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記·工作記·工作
王杰:鄉村振興踏上新的征程
作者:浙江省第三次農業普查領導小組副組長 王 杰
歷時三年多的浙江省第三次農業普查主要工作已順利完成,主要普查結果為全面準確把握“三農”基本省情、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重要依據。普查結果顯示, 2007年以來的十年,我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同志對“三農”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按照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思想,開辟了“三農”工作新局面,現代農業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奠定了堅實基礎。
農業產業轉型升級,現代農業基礎增強
習近平同志多次強調,“農業興才能百業興、農民富才能全省富、農村穩才能全局穩”。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三農”工作,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持續加大對農業的支持保護力度,堅持以創新發展破解現代農業發展的眾多難題,構建起新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生產體系、產業體系、經營體系、支持體系,農業產業轉型升級,現代農業基礎不斷增強,在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上起到了“帶好頭、領好向”的作用。
(一)農業集聚、集約發展。10年來,浙江把推進農業集聚發展作為農業轉型發展的戰略舉措。持續提升糧食生產功能區、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水平,大力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著力打造農業集聚區和特色農業強鎮,努力推進農業機械化、設施化、智能化應用,農業產業基礎不斷增強。生產功能區、現代農業園區合計總面積占全省耕地面積的1/2;標準農田中一等田占比已達40%以上;深入實施農業領域“機器換人”,通過加快先進適用農業技術裝備推廣應用,進一步提高農業裝備覆蓋率、滲透率。耕地流轉加快, 2016年,全省農業經營戶674.1萬戶,農業經營人員527.8萬人,平均每戶0.78人,遠低于全國的平均每戶1.51人,而與此同時,規模經營戶每戶從業人員為3.43人,高于全國平均每戶3.24人的水平,集聚、集約經營特點明顯。
(二)農田水利條件明顯改善,抵御自然災害能力較強。普查顯示,2016年末,全省調查村中能夠正常使用的機電井數量1.2萬眼,排灌站數量4.0萬個;有噴灌、滴灌、滲灌設施的種植面積45.1千公頃;灌溉用水主要水源中,使用地下水的戶和農業生產單位占1.0%,使用地表水的戶和農業生產單位占99.0%。
(三)農業機械化達到較高水平、設施農業快速發展。普查顯示, 2016年末,全省拖拉機6.9萬臺,小型拖拉機比十年前減少,大型拖拉機比十年前增長;聯合收獲機0.9萬臺,比十年前增長9.8%;播種機0.5萬臺,排灌動力機械16.9萬套;大棚、溫室等農業設施較快增長,全省溫室占地面積2.5千公頃,比2006年末增長212.5%,大棚(不包括中小棚)占地面積57.5千公頃,增長95.6%。
(四)農業生產經營人員文化素質提高。2016年,小學程度的農業生產經營人員比重為47.9%,比2006年低7.9個百分點;初中程度的比重為36.1%,比2006年高10.1個百分點;高中或中專程度的比重為6.6%,比2006年提高3.7個百分點;大專及以上程度的比重為1.2%,比2006年提高1.1個百分點。
(五)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大量涌現。近年來,我省加大扶持力度,著力培育各類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企業等大量涌現。普查顯示,2016年末,全省農業經營單位11.3萬個,比2006年增長172.3%。農民專業合作社幾乎從無到有,快速發展,提高了農業生產經營的組織化程度。2016年末,以農業生產經營或服務為主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5.4萬個。
(六)適度規模經營發展迅速。普查顯示,2016年耕地規模化耕種面積占全部實際耕地耕種面積的比重為41.7%,比全國的28.6%高出13個百分點。其中,規模農業經營戶所占比重為21.0%;農業經營單位所占比重為20.7%。規模化養殖生豬存欄占全省生豬存欄總數的比重為83.9%,遠高于全國62.9%的水平。
農村面貌和環境明顯改善
浙江大力開展美麗鄉村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注重從根源上、區域上解決農村環境問題。積極開展生活垃圾資源化、減量化處理,并注重抓好日常維護和管理,農村面貌和環境明顯改善。
(一)鄉、村組織數量減少。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推進,鄉、村組織數量減少。2016年末,全省鄉、鎮、街道等各類涉農鄉級單位1302個,比2006年減少12.6%;村委會、居委會等涉農村級單位28452個,減少14.6%。
