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習近平落筆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大文章
以“實”為綱 筑牢基礎
善戰者,求之于勢。
“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資源要素向實體經濟集聚、政策措施向實體經濟傾斜、工作力量向實體經濟加強,營造腳踏實地、勤勞創業、實業致富的發展環境和社會氛圍。”習近平一向看重實體經濟的發展。
十九大后,習近平首次調研即選擇了我國首個創新型省份建設試點省——江蘇。他在徐工集團重型機械有限公司看望勞動模范、技術能手等職工代表時強調:“必須始終高度重視發展壯大實體經濟”。同時,他在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要求:“結構性政策要發揮更大作用,強化實體經濟吸引力和競爭力”。
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是財富創造的根本源泉,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柱。只有大力發展實體經濟,才能筑牢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堅實基礎。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75187.1億元,比上年增長21%,增速比2016年提高12.5個百分點,是2012年以來增速最高的一年。從盈利能力看,2017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6.46%,比上年提高0.54個百分點,工業企業盈利能力明顯增強。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就必須抓住發展實體經濟這個“牛鼻子”,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早日實現產業強國的夢想。
以“強”為要 擘畫現代化強國
強國,是習近平為未來的中國印上的醒目標簽。“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這句展望,贏得了熱烈而持久的掌聲。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出發,著眼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順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新要求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只有形成現代化經濟體系,才能更好地順應現代化發展潮流和贏得國際競爭主動,也才能為其他領域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確保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如期實現。
近年來,中國的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也在不斷提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中國2016年為全球經濟增長貢獻了1.2個百分點,而美國只貢獻了0.3個百分點,歐洲貢獻了0.2個百分點。聯合國發布的《2018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指出,2017年全球經濟增長有1/3是依仗中國。5年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達30.2%,超過同期美國、歐元區和日本貢獻的總和。2017年中國經濟總量占全球的比重達15%,比5年前提高3.5個百分點。
從建設工業強國、航天強國、海洋強國、網絡強國等硬實力,到建設文化強國、體育強國等軟實力,正如習近平所言:“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中華兒女“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猶記習近平2018年新年賀詞,“千千萬萬普通人最偉大。”“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只要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堅忍不拔、鍥而不舍,中國人民就能走好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走好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之路。(文/戴萌萌)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習近平 現代化經濟體系 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