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喜馬拉雅山間興漁業 高原邊境小縣摘“窮”帽
環山蒼翠,水中魚靜靜游弋著,從山上引下來的泉水穿過魚池又奔流而下。河谷邊上的魚池里,飼養著上萬條正待產卵的鮭魚。這片依山傍水的地方是亞東縣的春丕亞東鮭魚繁育基地(以下簡稱春丕基地),也是亞東縣規劃發展“立體化”鮭魚產業的核心地。
這個核心地所在的亞東縣是中國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南部,海拔3300多米的邊境縣,位于喜馬拉雅山脈中段。其北部以農牧業為主,南部森林資源豐富。2017年10月,亞東縣正式退出貧困縣。
中共亞東縣委書記舒成坤日前接受中新社采訪時表示,亞東脫貧得益于扶貧產業的發展。
鮭魚是亞東獨有的資源,因資源稀少,鮭魚在市場上的價格一直很走俏,漸漸形成了“不吃鮭魚不算到亞東”的俗語,也慢慢成為了亞東旅游的響亮“名片”。
“所以對于地理特殊的亞東,因地制宜靠產業扶貧很重要。”
上海對口支援日喀則市,憑借這一優勢,2015年,亞東縣與上海海洋大學成立了春丕亞東鮭魚繁育基地。
舒成坤介紹,亞東鮭魚的生存、繁衍環境極為特殊,對水溫要求高,尤其是孵化期水溫必須控制在2攝氏度至8攝氏度,且要求在無污染、不含泥沙的清澈活水中養殖,這為人工馴養和繁育帶來了很大的難度。
據了解,自然條件下,鮭魚產卵量很低,而通過人工擠卵,每條魚種能產卵約1萬粒,利用科技手段孵化成活率約60%。目前,在上海海洋大學的幫助下,部分當地人初步掌握了人工繁育技術。
全程參與這項研究的上海海洋大學教授殷建國認為,一旦鮭魚繁育技術成熟,將給亞東帶來不可估量的經濟前景。
據了解,春丕基地馴養繁殖的鮭魚約有1萬條,年平均可孵化魚苗約2000萬尾,預計到2019年,可銷售商品魚約168萬斤,經濟受益可超5000萬元(人民幣,下同)。
除了春丕基地,亞東縣還有3個鮭魚養殖合作社。措姆是下亞東鄉切瑪村鮭魚養殖專業合作社的一員,她說:“政府幫我們把合作社建起來,貧困戶優先就業,而魚飼料是政府供應,銷路由政府解決,等第一批魚苗長成,賣出的收入也歸我們合作社,沒有后顧之憂,受益的都是我們百姓。”
舒成坤表示,“立體化”的鮭魚產業不僅限于基地與合作社,配套的產業園區、銷售公司已經成立,不久的將來,這片邊境山谷里的河間美味將穿過重重山河推到內地,也有望銷往國外。
亞東鮭魚產業運行近兩年,它帶動了亞東縣三個鄉400余人脫貧,近2000人增收。在《亞東縣產業發展總體規劃(2017——2025)》中,亞東縣整合了各行業項目資金7.6億元,打造了包括鮭魚產業在內的10個扶貧產業基地,有望惠及更多的當地民眾。
在西藏,產業扶貧只是扶貧措施之一,易地搬遷、生態補償、教育、社會保障等扶貧措施均在保證每一個貧困戶不掉隊。
西藏是中國唯一的省區級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和整體性深度貧困地區。此前,中央下發了《關于支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實施意見》,提出集中構建起適應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需要的支撐保障體系,這對于西藏69個縣和40多萬貧困人口來說,意味著脫貧不再遙遠。(趙朗)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扶貧產業 亞東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