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重慶政協委員吁加快推行分級診療 使醫療資源有效下沉
中新網重慶1月28日電 (蔣青琳 陳秋杏)如何使患者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合理的治療,減少無序流動?重慶市政協委員、重慶三峽中心醫院介入科主任鄧元明28日在此間召開的重慶兩會上呼吁,重慶應加大對鄉鎮衛生院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通過基層醫院與大醫院轉診綠色通道、建立醫聯體等,加快形成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和科學合理的就醫秩序。
“當前,衛生資源過度集中在城市地區,鄉鎮農村優質衛生資源較為匱乏。”鄧元明說,以萬州區為例,該區是重慶市人口最多的行政區域,農村人口近100萬。2016年鄉鎮衛生院每年診治門診病人、出院病人分別占全區的22.5%、30.8%,這與“小病在基層、大病到醫院、康復回基層”的要求相差甚遠。
基于此,鄧元明建議,加大對鄉鎮衛生院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形成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和科學合理的就醫秩序,改善就醫條件,從根本上破解城鄉醫療資源配置不均衡這一結構性問題。
“分級診療涉及千家萬戶,全面實施絕非易事。”在重慶市政協委員、民建市委會副主委任紅看來,各醫療機構的醫療信息還處于各自采集、各自管理、信息狀態,還未做到互聯互通、數據共享。這對醫生知曉病患病情變化造成了不便,既重患者經濟負擔,也降低醫療機構工作效率。
任紅認為,重慶市醫療系統應該搭建一個統一的數字化、全功能的個人健康醫療衛生信息大數據庫,打通各級醫療機構之間的診療資源。“患者就醫時,可依據所患病情及危重程度,各級醫院之間靈活轉診,使小病、常見病、慢性病、病后康復在基層醫院治療,有效利用基層醫院醫療資源。”
“《健康中國2030規劃剛要》指出了完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全面建立成熟完善分級診療制度的重要性。”重慶市政協委員、豐都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何大偉說,現階段家庭醫生簽約團隊主要由轄區基層醫療單位內部組建,由于基層全科醫生稀缺,只能靠增加人均簽約量來完成任務,并且簽約提供的基本醫療服務有限,僅包括就醫路徑指導、轉診建議等,“重簽約、輕服務”的現象較為突出,群眾簽約后獲得感不強。
何大偉建議,在重慶全市深化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試點工作,建立以一名全科(家庭)醫生為核心,公共衛生醫師、社區(含個體診所)醫生、社區護士等共同參與的“1+X”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并完善服務管理信息系統,使醫療資源做到有效下沉。
編輯:趙彥
關鍵詞:重慶政協委員 分級診療 醫療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