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貴州:讓農民參與“身邊的工程”
新華社貴陽3月7日電題:貴州:讓農民參與“身邊的工程”
新華社記者王麗、向定杰
“一條路,把散居深山的四個村民組連在一起。農民們協商共建鄉村路,未來產業發展也更能形成合力。”在貴州省20個極貧鄉鎮之一的石阡縣國榮鄉,通村連組路的建成讓登坪村支書周其友“喜上眉梢”:脫貧攻堅的“最大梗阻”疏通了。
過去,登坪村四個村民組之間只有狹窄小路,通不了車,村民們盼著能早點實現“互聯互通”。貴州強力推進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舉措,讓登坪這樣的貧困村有了希望。
2017年村里爭取到通組路建設項目,政府補助建設資金,以“一事一議”的方式組織村民共商共建。“大家白天自愿出工修路,晚上開會協商解決工程難題。”周其友說,修路讓大家看到未來發展的希望,村民們更加齊心了。
貴州省出臺創新農村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機制的實施意見,提出發揮農民作為農村基礎設施直接受益主體的作用,深化農村“三變”改革,引導農民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積極參與項目建設和管理。
國榮鄉黨委書記龔朝清說,政府投資主要是引導和撬動作用,采取直接投資、投資補助、資本金注入、財政貼息、以獎代補、先建后補、無償提供建筑材料等方式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更要發揮農民在農村基礎設施決策、投入、建設、管護等方面的作用。
“一年建好兩年修,三年不養成水溝”,這曾是不少地區農村公路重建輕養的真實寫照。針對農村公路養護短板,貴州石阡縣推行“路長制”改革,由縣委書記任總路長,縣級領導、鄉鎮負責人和村干部分別任一二三級路長,同時聘請專職護路員負責公路管護、保潔。
農民蔡慶文是一名護路員。“有人把公路當成垃圾場、曬谷場,坍塌了沒人修,結冰了無人管。”蔡慶文說,現在,每天都要認真巡查護路,公路維護好了,農家樂的生意也越來越好。
貴州省出臺的相關文件明確,通過建立政策引導機制、民主決策機制和監督制約機制,完善村民一事一議制度,合理確定村集體和村民的籌資籌勞限額,調動農民參與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的積極性。同時,探索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中股權化改革,拓寬農民增收渠道,進一步激發農民主體責任意識。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納入村務公開目錄,發揮村民理事會、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的監督作用。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農民 農村 貴州 村民 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