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云南省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見聞

2017年12月06日 15:13 | 作者:王甜 | 來源:中國民族報
分享到: 

系列報道①美好生活指日可待——云南省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見聞


云南文山州硯山縣十九大精神宣講團成員王翔用彝語向群眾宣講。

編者按:

黨的十九大描繪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宏偉藍圖。作為我國多民族聚居地,云南在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開展脫貧攻堅等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日前,本報記者深入昆明、麗江、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等地,圍繞云南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以及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開展脫貧攻堅、實施“沿邊三年行動計劃”等主題進行了采訪。即日起推出“十九大精神在云南”系列報道,全面展示云南在新時代實現新作為、開創新局面的做法和經驗。

文山黑魚洞:

村里來了彝語宣講員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生活著漢、壯、苗、彝、瑤等11個世居民族。為宣講十九大精神,文山州組建了宣講小分隊,用少數民族語言到民族村寨進行宣講,將十九大精神傳到村村寨寨。

“各位父老鄉親,大家好!今天我把十九大精神給大家講一講……”在一張石桌搭建成的簡易宣講臺上,硯山縣宣講團成員王翔用彝語給村民們宣講十九大精神。硯山縣維摩鄉黑魚洞村的村民們圍坐在一起,認真聆聽著。

十九大閉幕以來,類似的演講,王翔已經作了5場,聽眾達6000余人次。

黑魚洞村是一個彝族聚居的村寨,在硯山縣素有“彝族弦子舞之鄉”的美譽,每逢傳統節日,村民就打起火把,跳起弦步。這些年,隨著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創建的推進,當地民族特色日益凸顯,村容村貌煥然一新。這個世代以耕種為生的彝族村寨,迎來了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

“以前跟著媽媽做刺繡,只是想著做一些好看的衣服、被子給家人用,根本沒想過做刺繡還能賺錢。”村民楊樹芬擅長刺繡,她在村里成立了刺繡農民專業合作社,帶著4個徒弟一起做刺繡,每年收入近萬元。“比起種包谷、辣椒,坐在家里做刺繡輕松多了,收入也比以前翻了好幾倍。”楊樹芬說。

“十九大召開后,鄉村發展方面有什么扶持政策?”聽了王翔的宣講后,楊樹芬問道。當得知報告中提到要“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拓寬增收渠道”時,楊樹芬十分高興,她打算先把合作社做大,再把訂單發展到省外去。

“彝族是一個愛唱愛跳的民族,十九大召開以后,國家對我們民族的文化保護和發展會不會有幫助?”黑魚洞村彝族山歌傳承人楊仙秀,最關心的是民族文化問題。在聽了王翔的宣講后,她想知道國家下一步對民族文化發展的扶持情況。

在現場,王翔就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堅持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等方面的內容進行解答。楊仙秀說:“黨和國家對繁榮興盛民族文化這么關心,我對以后民族山歌的發展和傳承有了信心。”

“我們黑魚洞村的生活環境變好了,農閑時村民不再賭博、酗酒,而是到村里的農家書屋借書、看書,到廣場上、村頭寨尾唱民歌、哼小調、跳弦子舞。”楊仙秀信心滿滿地說,“作為彝族山歌傳承人,我會把山歌唱下去,把我們的生活過好。”

拉市海:

整改旅游管理助力鄉村振興

就在宣講團進村入寨宣講十九大精神之際,一些地方政府則結合十九大精神,思考未來的路該怎么走。

藍天碧水,波光粼粼,進入初冬的麗江市拉市海旅游景區,水草肥美、風景如畫。拉市海位于麗江城西面10公里處的玉龍納西族自治縣拉市鎮,是云南省第一個以濕地命名的自然保護區。由于修建水壩,拉市海由季節湖變成了保持一定水位的高原湖泊,如鏡的湖面倒映著玉龍雪山,越冬水鳥安然棲息,或翱翔于藍天白云之間,構成了高原濕地特有的景色。

