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名家健壇名家健壇
關注女性健康:肝腎不足易致內分泌失調
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及生活壓力的增大,越來越多的女性遭遇身體亞健康問題,出現諸如氣血兩虛、失眠多夢、乏力健忘、脫發、腰膝酸軟、月經不調及更年期提前等癥狀,亞健康調理成為現代女性關注的熱點。
女性肝腎不足,易致內分泌失調
女性情緒易不穩定,又易因憂郁、急躁、怒氣、思慮過度等內在因素擾亂氣血運行,引起氣機失調,臟腑功能紊亂而出現內分泌失調。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國家藥典委員會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方劑學分會常務委員梁茂新教授指出,女性內分泌失調,不僅僅會導致月經失調、面部長斑、乳房腫塊和子宮肌瘤等,反過來使女性情緒焦慮、抑郁。
女人老愛說自己內分泌失調,到底有些什么癥狀呢?梁茂新稱,臨床上常有以下表現——
脾氣暴躁:對于一個脾氣暴躁的年輕女性,身邊的人總會說“她更年期了”。更年期女性由于年齡增大,雌激素水平生理性下降,會出現脾氣變得急躁、情緒多變、出汗等表現。而年輕女性如果內分泌失調,出現類似“更年期綜合征”的表現也就不足為奇了。
乳房腫塊:乳房通過雌激素的分泌促進其生長發育,一旦內分泌失調,乳房脹痛、乳腺增生,甚至乳腺癌就隨之而來。
長斑:臉上突然出現了很多色斑,用了許多護膚品也無濟于事,其實這不單單是皮膚的問題,根本還是內分泌不穩定時又受到外界不良刺激引起的。
肥胖:如果感覺自己突然間長胖了許多,并且伴有月經不調的癥狀,那么一定要馬上到醫院檢查,排除內分泌失調。肥胖容易導致糖尿病、多囊卵巢綜合征等疾病,而患有這些疾病又會反過來導致肥胖。
婦科病:月經不調、痛經、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肌瘤、多囊卵巢綜合征等都是婦科內分泌失調的常見疾病。
梁茂新表示,女性肝腎不足會導致氣血虧虛,從而引起內分泌失調,出現一系列的更年期癥狀。為此,圍絕經期的女性重在“補腎固本,調和陰陽”,因為腎主收藏,腎氣充盈,則肝氣條達,才會氣血疏通,通志豁達。肝氣條達,則能助心,心陽溫煦,血熱得行。而心情平和,才能平穩入睡。
更年期女性的養與護
梁茂新教授認為,腎主收藏,腎氣充盈,肝氣條達,方能氣血疏通,情志豁達。女性如果肝腎陰虛、氣血不調、心神失養,就會引起失眠抑郁、神疲乏力、月經不調、卵巢早衰等常見病癥,臨床上常通過用傳統名方四物湯、大補陰丸、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和酸棗仁湯加減進行治療。
針對不少女性熱衷購買國外保健品的現象,梁茂新認為雖然國外有些保健品確實也不錯,但我們中國傳統的中醫中藥在女性滋陰安神、駐顏固本、補益肝腎、養血調經以及延緩卵巢衰老上有明顯的優勢。這類中藥,對于有相應癥狀的女性有很好的效果。
壓力對女性危害猶如吃垃圾食品
美國楊伯翰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身處壓力環境可能改變女性腸道菌群構成,這種改變類似于攝入高脂垃圾食品,但男性不受影響。
研究結果顯示,喂食高脂飲食的小鼠,無論雌鼠還是雄鼠,腸道菌群均發生明顯改變。正常飲食的小鼠承受壓力時,雌鼠的腸道菌群發生改變,變化類似攝入高脂飲食的小鼠,而雄鼠未見變化。
研究人表示,雖然是小鼠實驗,但這一發現可能也適用于人。研究人員認為,女性抑郁、焦慮的比例高于男性,而抑郁和焦慮都與壓力相關,這一性別差異可能源于男女腸道菌群對壓力反應不同。
缺鐵讓女性很受傷 4種惡果你想不到
“如果把一個健康成年女性體內的鐵濃縮一下,大概有一個小號的鐵釘那么大。”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血液病研究所副所長江濱比喻說,人體內的鐵60%~75%存在于血紅蛋白中,其他存在于肝、脾和骨髓中。一旦血液里的鐵變少了,健康狀況便會受到影響。例如很多女性常常感到無力、爬幾層樓就氣喘、皮膚異常蒼白、注意力難以集中,這些都是缺鐵的表現。
江濱解釋說,女性最常見的缺鐵原因是減肥和素食,其次是月經異常。女性生理的特殊性導致她們比男性更需要鐵。此外,正常的代謝會讓一部分鐵在正常范圍內流失,而孕期、營養不足、月經過多和藥物影響都可能讓鐵的流失進入“加速模式”。鐵元素缺乏有如下惡果:
惡果一:貧血。鐵是人體必需營養素,缺鐵帶來的最大惡果就是貧血。輕度貧血患者自覺經常頭暈耳鳴、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最易被人發現的是面色、眼瞼和指(趾)甲蒼白,還有兒童身高和體重增長緩慢。病情進一步發展還可出現心跳加快、經常心慌。肌肉缺氧常表現出全身乏力,容易疲倦。
惡果二:不孕。缺鐵可能導致不孕,因為缺鐵會嚴重影響到懷孕前的卵巢功能,導致體內的黃體酮分泌下降,而黃體酮正是懷孕至關重要的因素。
惡果三:抵抗力下降。缺鐵會令身體許多機能下降,抵抗力也會降低,繼而容易受到病原體的侵襲。
惡果四:吞咽困難綜合征。表現為低色素貧血、吞咽困難、口角炎、舌頭異常感覺等。
江濱建議,已經確認體內缺鐵的女性,除了按醫囑補充鐵劑外,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多吃含鐵豐富的食物,如動物肝臟、瘦肉、紅棗等。鐵在酸性環境下更易被吸收,可同時搭配醬油、柑橘類水果。經常飲用濃茶、咖啡會造成鐵吸收障礙,貧血患者要少喝。
女性快走,死亡率減七成
據估計,每年因缺少運動導致死亡的人數與吸煙致死人數相當,足見運動有多重要。尤其對老年女性來說,適當增加肢體活動及運動強度,可降低各類原因導致的死亡風險。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附屬布萊姆婦女醫院流行病學專家李愛民(音)教授及其研究小組,對16741名平均年齡72歲的女性參試者,展開了為期4年的跟蹤調查。研究人員要求參試者佩戴可穿戴式三軸加速度傳感器,每天至少戴10小時,每周至少戴4天,并將她們的運動數據與研究期內的死亡數據進行了對比分析。
結果發現,經常進行快步走等中等強度運動的女性與最不愛運動的人群相比,總體死亡率低60%~70%,但散步等低強度運動與較低的死亡率之間沒有關聯。研究被刊登在美國心臟協會會刊《循環》雜志上。
李教授指出,此次新研究首次依據可穿戴裝置測量數據,結果更精準,中等強度運動可使老年女性總體死亡率降低六七成,且不吸煙者的死亡率降低幅度比吸煙者多50%。
新研究還為美國心臟協會等機構推出的健康指南提供了新的科學依據。健康指南建議,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或75分鐘高強度有氧運動(或兩者結合);每周至少進行兩次增強肌肉力量的運動。(人民健康網綜合羊城晚報、中國醫藥報、中國婦女報、生命時報)
編輯:趙彥
關鍵詞:女性健康 肝腎不足 內分泌失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