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健康識堂健康識堂
春分,摩腹徹腰調和陰陽
3月21日是春分節氣,自然界陽氣升發達到與陰氣基本均等,所以有“春分者,陰陽相半也”的說法。但“陰陽相半”并不等于“陰陽平衡”。從氣候來講,天氣常表現出晴雨不定、冷暖反復的特點,人體容易感受外部邪氣誘發流感、過敏性疾病,陰血不足的人群容易出現口干、唇干、大便干結等不適癥狀,平素抑郁的人群也容易出現抑郁加重、焦慮、心煩、失眠等不適。
中醫認為,春分節氣養生重在平調陰陽,建議通過情志、起居、飲食、導引等調理方式,使臟腑、氣血、精氣等生理運動與腦力、體力、健身等神體運動和諧一致,也使人體內環境與大自然的外環境保持一種相對平衡的狀態。
為此,我們推薦導引“摩腹徹腰合一功”。本導引改編自古代導引《神仙起居法》,通過推摩腹部、展肩拔背、徹腰摩腎等運動,使腹陰、背陽經脈氣血得到疏通,同時刺激任督二脈及背部膀胱經,使水火相接、陰陽合一,進而防治上述提及的病癥。具體步驟如下:
預備式:兩腳平行站立,與肩等寬,兩臂自然下垂,頭中正,兩眼平視遠前方,自然呼吸(用鼻腔吸氣,用口腔呼氣),安靜放松。
第一式:雙手向腹前徐徐抬起,手掌心向腹部,中指相接,雙手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貼于陰阜前,雙拇指自然放松。吸氣時,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自下而上緩緩推摩腹部,至兩乳間止。然后四指松開,改為拇指相接,呼氣,雙手大拇指自上而下推摩腹部(余四指放松)至陰阜前。重復12次?;貜椭令A備式。
第二式:雙手前平舉,大拇指向上、掌心相對,緩緩合掌。保持肩部的緊張感,呼氣時,雙手向下至平臍,保持雙手伸直、指尖向上合掌狀態;吸氣時,雙手向上回至掌根平肩狀態。重復12次。
第三式:雙手向胸前徐徐抬起,呈抱缸狀,膝蓋稍微彎曲。吸氣時,以脊柱為軸,腰根處慢慢左轉,并逐漸帶動肩背部左轉至約90度,運動過程中,腰部以下部位盡量保持不動。呼氣時,依然以脊柱為軸,腰根處帶動肩背部轉動回復至中位。然后以相同方式,配合呼吸、右轉90度后回復至中位。左右各轉動1輪為1次,重復12次。
第四式:雙手微握呈空拳狀,緩緩后抬,使拳眼貼于后腰兩腎處(腰眼處)。配合自然呼吸,雙拳拳眼在腰眼處上下摩擦,上下為1次,共重復36次。
收功:回復至預備式,自然呼吸片刻即可。(廣東省中醫院肝病科主任 池曉玲 張朝臻 蕭煥明)
編輯:趙彥
關鍵詞:春分 摩腹徹腰 調和陰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