腐的霸道味兒
西方舊強權試圖靠高壓手段維護的,實為一套落滿灰塵的“秩序”:發展中國家提供原材料、廉價勞動力與廣闊市場,發達國家則憑借技術壟斷與金融霸權,在自由貿易中不斷攫取前者的剩余勞動價值而“不付任何代價”。然而,“帶頭大哥”千秋萬代一統江湖迷夢依舊,世界早已換了人間。
近日,中國“洋垃圾”禁入令又被推上輿論風口。美國方面火藥味十足地宣稱,此舉極大中斷了全球廢金屬供應鏈的運轉,并要求中國取消禁令。我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明確回應,這是中國政府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著力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的重大舉措,美方官員將中方正當合法的舉動上綱上線,是非常虛偽的。
自己的垃圾自己消化,本是再簡單不過的道理。去年7月,中國政府就正式通知WTO從當年年底起不再接受“洋垃圾”。如今,美國在單邊挑起對華貿易戰的當口,重提舊事,對中國的“洋垃圾”禁入令說三道四,值得玩味。做生意本該你情我愿、平等互利,現在美國一方面挑起沖突,宣布將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大規模征收重稅,限制中國企業對美投資并購,一方面又大喇喇地要求中國對美國汽車減稅、對其金融企業開放更多市場,同時還要繼續接收“洋垃圾”,這種居高臨下、頤指氣使的姿態,完全“于情不合、于理不通、于法無據”,無禮至極也奇怪至極。
細看美國準備揮舞制裁大棒的領域,與“中國制造2025”的戰略領域高度重合。貿易戰劍指于此,與其說美國在意的是所謂對華貿易逆差,還不如說忌憚中國技術進步的勢頭,想要斬斷中國產業升級、科技崛起的道路,讓中國繼續在產業鏈低端,扮演好“世界工廠”“世界市場”乃至“世界垃圾處理廠”等為發達國家服務的角色。看透了這一點,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一旦中國做出脫離“角色設定”的舉動,諸如拒收“洋垃圾”、上市原油期貨、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山姆大叔”便如眼里揉進沙子般坐立難安。現在國內輿論場中,有個別人跳出來“裝清醒”,或指責中國不夠開放,或呼吁“舉旗投降”,實在太過幼稚。
基于資源稟賦、發展階段、歷史文化等方面的差異,各國確實在國際分工體系中扮演著不同角色。但這種分工與角色,理應遵從歷史與市場規律,理應永遠處于動態調整之中。西方舊強權試圖靠高壓手段維護的,實為一套落滿灰塵的“秩序”:發展中國家提供原材料、廉價勞動力與廣闊市場,發達國家則憑借技術壟斷與金融霸權,在自由貿易中不斷攫取前者的剩余勞動價值而“不付任何代價”。這正是馬克思筆下機器大工業時期的國際分工:“地球的一部分成為主要從事農業的生產地區,以服務于另一部分從事工業的生產地區”。從更大視野來看,美國的諸多動作無不透露著這一“薅羊毛”邏輯,對重要國際規則也向來是基于一己之私,“合則用,不合則棄”。比如,明明自己背負著沉重的大氣污染“歷史債”,卻一味要求別人節能減排;明明對外來高科技產業緊閉大門,卻永遠指責別國不夠開放。習慣性雙重標準,歸根結底就是防止新興力量挑戰自己守成大國的地位。
然而,“帶頭大哥”千秋萬代一統江湖迷夢依舊,世界早已換了人間。100多年前,中國有識之士那句“睜眼看世界”,如今應該送給美國了。時代潮流浩浩湯湯,中國也是今非昔比。很多人注意到,22年前——1996年5月,美國也曾單方面宣布對華貿易報復措施,當年中國的回應是略顯悲壯的“平等協商解決,對抗絕對沒有出路”,而今天,面對挑釁,中國的回應是底氣十足的“奉陪到底”“看誰真正堅持到最后”。從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跨越22年的兩次回應里,從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的淡定微笑里,從眾多網友的力挺支持里,我們解讀出的都是中國保持自己節奏的自信,都是滿滿的“實力”二字。
對于貿易戰,中國不想打,更不怕打,因為“手里還有不少好牌”,誠如此言。今天的中國,經濟發展“風景這邊獨好”,對世界經濟貢獻率超過30%;科技創新迎來盛果期,墨子“傳信”、“天眼”探空、北斗組網等驚艷世界;軟實力持續提升,“漢語熱” “中國熱”悄然興起……每一張好牌,都為中國靈活處理復雜局勢提升勝算;每一張好牌,都是幾代中國人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結果。中國不僅手握好牌,更掌握著積攢好牌的能力。而這,正是我們行走在復興之路上的最強動力。
民諺說,“聽拉拉蛄叫,還不種地了?”可以想見,中國未來前行的每一步,還會不斷遭遇阻礙與挑戰。但事實已經證明,實力是硬道理,發展是硬道理,只要13億多人精誠團結、共同奮斗,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辦好自己的事、攢下更多好牌,就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止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胡宇齊)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中國 洋垃圾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