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堅持問題導向 突出先行先試 探索具有天津特色的醫改之路
編者按:新時代,新征程。隨著我國醫療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各地紛紛加快探索特色醫改之路,不斷增進群眾健康福祉。地方醫改取得哪些成績,下一步將有哪些重要規劃?新華網特別推出“醫改新進程”專欄,聚焦各地醫改新亮點。
本期作者/天津市醫改辦主任、市衛生計生委主任王建國
2017年,天津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各項部署和要求,將深化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作為打造健康天津、增進人民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堅持問題導向,突出先行先試,有力有序推進各項改革任務落實,公立醫院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全社會醫療保障體系日益完善,分級診療體系初步形成,逐漸探索出一條具有天津特色的醫改之路。
破除“以藥養醫”,建立公立醫院運行新機制
天津市取消了全市公立醫院藥品加成,降低了大型設備檢查費用。為補償公立醫院的收入,一是調整了近200類(項)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動價值的服務價格,總體予以85%左右的補償。二是加大政府投入,出臺了市級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財政補助和債務化解補助的辦法,市財政安排資金對取消加成補償不足95%和補償率偏低的醫院進行過渡性補助,保障了公立醫院的穩定運行,新的聯動機制和運行機制逐步建立。三是2017年9月1日在全市公立醫院取消了一次性醫用耗材加成,進一步理順手術費等醫療服務價格,試行醫用耗材基準價管理。
分級診療制度初步形成
一是加快醫聯體建設,全面推動優質資源下沉。目前,全市43所三級醫院和全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組建了19個醫療集團、14個醫共體、22個專科聯盟和13個遠程醫療協作網。通過縱向幫扶、上下聯動和橫向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積極打造利益、發展、管理和責任“四個共同體”,切實提高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二是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吸引群眾到基層就醫。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費由基本公共衛生、基本醫療保險和簽約居民平均負擔,作為團隊績效工資外報酬,多簽多得、優績優酬。提高簽約居民門診醫保報銷比例5個百分點和最高支付限額200元,實行起付線連續計算和30天長處方,打通基層醫療機構與三級醫院常見病慢性病藥品目錄,引導群眾主動到基層就診。
積極探索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
印發《天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實施方案的通知》(津政辦函〔2017〕152號)等文件,探索開展三級醫院實施總會計師制度、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等工作。北辰區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試點正穩步推進。
加快醫保支付方式改革
一是全面實行總額控制。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結余原則,合理進行醫保基金預算分配,建立“結余全部留用,超支有限分擔”激勵約束機制。二是擴大按人頭付費。將糖尿病按人頭付費擴大至34家醫院、覆蓋2萬人,患者人均醫療費用降低5000元。三是推行按病種付費。對110個住院病種實行按病種收付費,結算病例1.7萬例,發生醫療費6.3億元,住院患者負擔平均下降30%。
加快藥品耗材管理機制改革
一是保障藥品供應。以市政府名義印發《關于加強醫療機構藥品供應保障實施意見》,加強全市各級醫療機構藥品供應情況監測,著力構建短缺藥品供應保障會商聯動機制。二是著力降低藥品和耗材價格。印發《天津市公立醫療機構以談價參考價為基準的醫用耗材掛網采購工作方案》,按全國最低價每季度調整我市藥品招標采購價格。積極推進高值醫用耗材京津冀聯合采購,啟動了第一批聯合采購工作。2017年9月1日在全市推行藥品采購“兩票制”。三是強輔助性、營養性和高價藥品的監控與管理。出臺醫療機構使用異常品種定期評價、合理用藥量化分級管理、使用異常品種約談退出等3項制度。重點監控藥品占全部藥品采購金額的比例由5%降至2%。
積極推進醫療信息化建設
開發了全市統一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系統,實現簽約登記、解約、續約、變更等信息化操作,提升了基層簽約服務效能。推進智慧醫療建設,開發“金醫保”手機APP,集成了掛號、診間結算、報告查詢等10余項便民功能,實現了患者看病就醫的醫保實時線上結算。市胸科醫院胸痛中心依托物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建成了遠程心電監控平臺,覆蓋我市119家醫療機構,實時為患者定制個性化診斷服務,居民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出現“下降拐點”。醫大總醫院創新性建立了“Q醫智慧門診系統”,開展預約掛號、自助服務和多種繳費等網上服務,增設家醫服務端,形成線上線下互動轉診模式,提升了患者就醫體驗。
工作展望
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按照2018年全國衛生計生工作會議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提升基層服務能力,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為重點,完善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工作機制,強化工作落實的考核問責,持續推進深化醫改向縱深發展,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健康福祉。
編輯:趙彥
關鍵詞:天津特色 醫改 分級診療 醫保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