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推薦 推薦
“2017年度科協十大事件”評選結果揭曉
人民政協網北京2月14日電(記者周麗燕)回眸2017,黨的十九大繪就了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時代新征程的宏偉藍圖,廣大科技工作者正以更加自信、從容的姿態走近世界科技舞臺中央。作為黨領導下的人民團體、科技工作者的群眾組織,中國科協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各項事業蓬勃發展、亮點紛呈。近日,經社會公眾投票和專家評審,“2017年度科協十大事件”正式面向社會發布。
2017年科協十大事件(排序不分先后):
1. 習近平總書記關懷學會建設,3次致信祝賀。
6月6日,由國際宇航聯合會主辦、中國宇航學會承辦的2017年全球航天探索大會在北京開幕;7月24日,由中國植物學會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開幕式在深圳舉行;12月12日,中國農學會成立100周年回顧活動在京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三次致信祝賀。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世界交通運輸大會、世界智能制造大會等一批重要國際學術會議成功舉辦,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
2. 慶祝首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評頒首屆全國創新爭先獎。
5月27日,慶祝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暨創新爭先獎勵大會在京舉行。劉云山代表黨中央出席會議并講話,向廣大科技工作者致以節日問候。291名科技工作者及科研團隊獲首屆全國創新爭先獎,推動科技界形成創新爭先濃厚氛圍。
3.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中國科協組織開展“大比武”。
黨的十九大召開后,中國科協迅速研究制定學習宣傳貫徹實施方案,并于11月20-22日組織召開機關和直屬單位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實施方案匯報交流會。各部門各單位主要負責同志逐個亮相接受評議,比學懂弄通做實,比創新思路舉措,反復修改完善方案,凝煉科協發展的目標使命、戰略思路和重點工程。干部職工思想深受觸動,工作作風和精神面貌出現重大變化。
4. 在科技界開展學習黃大年、南仁東及“西遷精神”活動。
追授黃大年同志“杰出科學家”榮譽稱號,與中國科學院聯合發布《關于在科技界開展向南仁東學習活動的倡議書》,大力宣傳“西遷精神”,號召廣大科技工作者為建成創新型國家、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努力奮斗。
5. 科普方式創新升級,打造全民參與的科普盛宴和科學傳播品牌。
10月15-27日,由中國科協與中央電視臺聯合主辦的大型科普益智節目《中國青少年科學總動員》在央視綜合頻道和科教頻道播出,共有2.59億不重復觀眾收看,在青少年和社會公眾中掀起科學熱潮。正式啟動科普中國·百城千校萬村行動,推進科普傳播渠道建設,全國建成科普中國e站2.5萬個,科普員注冊人數10萬人,打通科普工作“最后一公里”。
6. “創科驅動 成就夢想”科技展在香港舉行。
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中國科協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于6月28日至7月2日在香港維多利亞公園聯合舉辦“創科驅動 成就夢想”航天放飛中國夢科技展。展覽共吸引21.9萬人次參觀,有效增強了香港同胞的國家認同和民族復興信心。
7. 中國科協榮譽委員龔克當選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主席。
12月1日,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在意大利羅馬召開全體大會,中國科協榮譽委員、南開大學校長龔克經過激烈競爭高票當選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主席。這是該組織成立50年以來中國工程科學家首次當選主席,實現了我國在關鍵國際科技組織產生重大影響力的突破。
8. 科技社交平臺——中國科技工作者之家網上線。
2017年5月25日,中國科技工作者之家網正式上線,作為科技工作者專屬的科技綜合社區,可提供智能、便捷、有效、安全的一站式服務,有效提升科協組織網上聯系、網上引導、網上動員、網上服務科技工作者的能力。
9. 出臺《科技工作者道德行為自律規范》,針對“撤稿事件”果斷亮劍。
為弘揚科學精神,進一步加強科技工作者道德行為自律,針對施普林格出版集團論文“撤稿事件”,中國科協以“零容忍”和負責任態度果斷亮劍,迅速研究制定《科技工作者道德行為自律規范》,并積極協同有關部門推動嚴肅查處,著力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學術生態。
10. 以“全面創新改革試驗中期評估”為代表的第三方評估成效顯著。
中國科協受國家發展改革委委托,先后開展全面創新改革試驗中期評估、首批28家雙創示范基地建設和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等第三方評估,形成高質量評估報告,得到國務院辦公廳、國家發展改革委充分肯定,成為科協智庫通過第三方評估支撐決策的典范。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科技工作者 中國 中國科協 世界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