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民族團結進步的昌吉樣本
民族團結的花兒常開長盛——民族團結進步的昌吉樣本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團結。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
昌吉回族自治州歷來高度重視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特別是2014年9月,榮獲全國首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范州”殊榮,這更讓昌吉州各族群眾為花紅果碩的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而歡欣鼓舞。
民族團結進步,早已成為這片土地最深的烙印。無論走在昌吉州的哪里,都能看到這樣一幅幅美麗的畫卷:一條條筆直的鄉村道路連接大山內外,一排排新居讓萬千農牧民安居樂業,一所所校園回響著各族小朋友的瑯瑯讀書聲,各民族群眾互幫互助水乳交融……這是全州各民族同心協力、團結進步、繁榮發展的鮮明軌跡和生動實踐,助推著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不斷發展,也著力提升了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我們都是和諧一家人
“民族團結山歌響,友誼花朵滿園香;情深好比魚和水,同上新階奔小康。”正如歌兒唱得那樣,走進阜康市水磨溝鄉水磨新村,推開村上文化帶頭人白生年家的大門,看到聽到的都是各民族村民歡歌笑語、和諧共舞的場景,民族團結已成為當地鄉親們的普遍共識。
早在2009年,白生年一家就和鄉里的其他牧民從山上搬到了牧民定居點,黨的好政策讓村民們過上了好日子。“喜迎十九大,惠民政策來到咱身邊;民族團結一家親,咱有啥事兒親戚幫,各族兒女心相連……”1月19日,在這個被鄉親們稱作“民族團結文化大院”的庭院里,白生年正和幾位哈薩克族牧民彈冬不拉,一些村民伴隨著音樂旋律跳起了歡快地的黑走馬,場面十分熱鬧。
“我們各族鄉親們之間非常團結,現在是冬閑,大家每天都會在一起演唱這些學習十九大精神的曲目。你看,這是我的學習筆記,我把所有跟鄉親們有關的好政策都列出來了,寫成歌曲,大家聽了高興得很咧!”白生年非常自豪,他說,村上有很多像他一樣懂多種語言的漢族、維吾爾族和哈薩克族村民,這都是大家平時在一起相互交流交往交融的結果。
“白大哥,你是不是再給我們講講十九大報告,講講和我們有關的好政策?”文藝活動的間隙,村民葉爾包拉提·拖胡達哈力提出了問題。面對他的提問,白生年拿出自己做的筆記和一些資料,認認真真地進行解答。“報告中提出了鄉村振興計劃、土地承包再延長30年、農村就醫就學等好政策,我相信以后咱們農牧民的生活會更加富裕。”
一旁的村民賽開·熱斯別克說:“就是就是,五年前我結婚辦個酒席都困難,你看現在我的轎車都買上了!”他的話語引來了鄉親們陣陣笑聲。
火爐上煮著一壺熱茶,鄉親們圍坐在一起,哈薩克族、維吾爾族村民用彈唱的方式訴說著黨的好政策帶來的好生活,一旁的漢族村民則打起快板說唱著。他們爭相表演,互相之間至少用了3種語言(漢語、哈薩克語、維吾爾語)進行交流,大家互相都能聽得懂。“在我們這里,漢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都是和睦一家人,誰家有了喜事大家一起分享,誰家有了困難大家都會來幫助,就像一家人一樣。”白生年樂呵呵地說。
親戚越走越親
前年,自治區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昌吉州迅速落實在行動上,全州近5萬名干部職工與各族群眾結對認親。
他們和親戚的暖心故事一個接一個演繹著,一個個噓寒問暖的認親鏡頭、一幕幕感人肺腑的談心場景、一段段暖心動人的團結故事,構成了“民族團結一家親”溫情脈脈的主旋律,讓各民族兄弟姐妹交往交流交融進一步加深,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進一步發展。
“我這個親戚太好了,什么都幫我,還幫我們一家蓋了新房子。”庫爾巴提·阿斯拜克激動地說。結對認親讓瑪納斯縣樂土驛鎮干部王鴻峰和該鎮白楊樹莊村村民庫爾巴提成了無話不說的一家人,同時也讓庫爾巴提家的生活發生了大變樣。
庫爾巴提一家是該縣確定的精準扶貧戶,由于她家的房子年久失修,墻體出現多處裂縫。王鴻峰得知情況后,為她申請了1.8萬元的貧困家庭安居富民房補貼,又給親戚支援了1萬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新房子去年終于建起來了。
不只是幫助庫爾巴提,王鴻峰還四處托朋友為庫爾巴提的親戚找了一份燒鍋爐的工作,每月有2500元的收入。庫爾巴提說:“我們不是一家人,卻勝似一家親。”
“快進來,快坐下喝杯茶,你住到我家我們一家人都高興!”村民說。
“我們現在就是一家人了,家里有什么困難盡管說。”干部問。
“兄弟,我給你床鋪鋪厚一點吧,這個床有點硬。”村民說。
去年12月,自治區黨委決定集中開展民族團結“結親周”活動,昌吉州迅速響應,第一時間作出安排部署,采取“一對一、多對一、組合結親”等方式,讓各族干部職工能住下、有事干、見真情。而上面這樣的對白場景,幾乎在每個親戚家里,都在一次次的演繹著
一個行李包,一本黨的十九大報告宣講冊,干部職工帶著真情,帶著微笑出發了,從見到親戚的那一瞬間開始,他們真正成了一家人。
嵌入式的生活讓彼此更親密
“我們從小在一個院子長大,我們是朋友,也是親戚。我們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生活一天比一天好。”1月19日,筆者在阜康市有色苑小區看到維吾爾族居民庫麗則拉·吐亞克正在給小區的姐妹們教刺繡手藝,大家學得非常起勁兒。
居民麻秋芬告訴筆者:“平時我們一起學習刺繡,一到過年的時候,我們小區可熱鬧了,大伙會相互拜年,親得就像一家人!”
阜康市有色苑小區是一個漢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多民族居住的小區,也是昌吉州級民族團結示范點。這些年來,小區先后成功打造民族團結文化園、民族團結文化室、“愛心媽媽”工作室等,形成了各民族團結和睦、親如一家的和諧氛圍。
每逢節日,大家走家串戶,包餃子、做抓飯;跳黑走馬、麥西熱甫,各民族相互學習,相互尊重,相互幫助,其樂融融。
而在阜康以東100多公里外的奇臺縣奇臺鎮,該鎮創業孵化基地通過創業帶動少數民族就業,為創業者的發展提供低成本和全方位的公益性服務,以“就業嵌入”的模式,為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事、共樂創造條件,促進各民族更好地交往交流交融。
“黨的政策好,鼓勵我們少數民族創業,給了我們這個平臺,現在我的刺繡產品銷量很好。”回想起自己的創業路,創業孵化基地“奇曼雜爾”刺繡廠的負責人拜德爾丁·艾比保感慨萬千。
“同心合力是最偉大的力量,民族團結是最牢固的基石。我們要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像珍視生命一樣珍視民族團結,讓各族同胞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讓民族團結之花開遍庭州大地。”昌吉州許許多多不同民族的干部群眾異口同聲地表達了同樣的心聲。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民族團結 村民 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