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中學生看“史上最嚴減負”:別再雷聲大雨點小
最近,號稱“史上最嚴減負令”出臺了。這讓我半是欣喜、半是忐忑。
欣喜不言而喻。作為有切膚之痛的中學生,我時不時會和小伙伴們吐槽某些校外培訓機構,這次,我要給“減負令”點上一個大大的贊。忐忑的是,這次“減負”會不會又半途而廢?我希望,培訓機構能從此“痛改前非”,規范運作,而不是在短時沉寂后,滿血復出。
當然,我不認為培訓機構就是“敵人”或者洪水猛獸。以英語為例,如果能在培訓機構與口音純正者一起練習口語和聽力,對我還是很有幫助的。挑戰在于,機構和家長的“醉翁之意”可能不在于提升英語交流能力,而在于提高一張張考卷上的分數。
我們需要的是什么?一個成長過程中的陪伴,一個培訓新知識技能的導師。他們為學校課程“做加法”,培訓我們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技能,而不是對學校課程“做乘法”,將“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變為“讀(同一本)書萬遍”,祭出題海戰術,讓我們成為答題機器人。
滿足這個小小心愿,機構原本做得到,還能做得好。我認為,“減負令”不應糾結于“要不要”培訓,而要關注在培訓內容和方法上“怎么做”。
在“怎么做”的問題上,有關部門已經給出了路徑。其成敗很可能取決于規則是否足夠詳盡、具體、有操作性,當下,最緊要也是最欠缺的,是劃出一個清晰的“禁區”。比如,六年級的學生,培訓時就不能涉及八年級的知識內容。應該有一份培訓大綱,框定機構對不同年級進行培訓的內容,不能越界。就像學校一樣,六年級不能講八年級的課,而一旦越界,違者將受到懲戒。
只有讓機構遵守明晰的教學邊界,每一次培訓都有章可循,減負才能雷聲大雨點也大。如果只是一個籠統的、可左可右的、原則性的規定,就可能成為任由有關部門、機構和家長揉捏的“泥人張”,最后在一些“你懂的”的過程之后,禁區失守。
除了用操作性強的法規劃出“禁區”之外,還要讓大家熟悉規則。法規應該明文規定,機構應事先規范、公開培訓的詳盡內容和方式,如果暫時難以做到,也應實行備案。減負進程中,如果我們作為受訓方,尚不能清晰地感知和理解哪些是培訓禁區,“黑哨”就難以避免,奧數或許會換一身馬甲,再度出山。
我們希望清晰地知道,自己在機構可以學什么,不可以學什么,在各類機構的總時間不能超過多少。我們也希望知道,一旦機構違規,有什么渠道可以讓執法者知道。而一旦舉報屬實,違規的機構就要受到懲罰,否則,“史上最嚴”或將淪為笑柄。
同時,我希望能雙管齊下,對《青少年權益保護法》及相關配套法規進行完善。比如,清晰界定我們的“休息權”,明確每天的睡眠不得因為非自身的原因而少于七或八小時。如果有了法律這道“免訓金牌”,就能限定我們上課、培訓、作業的總量,就能更好地實現減負的終極目標。
從這個層面看,以后會不會經常看見“中小學生在地鐵酣睡”的照片和新聞,就是檢驗減負成效的試金石。我期待并相信,“史上最嚴”不會是一次“你想多了”的老套路。
(作者為重慶市第一中學學生)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機構 培訓 中學生 減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