“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鄉親們都為之一振、信心滿滿。”拉市鎮鎮長龔道勇說。

今年以來,拉市鎮共接待游客200多萬人次,旅游年收入8000萬元。通過這幾年發展旅游業,拉市鎮的人均年純收入已經達到12800元。不過,在龔道勇看來,振興鄉村旅游,他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拉市海鄉村旅游是麗江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以鄉村騎馬旅游為基本業態,從2000年開始,逐漸發展成為麗江旅游的熱門地區。因拉市海發展鄉村旅游較早,周邊村民大多都養馬,拉市海發展鄉村旅游后,村民便自發經營馬場。據統計,截至2016年底,拉市海共有馬場54家,馬匹4369匹,從業人員4835人,年接待旅游者196.6萬人次。因這些馬場各自經營,服務標準不統一,價格混亂,游客投訴率居高不下。

“不徹底整改,發展就不會長久,這是血一樣的教訓。”龔道勇說,拉市鎮不僅要規范管理旅游市場,還要保護好生態環境,保護好民族文化資源,往全域旅游的方向進行打造,不斷促進當地百姓增收致富,促進地區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

今年4月起,麗江市玉龍縣對拉市海馬場進行了標準化建設,以村、社為單位,將原有的54個馬場重組、歸并為18個,并制定了馬場的等級劃分。價格方面實行明碼實價、誠信經營,騎馬觀光最長線路最高定價為360元。并先后舉辦了3批1200人次鄉村旅游從業人員培訓,旨在提高馬場從業人員的旅游業基本知識和技能,規范其旅游服務行為,維護旅游市場秩序,提升旅游服務水平。

“我們要根據自身實際,找準方向,通過旅游,助力鄉村振興。”龔道勇說。

麗江金龍村:

從“移民村”到“玫瑰小鎮”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了……”在麗江市古城區七河鎮金龍村的文化活動中心,整齊的桌椅排成三列,近百人依次坐著。講臺上,村干部正在用幻燈片為大家解讀十九大報告內容。

傈僳族村民朱尚德聽得很認真,還不時在小本上記兩筆。“這些年,村干部帶領我們搞旅游,我們的生活漸漸有了起色。”朱尚德說。

2008年,為了金安橋、龍開口兩個大型水電站的建設,位于金沙江西岸的5個鄉鎮、10個村委會、28個村民小組的1800多名村民搬遷來此,漢族、納西族、白族、傈僳族、苗族、彝族、回族、藏族、拉祜族9個民族嵌入式居住生活。起初因為田地少,家家戶戶都有人外出務工。朱尚德也是其中一員,曾經在麗江拉貨賺錢。

為使移民“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當地黨委政府一方面改善金龍村的道路基礎設施和居住環境,一方面大力發展林果、藥材等各種產業,實施了蔬菜大棚建設、食用玫瑰和魔芋等產業發展扶持項目,使金龍村有了一個浪漫的名字——九色玫瑰小鎮。

2015年,七河鎮黨委促成了麗江玫瑰小鎮旅游開發有限公司“麗江九色玫瑰小鎮”旅游開發項目在金龍村落地生根。公司帶領村民走上了以玫瑰為主題的旅游之路,村民們做起了旅游生意。村民的收入連年攀高,金龍村也從發展后勁不足的“移民村”變為了富裕時尚的“玫瑰小鎮”。

如今的小鎮里,每天都有游人前來尋求閑適的鄉村文化生活。

“很多曾經在外打工的村民返回了家鄉,實現了勞動力回流,他們利用自家的房屋開鋪設店,經營旅游產品與各種特色小吃。”古城區七河鎮金龍村委會主任張銀寶說。

玫瑰小鎮建起來后,朱尚德也不再外出奔波了,他在家里開了間小商店。今年“十一”期間,小鎮吸引來了很多游客,朱尚德的商店生意非常紅火。

記者來到村文化廣場,幾位納西族老人正在跳著民族舞蹈,歡聲笑語從小鎮傳開……

(王甜文\圖)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旅游 精神 村民 宣講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综合久久久久综合 | 最新国产自产视频 | 亚洲色大成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va拉文 |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日韩 | 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