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寄養家庭的別樣春節:以后賺錢回來給媽媽買好吃的
(新春見聞)寄養家庭里的“別”樣春節
中新網西寧2月16日電 題:寄養家庭里的“別”樣春節
作者 胡鐘藝 央姬卓瑪 張海雯
2月15日,農歷大年三十,青海省會西寧,陽光融融,張燈結彩,處處洋溢著濃郁的“年”味。
“這是我女兒玲玲(化名),我剛給她洗完澡。”女主人順手指了指身旁一個帶著黑框眼鏡的男孩說,“那是我兒子,叫阿善(化名)”。女主人50歲左右,小女孩躲在身后,淡粉色的絨衣,濕漉漉的頭發,有點害羞。
女主人叫彭秀芳,丈夫孫學禮,兩老兩小組成了這個特殊的“家”。“一家四口”住在城北區西寧特剛家屬院。房子不大,干凈整潔,客廳茶幾上的果盤里擺滿了水果、瓜子,廚房里包餃子的面已經揉好。吃完午飯一家子便要去姥姥(彭秀芳母親)家過年。
13年前的一個夏天,彭秀芳從西寧市兒童福利院抱回一個剛做完心臟手術的孩子,他就是阿善。玲玲是三年前從福利院接到家的。
為了讓孤殘兒童獲得家庭溫暖,更好地成長,西寧市兒童福利院自1998年建院開始便開展城市孤殘兒童家庭寄養工作。
“阿善是我帶的第一個孩子,也是時間最長的。”彭秀芳說:“剛從福利院抱回來的時候體弱多病,每天就睡四十多分鐘,醒著的時間基本就哭個不停,怎么哄都沒用。”阿善因為先天性心臟病和下肢殘疾被拋棄。
幾年前,福利院給阿善聯系了香港的醫院做下肢的手術。為了照顧阿善,彭秀芳不得不拋下丈夫和面臨高考的女兒前往香港。“阿善吃不慣那里的飯,我可不想他住院的時候營養跟不上。”彭秀芳就在醫院附近找菜場買菜,想法給住院的阿善做喜歡吃的菜、水餃。“手術后,阿善需要每天進行康復訓練,孩子的骨頭被一點點的扭正,那是很痛苦的,他哭,我也哭。”
因為腿腳不便,阿善沒法走路,幾乎是在彭秀芳媽媽和孫學禮爸爸的懷里長大的。經多次手術,再加上堅持訓練,一年前阿善已能獨自走路。
“不怕你們笑話,前兩天我們上街置辦年貨,阿善走著走著就說要親親我。”彭秀芳臉上掛著微笑,“阿善現在可以自己走,力氣還大,能幫我拿重東西,鄰居見了都夸他是個懂事的大小伙。”
不久前,西寧市兒童福利院的工作人員告訴彭秀芳,一對美國夫婦愿意收養阿善,下個月辦手續。這是阿善、玲玲、彭秀芳夫婦“一家四口”共度的最后一個春節。
“你那么喜歡吃餃子,得學著包一包,到了美國以后想吃就可以自己做,還可以給那里的爸爸媽媽帶去中國的美食。”彭秀英一邊包餃子一邊對阿善說。
經過一番忙碌,午飯已準備就緒,醬牛肉、蒸蝦、鹵菜……,還有阿善最愛的水餃。
媽媽給小女兒玲玲剝蝦殼,爸爸夾起餃子,沾了沾料放到兒子阿善的碗里。
“阿善剛知道自己有了領養家庭的時候很激動,問他媽該帶什么,孩子媽說讓他把喜歡的都帶上,孩子就不說話了,我知道阿善心里也一樣舍不得我們。”孫學禮說,剛知道這事的時候,大家都不不敢在彭秀芳面前提,“一說她就一個人回屋抹眼淚。”
彭秀芳說,雖然不舍得,但還是希望他去,“在那邊好好成長是我們最大的心愿。”
十幾年來,彭秀芳夫婦先后照顧了5名來自西寧市兒童福利院的孤殘兒童。截至目前,西寧市兒童福利院累計有200余名兒童受到寄養媽媽、爸爸的悉心照料。玲玲已確定要被領養,也將于近期辦手續。
彭秀芳看著阿善,“阿善,不管啥時候,這都是你的家,想媽媽就回來看看媽媽,好嗎?”
阿善點點頭,認真地說:“我以后賺錢了,回來給媽媽買好吃的,買好房子。”(完)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阿善 彭秀 秀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