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視網膜神經細胞再生或可治眼疾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眼科研究院院長、眼科主任盧奕教授與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張康教授團隊攜手,在應用視網膜神經細胞重編程、再生療法治療嚴重眼部疾病基礎研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最新一期《新英格蘭醫學雜志》刊發綜述,對相關研究結果作了介紹。
盧奕介紹,非脊椎動物(如魚類),當其視網膜受損后,會啟動去分化和細胞重編程的過程,使穆勒細胞增殖并分化成多種不同類型的視網膜神經細胞,從而重塑視覺。哺乳動物視網膜含穆勒細胞、星形細胞和小膠質細胞等3種膠質細胞,其中穆勒細胞是最主要的膠質細胞。視網膜穆勒細胞代謝如出現障礙,將導致視功能喪失。但哺乳動物與魚類相比,再生能力幾乎為零。
張康團隊在對魚類再生能力的進一步研究中發現,欲讓穆勒細胞去分化和神經細胞重編程成為視網膜神經細胞,需要重新激活特定的基因。研究發現,斑馬魚的視網膜受損后,一種叫做Ascl1的轉錄因子在穆勒細胞中的表達水平會上調,這對視網膜神經細胞的再生是必不可少的。但研究發現,哺乳動物的視網膜受損后,該轉錄因子并不會表達。
研究團隊通過基因工程手段,讓小鼠的穆勒細胞表達水平得到上調,這種表達使視網膜神經細胞得到再生。但研究人員很快發現,再生能力在小鼠出生后的第16天就消失了。這表明該表達并非視網膜再生的唯一關鍵要素。為此,研究人員一方面利用遺傳改造的方法,提高穆勒細胞的表達,另一方面用表觀遺傳學方法在這些細胞中注射抑制劑,讓諸多轉錄因子能更好地促進下游基因的表達。該方法使穆勒細胞轉變為視網膜神經細胞的效率有了大幅提高,且分化出的神經細胞可與現有神經元形成良好突觸,并融入視網膜的神經環路中,使新形成的神經細胞具備正常生理功能。
張康表示,由于人類視網膜結構的獨特性,要想讓再生療法應用于臨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編輯:趙彥
關鍵詞:視網膜神經細胞再生 治眼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