(二)農村基礎設施明顯改善。2016年末,全省通公路的村占全部村的比重達到99.9%,比2006年提高2.3個百分點;通村主要道路為水泥路面的村所占比重為79.6%,比全國高3.2個百分點,比2006年提高3.3個百分點;村內主要道路為水泥路面的村比重為92.5%,比全國高11.6個百分點,比2006年提高26.1個百分點;村內主要道路有路燈的村比重為96.4%,比全國高34.5個百分點。百分百的自然村實現通電、通電話;安裝有線電視的村比重為99.2%,98.4%的村通寬帶互聯網。有98.6%的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或部分集中處理,比全國高24.7個百分點,生活污水集中或部分集中處理的村達89.8%。
(三)農村基本社會服務全面進步。2016年末,全省有體育健身場所的村所占比重為97.5%,比2006年提高67.2個百分點,比全國高38.3個百分點。有農民業余文化組織的村比重為62.5%,比2006年提高40.5個百分點,高出全國水平21.2個百分點。有衛生室等醫療站點的村比重為49.9%,其他用鄉鎮衛生院、周邊村衛生室提供醫療服務,農村醫療服務全覆蓋。
(四)農村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2016年,全省開展旅游接待的村占全部村的比重為10.1%,比全國高一倍。農村電商由無到有,2016年全省有電子商務配送站點(不包括代收代寄的小賣部、便利店和無人值守的各類配送柜)的村達36.5%,均大幅高于全國。有近2500戶規模農業經營戶和4000個農業經營單位通過電子商務銷售農產品。
農民生活質量和水平顯著提高
浙江主動適應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新常態,重點圍繞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拓寬農民增收渠道,農民生活質量顯著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顯著增強。
(一)農村居民收入持續快速增長。一是農村居民收入持續穩居第一。2016年,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2866元,比全國平均高10503元,居全國31個省(區、市)第二位,省(區)第一位。自1985年起,農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已連續32年位居全國各省(區)第一位。二是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縮小。城鄉居民收入比從2012年的2.37:1縮小到2016年的2.07:1;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萬元,2016年為10169元,與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從2012年的2.78:1縮小到2.25:1。
(二)農戶住房條件改善。普查顯示,2016年末,99.6%的農戶擁有自己的住房,比2006年提高0.5個百分點,比全國高0.1個百分點。其中,擁有1處住房的農戶占比為81.2%,下降6.6個百分點;擁有2處和3處住房的農戶所占比重分別為17.0%和1.4%,分別提高6.5和0.7個百分點,均明顯高于全國水平;擁有商品房的農戶占全部農戶的比重為14.4%,比全國平均水平高5.7個百分點,而10年前購買商品房的農戶還很少。有八成農戶住房為磚混結構和鋼筋混凝土結構,房屋質量明顯提高。
(三)飲用水更加安全。隨著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持續推進,農村飲水安全顯著改善。2016年,有88.8%的農戶飲用經過凈化處理的自來水,遠高于全國47.7%的水平,比2006年提高29.5個百分點。
(四)生活能源更加清潔。農民生活用能源由歷史上主要使用柴草和煤為主,逐漸轉變為使用電、天然氣、液化石油氣等更為清潔的能源,生活方式更為綠色生態。2016年,農戶生活能源主要使用煤氣、天然氣、液化石油氣的農戶占全部農戶的95.5%,主要使用電的占69.9%,分別比全國高46.2和11.3個百分點。
(五)衛生設施條件改善。2016年,使用水沖式衛生廁所的農戶有809.5萬戶,占全部農戶的比重為93%,遠高于全國36.2%的水平;使用衛生旱廁的13.3萬戶,僅占1.5%,遠低于全國12.4%的水平。
(六)耐用消費品擁有數量大增。2016年,平均每百戶農戶擁有小汽車47.5臺,接近全國平均水平的兩倍,達2006年的7倍之多;彩色電視機172.1臺,遠高于全國的115.2臺,增加56.8臺;電腦64.9臺,是全國平均水平的兩倍,是2006年的6倍多;手機260.3部,比全國高16部,比2006年翻一番。
黨的十八大以來,浙江現代農業建設取得輝煌成就,農村面貌和環境明顯改善,農民生活質量顯著提高。但農業現代化仍是“四化同步”的短板,農村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腿,農村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黨的十九大作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部署,開啟了鄉村振興的新征程。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三農”思想,堅定不移沿著“八八戰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大力弘揚紅船精神和浙江精神,圍繞“兩個高水平”奮斗目標,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城鄉融合,高水平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農業 鄉村振興 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