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水印之美:傳統藝術的賡續與煥新
原標題:水印之美:傳統藝術的賡續與煥新
黨的十九大以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工作推向了新的高潮。為響應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號召,浙江美術館策劃了自主品牌“東方智慧活化系列”展覽。開篇之作“水印千年——中國水印版畫大展”(以下簡稱“水印千年”)更是承載著別樣的期許與厚望,旨在以中國古典美學的雋永品格對話當代社會的文化建構,以高度的文化自覺承擔起公立美術館的社會美育責任。
精神性:傳承交融的水印藝術
版畫藝術由水印發端,起源于中國,融合了鮮明的中華傳統特色與東方藝術魅力。早在兩千多年前,馬王堆漢墓的工藝版畫圖樣、東漢藍印布的《菩薩像》即采用了以水為媒介的漏版水印技法,至唐代趨于成熟。元明時期戲曲小說空前繁榮,刻坊書肆在印刷書籍時大量使用木版畫,以圖像更直觀、更深入地反映內容,不斷衍生出撣色、套色、饾版、拱花等工藝技法,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中國水墨氤氳滲染之下或清新明快,或滋潤優雅,或簡潔靈動的詩性韻味。中國現代水印版畫隨20世紀30年代的新興木刻運動興起,經融匯創造,其品種、形式、風格、題材均呈現多樣化態勢。新世紀以來,綜合材料的運用和現代科技的引進更推動水印藝術的演變進入一個嶄新的領域,相契于雖靜默猶翩翩的東方靈韻,透出傳統文化的深邃意蘊。
“水印千年”以梳理中國水印藝術發展的源流與迭變為契機,從文化身份的立場闡釋水印藝術的美學意義,涵蓋了“版刻春秋”“汲古鐫今”“東方意蘊”“湖山勝概”“拓山印湖”五個板塊,在聚焦視角上兼顧藝術作品話語層與故事層的雙重屬性,清晰地再現水印藝術從傳統到現代的發展所經歷的從物質性到非物質性的深層轉變,著力探討水印藝術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對社會歷史的思考和對個體自我的革新。
探索性:藝術語言與文化建構
數千年的華夏文明史進程,古代先民在傳統經典中探求圣賢思想,積小以明大,推末以致本,覓周道之論而不拘于一隅一偏一邊一體之弊。傳統文化并非遺世獨立,它不是束之高閣深陷塵霾的古籍善本,不是深山老林尋訪追憶的碑林廟宇,而是貫穿衣食住行融入群眾血脈的民族慣性,是所有老百姓日常生活中一呼一吸司空見慣的自然而然。比如,古人著書立說重字畫兼備,佛經典籍、曲譜插畫、文學繡像、啟蒙小圖等,“宜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畫”,所以由“圖書”一詞合稱。然而并不廣為人知的是,伴隨四大發明之一的雕版印刷發展起來的水印版畫即為此種“圖”的前身,并逐漸演變成一種民族特色的藝術門類。
中國水印變幻無窮,樂于呈現經典,又絕不囿于經典的固有范式——許是漱滌萬物、游目騁懷的文人水墨,如展出的《十竹齋書畫譜》《群仙祝壽圖》等;許是迎春吉慶、新桃舊符的民間年畫,如展出的《劉備招贅·龍鳳配》《十子爭梅喜鵲高升》等;許是魚傳尺素、移人之情的書籍插圖,如展出的《西湖佳話》《盛明雜劇》等;更重要的,它強調了傳承交融的民族文化遺產,如展出的《蒲公英》《阿詩瑪》《天工開物》《雕版印刷》等等。新的歷史條件下,傳統印刷的傳播功效已然被機械復制和新媒體技術所替代,盡管水印不屬于喧囂熱鬧的美術類別,但清澈透亮的中國水印仍是一門歷久彌新的藝術語言,在其追本溯源、融合共生的當代訴求中更辯證、更立體地敘述作品話語的民族身份。
值得一提的是,“水印千年”獨辟蹊徑、審慎擇取,以開放、包容的態度收納了《戲魚圖》《神奈川沖浪里》等日本浮世繪經典作品,直接對話桃花塢、楊柳青、無錫紙馬、福建漳州等地的傳統水印,用時空線索描繪中華民族的卓越風華,為觀眾梳理中國版畫東渡扶桑的文化傳播影響,呼應中國水印在全球與本土、自我與他者、中心與邊緣之間的多元關系,以藝術作品揭示藝術規律,以風格嬗變的史實彰顯更深層、更本質的文化自信,激發觀眾的民族自豪感。
實驗性:當代語境之觀感體驗
為進一步探索藝術活動的實驗性可能,吸引更多公眾參與,“水印千年”的展場可謂設計精良,處處體現出反復構思、想象的預設態度。展陳重點關注視覺交流的層面,借助豐富的圖像生態和多媒體裝置大幅強化傳統文化元素可視、可觀的直接特征,有效提升水印藝術在心靈融合層面的感知能力,以期營造出最佳的浸入式觀感效果。此外,展覽借用了近800塊清光緒四年浙江書局官刻本的《西湖志》老雕版,在序廳鋪陳出整整一面黝黑的展墻,讓人們親眼見證傳統的震撼與感動,更好地體驗歷史,并以此作為水印版畫的互文性前奏。在大眾傳媒多元數字化的背景下,展覽還創新性地提取傳統題材、導演水印故事、制作水印動畫、布置環幕影院,讓觀眾從第一人稱視角身臨其境地投入歷史語境,考察水印藝術的民族文化氛圍,感知經典。
此外,“湖山勝概”板塊的“煙波澹蕩”部分以古代“冊頁”形制連綴起新創作的西湖主題水印作品,再以托架承載,凸顯水波粼粼的視覺之美,契合西湖意象,構成展廳的視覺中心。集體創作的《新湖山勝概》、合力印制的《浙江省垣城廂圖》等巨幅拼合作品以當代觀念激活歷史文獻,多維度營造文化解讀的可能性。我們相信,無論是水印藝術的擁躉抑或初識水印的普羅大眾,都能在欣賞這些水韻華姿、意境悠遠的展品中尋獲一份特別的感動。
作品是藝術家的立身之本,由作品構成的展覽陳述著美術館的思考、態度與責任擔當。包含水印版畫在內的中國傳統藝術于新時代的煥新、賡續勢在必行,民族文化的認知發揚亦迫在眉睫,“水印千年”的推出雖為芻蕘之議、略貢管見,但浙江美術館聆聽時代聲音、承擔時代使命,致力于活化“東方智慧”、探索中國藝術形象的決心定將與日俱增。
(作者:應金飛,系浙江美術館主持副館長、中國美術學院教授)
編輯:楊嵐
關鍵詞:水印 藝術 傳統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