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扎根中國熱土 講述中國故事——記那些情系中國的洋專家
新華社北京10月2日電(天下人物)扎根中國熱土 講述中國故事——記那些情系中國的洋專家
新華社記者孫萍 于榮 費列娜
9月29日,人民大會堂。在一群穿著西裝的外國人中,德國人夏愛克格外顯眼。他身著中國哈尼族的民族服裝,用中文講述了他在云南的故事,打動了很多人。
包括夏愛克在內的50名外國人獲得本年度中國政府“友誼獎”。這些獲獎人士中既有得過諾貝爾獎的世界知名科學家,也有像夏愛克這樣在中國偏遠地區默默奉獻的外國友人。
“友誼獎”獲獎者的背后,是在中國工作的幾十萬外國專家群體。他們來自五湖四海,有著多彩的專業背景和職業生涯,帶著各自的夢想和追求。他們親身感受到中國史詩般的發展歷程,在與中國人民攜手奮進的過程中深深愛上了這片熱土。
扎根中國 情系中國
去年,夏愛克離開生活了15年的云南,回到德國。
“因為舍不得離開,我全部行李都是臨走前最后兩天才開始收拾的,”離開中國的日子,夏愛克說他很傷感,“云南就是我的家,回到德國反而很難適應了。”
云南省大理州鶴慶縣、紅河州建水縣和紅河縣等邊遠地區,是夏愛克最思念的地方。而他最牽掛的人,是當地的孩子們。回德國后,夏愛克仍舊掛念著他們的學業,每天都要與孩子們在QQ上交流,鼓勵他們努力學習。
15年前,夏愛克放棄在德國的優渥生活,立志前往海外當志愿者,“希望把自己擁有的奉獻給社會”。在眾多的目的地選項中,他選擇了中國云南。從此,夏愛克開始了與中國的緣分。
15年里,擁有醫學博士學位的夏愛克不僅在云南的大山里無償給病人診治,還想盡一切辦法幫助當地人。他幫助村民建沼氣池、挖水窖,開展“借羊生小羊”項目,在當地中小學開辦英語角。
“借羊生小羊”是夏愛克為當地人想出來的一個致富項目。他自費為村民買羊,教他們養羊,為此經常走好幾個小時的山路去村民家中指導養殖技術。
夏愛克也在扎根中國期間見證了中國的發展。“我剛來云南時,當地人從來沒想過買汽車,也沒想過能出國旅游。但是,5年后,他們開始買車了;10年后,他們開始出國旅游了。”
無獨有偶,法國外科協會主席、器官移植專家喬治·芒斯楊也心系中國邊疆地區。20年來,他每年都去新疆、青海等地無償做手術,培訓當地醫生。
1997年,芒斯楊第一次來到中國,在烏魯木齊為一名肝臟包蟲病患者做肝移植手術。今年6月,他去新疆庫車縣醫院做手術。在那里,他遇到一名多年前請他做過胃部手術的老太太,老太太感謝芒斯楊救了她的命。
“在新疆,我走在路上會有很多以前的病人認出我來,過來跟我握手。”芒斯楊說。
在芒斯楊的不懈努力下,他任職教授的新疆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成為中國包蟲病治療領域的頂尖機構。他還促成世界衛生組織包蟲病預防與管控合作中心落地新疆。
講述中國 解讀中國
“我要讓所有人知道,中國的發展對他們意味著機遇。”克羅地亞前副總理、前駐華大使司馬安·西莫尼奇在公開場合一有機會就介紹中國的發展,對中國的經濟總量、高鐵里程數等數據信手拈來。如果有外人對中國存有誤解誤讀,西莫尼奇會現身說法予以反駁。
這些年,西莫尼奇還忙著在克羅地亞等歐洲國家推廣中醫。如今,中醫針灸和推拿已經走進了克羅地亞的療養勝地,中國中醫專家也可以在克羅地亞國立醫療機構提供服務。
美國人瑪麗·蓋茨經常津津樂道的則是中國敦煌。
2009年從耶魯大學藝術館館長的位置退休后,蓋茨就成天圍著敦煌轉。2011年,蓋茨在美國注冊成立敦煌基金會,為研究、保護和推廣敦煌募集資金。基金會在全球招募有志于保護敦煌的專業人才,為敦煌研究院的研究項目提供資助,贊助敦煌研究人員前往美國考察學習。
在美國,蓋茨是忠實的敦煌代言人。她在美國多所學校和藝術中心舉辦講座和活動,向美國民眾介紹敦煌,推介中國歷史和文化。2016年,在美國敦煌基金會的協助下,美國洛杉磯蓋蒂藝術中心舉辦了敦煌藝術展,超過20萬人參觀了展覽。
今年,蓋茨已經去了兩次敦煌。“我希望未來能有一部關于敦煌的電影。”蓋茨說。
38歲的埃及人侯薩姆·穆罕默德是今年“友誼獎”最年輕的獲獎者。他供職于一家中國媒體機構,參與過中國兩會、杭州G20峰會等重大報道。他用英文、阿拉伯文撰寫的《老外話兩會》《創客在中國》等報道在阿拉伯地區廣為傳播。
“我的工作就是告訴世界一個真實的中國。中東國家的年輕人對中國很感興趣,我想告訴他們,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如何取得今天的輝煌成就。”侯薩姆·穆罕默德說。(完)
編輯:秦云
關鍵詞:扎根中國 洋專家 中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