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政協協商

陜西省政協助推堅定“文化自信”紀實

2018年01月18日 08:47 | 作者:石秀燕 包松婭 路強 邢文廣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弘揚紅色文化,鑄就文化自信之“魂”

延安對于當代中國,對當代中國人,有著非比尋常的歷史意義。俯瞰延安,她就像一位偉大的母親安詳地靜臥在黃土高原的千溝萬壑之間,又像一位倔強、內斂的父親屹立在黃河西岸。

采訪組一行走進初冬的南泥灣村時,已經70多歲的村民侯秀珍大媽早早地迎了出來。干凈整潔的小院里,她公公軍墾時開鑿的三孔老窯洞加固之后散發著歲月的幽香,旁邊改革開放后蓋起的三間水泥紅磚房,寬敞明亮。

“兒子兒媳一家都在延安城里,他們總想接我去城里享福,可我舍不下這里呢。”侯秀珍大媽坐在沙發里,面前的茶幾上放著幾沓各種各樣的獎章、榮譽證書和證件,“有的是我的,有的是我公公的,我公公很早就是陜西省、市、縣,三級政協委員了。”侯秀珍大媽介紹著,淳樸面龐上一片笑意。

“現在日子這么好,為什么不去城里享福啊?”面對大家的疑問,侯秀珍大媽漸漸收起笑容,她搓著粗糙干裂的雙手,“我從小跟家人討飯來到南泥灣,是南泥灣從‘爛泥灣’到‘好江南’的直接見證人。但現在還能談談南泥灣故事的老人越來越少了,我不能走,也不該走。”侯秀珍大媽說著說著紅了眼圈,“我得留在這里,讓一代一代的孩子們知道當年的南泥灣,讓外面那些不斷來延安來南泥灣尋找紅色足跡的人們,了解南泥灣精神,傳承南泥灣精神,發揚南泥灣精神。”

這是一位普通的南泥灣老人對陜西“紅色文化”最真摯的守候。在陜西,以延安為代表的“紅色文化”,是照耀中國現在和未來的一座燈塔。用韓勇的話說,革命文化是中國共產黨人獨有的紅色基因,也是我們堅定文化自信的底氣所在。通過大力弘揚紅色文化,增強人們對黨領導各族人民艱苦奮斗歷程的價值認同,汲取繼續前行的力量,鼓舞斗志,煥發活力。這是陜西省各級政協這些年來推動增強文化自信的題中應有之義。

“延安是黨中央在革命戰爭年代長達十三年的根據地和行政中心所在地,是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發揮中流砥柱作用的核心,是一座歷史的寶庫,是一部革命與戰爭的大書,是中國歷史長河中的一盞明燈。這些歷史積淀和圣地文化需要借助現代技術手段,進一步深入挖掘和弘揚。”全國政協委員、陜西省政協副秘書長王二虎在北京參加全國兩會時,無論發言還是接受采訪,他三句話離不開的話題就是“把延安建設成為突出體現中流砥柱作用的紅色旅游圣地”。

旅游是文化所能附著的表現載體。旅游文化服務和文化環境直接影響著游客對文化的感受力。為了讓來陜西旅游的國內外游客充分領略陜西文化的博大精深,陜西省政協2017年分別就“提升旅游文化服務,改善旅游文化環境”主題先后兩次組織常委、委員,會同省旅游局、省民盟、省臺盟赴延安、安康進行了重點調研,充分吸納各方面的真言良策,形成了《提升旅游文化服務改善旅游文化環境的調研報告》,向省委、省政府提出意見建議,得到省委、省政府及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近年來,延安市委、市政府提出“紅色旅游興業戰略”后,旅游業也成為促進延安“后石油時代”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產業。2017年年初延安市政協全會上,“旅游產業發展”同樣成為委員們討論發言的高頻詞,大家都在為講好“革命圣地”的紅色故事獻良策,出實招。離開延安時,記者對采訪中聽到的這樣一件紅色故事印象深刻:1988年4月的一天,原359旅副政委王恩茂重返南泥灣。老人家來到當年農墾的駐地,堅持從當地老百姓手里買了一把普通的鋤頭,意味深長地說,要把它帶回北京當作“傳家寶”,讓子子孫孫不要忘了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南泥灣精神。

編輯:劉小源

01 02 03

關鍵詞:文化 陜西省 陜西 政協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在线不卡视频V二区三区 | 在线视频欧美日韩精品 | 亚洲五月综合缴情综合久久 | 中文字幕日本免费视片 | 亚洲欧美网站在线观看 | 久久免费丝袜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