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張鳳坡:堅守“三不伸手”的政治品格

2018年01月05日 10:29 | 作者:張鳳坡 | 來源:江西日報
分享到: 

作者:張鳳坡

黨員干部帶頭講奉獻,看起來是在物質待遇上做減法,實際上是在人生價值上做加法

前不久,習近平同志來到第71集團軍某旅,看望了王杰同志生前所在連官兵。在介紹王杰正確對待榮譽和進步的展板前,習近平深有感觸地說,王杰“在榮譽上不伸手,在待遇上不伸手,在物質上不伸手”,這“三不伸手”是一面鏡子,共產黨員都要好好照照這面鏡子。

王杰是上世紀60年代涌現出來的偉大共產主義戰士。應征入伍后,他以雷鋒為榜樣,“以服從祖國的需要為快樂”,為了黨的事業“有一分熱,發一分光”,被大家稱為“閑不住的人”“不知疲倦的人”。1965年7月14日,王杰幫助當地民兵地雷班進行軍事訓練。在炸藥包即將發生意外爆炸的危急關頭,為保護在場的12名民兵和人武干部的生命安全,他毅然撲向炸藥包,獻出了自己23歲的年輕生命。根據他生前愿望,所在部隊黨委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在王杰的身上,人們既看到了革命軍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也看到了共產黨人“三不伸手”的寶貴政治品格。直至今日,保持這一優良政治品格依然是我們黨所提倡的。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就明確提出:“堅決禁止向黨伸手要職務、要名譽、要待遇行為。”能否做到這“三不伸手”,考驗著一名黨員的黨性修養和紀律意識。

“堅持黨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個人利益服從黨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貢獻”,黨章中這一規定,展現的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那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一名共產黨員若沒有奉獻犧牲的精神,做不到“三不伸手”,言行舉止難免出格,甚至做出違背黨的宗旨的事情。現實中,確實有少數黨員干部的思想存在問題,認為自己辛辛苦苦干了一輩子,“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應該得到更好的政治待遇或經濟待遇,進而向組織上提一些非分的要求。更有甚者,以權謀私,貪贓枉法,試圖自己給自己找“補償”、尋“待遇”,結果往往是“身后有余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難免落得個身敗名裂的可恥下場,教訓十分深刻。誠然,黨員也是普通人,也有自己邁不過的坎,有困難向組織請求幫助無可厚非。但是,廣大黨員更應該明白,入黨就是吃苦奉獻的,就應該多為黨分憂,少為黨添憂;多為黨盡責,少向黨伸手。

堅守“三不伸手”的政治品格,就要牢固樹立“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紅船精神”的這一深刻內涵,既包含著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更閃耀著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品格。“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可以說,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一部為民族解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英勇犧牲、無私奉獻的歷史。“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始終是中國共產黨人不變的誓言。黨員干部帶頭講奉獻,堅守“三不伸手”的政治品格,看起來是在物質待遇上做減法,實際上是在做人生價值的加法,彰顯的是信仰的力量,展現的是黨性的光輝。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實行軍銜制時,根據許光達對中國革命和軍隊建設所作出的貢獻,中央軍委決定授予他大將軍銜。許光達得知后,主動給中共中央軍委主席、副主席寫信,請求降為上將軍銜。毛澤東看罷這封請求降銜的申請書后稱贊道:“這是一面明鏡,是共產黨人自身的明鏡!”開國少將甘祖昌因嚴重腦震蕩帶來后遺癥,怕給組織添麻煩,毅然選擇回鄉務農。焦裕祿臨終時囑托愛人,“我死后,你會很難,但日子再苦再難也不要伸手向組織上要補助、要救濟”。中國航空發動機之父吳大觀,按照規定可以安排女兒到身邊來照顧,但他從來沒有向任何人提出要求……他們的選擇,飽含高度的政治覺悟和堅強的黨性,與當前一些想方設法跑官要官、熱衷追逐權勢名利的人形成了鮮明對比。各級黨員干部皆應以這些優秀共產黨員為鏡,及時反思不足,激勵自己在奉獻中體會收獲的快樂,遠離精神困頓和價值迷失。

奉獻是美麗的,奉獻者是快樂的。今日之中國,奉獻無時不在、無時不有。人民子弟兵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守衛邊疆,這是奉獻;環衛工人起早貪黑、默默無聞地為城市的清潔勞作,這也是奉獻。奉獻對社會成員來說,是公共道德的升華;對于共產黨人來說,就是不忘初心、履行使命的行動。新時代,廣大黨員更應堅守“三不伸手”的政治品格,發揚奉獻犧牲的精神,“不汲汲于榮名,不戚戚于卑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更好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張鳳坡)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三不伸手 政治 奉獻 品格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在线不卡人成视频 | 伊久线香蕉观新综合在线动漫 | 日本在线视频一二三区 |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级在线 | 天天在线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 一区二区欧美日韩动漫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