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鐘聲:從歷史中汲取解決半島問題智慧
作者:鐘聲
未來都是從歷史中走來的。在新的對話協商醞釀之際,各方更應回望歷史,從中汲取解決朝鮮半島問題的智慧和勇氣
連日來,有關朝鮮半島形勢的最新動向不斷刷新各大新聞媒體的報道。一方面,朝韓、朝美領導人會晤準備工作正在推進:3月15日,韓國南北領導人會談籌備委員會正式成立,并于次日召開首次會議,決定推動本月末舉行朝韓高級別會議,為領導人會談預熱;16日,韓國總統文在寅與美國總統特朗普通話,就計劃舉行的朝韓領導人會晤、朝美領導人會晤等進行討論。另一方面,美國國防部19日宣布美韓將于4月1日重啟聯合軍演,凸顯半島局勢復雜敏感的特性。
必須肯定的是,當前朝核問題出現了重回談判解決軌道的契機,這是來之不易的重要一步,國際社會普遍給予鼓勵支持,并期待看到更進一步的積極進展。但同時,半島局勢發展的歷史進程也在警示各方,每一次形勢的進展、關系的轉圜都存在極度脆弱性,從歷史經驗中汲取智慧,啟發各方拿出更大的政治勇氣、堅定的政治決斷,有利于各方談起來、談下去。
回顧第一次朝核危機陷入僵局之際,美國前總統卡特赴平壤訪問并面見當時的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日成,傳回了朝方愿就核問題與美國談判的消息,促使克林頓政府改變態度,選擇了談判解決危機的路徑。自1993年6月起,朝美雙方分別在紐約和日內瓦舉行三輪高級別會談,最終簽署《關于解決朝鮮核問題的框架協議》。根據此項協議,朝鮮凍結原有的核計劃。作為補償,美國負責為朝鮮建設兩座輕水反應堆,在輕水反應堆建成之前,美國和其他國家每年向朝鮮提供50萬噸發電用重油。協議的簽署使朝核問題一度降溫,國際社會為之松了口氣。
從2002年10月開始,朝核問題再次惡化,嚴重影響到朝鮮半島和東北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為和平解決朝核問題,中國從2003年初開始多方斡旋,與相關國家相互磋商和協調立場,最終促成中國、朝鮮、美國、韓國、俄羅斯、日本六國就政治解決朝核問題舉行會談。盡管談判的過程異常曲折,但六方會談于2005年9月19日達成的共同聲明、2007年2月13日達成的共同文件和當年10月3日達成的共同文件凝聚了各方共識,為通過對話談判和平解決朝核問題打下了重要政治基礎。遺憾的是,六方會談中斷以后,朝核問題陷入了“制裁—試驗—再制裁—再試驗”的惡性循環。
歷史的經驗表明,無論是美朝核框架協議的達成還是六方會談取得的系列成果,都是要通過對話實現的。對話,不僅能夠穩定朝核態勢、為協商解決各自關切創造條件,而且是推動以和平方式解決朝核問題,實現地區和平、穩定與發展的必由之路。
歷史的經驗同樣表明,一旦有關方失去冷靜和清醒、偏執于追求“利己”變化的盲動,談判的機遇便會稍縱即逝,進而使本就互信不足的局面雪上加霜。美朝核框架協議的擱置與六方會談的中斷,即是明證。
未來都是從歷史中走來的。在新的對話協商醞釀之際,各方更應回望歷史,汲取解決問題的智慧和勇氣。朝核問題的解決終究是一個漸進的、雙方不斷累積互信和善意的過程。無論前路如何,各方都應保持耐心和細心。只有把握住每一個難得的歷史窗口,才能迎來“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真正轉機。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歷史 朝核半島 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