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盤點:2017年中國科技創新十大里程碑事件有哪些?
圖① 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橋實現了主體工程全線貫通,一座長達55公里的鋼鐵大橋飛跨茫茫大海,歷史性地將香港、珠海、澳門連在一起。 (新華社發)
圖② 長征七號遙二運載火箭與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組合體在垂直轉運中。 (新華社發)
圖③ 在烏魯木齊南山觀測站,可以看到“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過境。 (合成照片)
編者按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厥讋倓傔^去的一年,我國在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征途上大步前進,航空航天、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創新成果,極大增強了我們的民族自豪感。2018年到來之際,讓我們共同回顧2017年我國科技界發生了哪些重大事件——
1、 “墨子號”圓滿實現目標
2017年6月16日,我國科學家潘建偉院士領導的中科院聯合團隊在《科學》雜志上發布論文宣布,“墨子號”量子衛星成功實現了千公里級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及大尺度量子非定域性檢驗。8月10日,潘建偉團隊關于量子衛星“墨子號”的兩篇科研論文同時在線發表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雜志上,內容分別是“墨子號”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從衛星到地面的量子密鑰分發,以及從地面到衛星的量子隱形傳態。
至此,“墨子號”已圓滿實現預先設定的全部3大科學目標。與經典通信不同,量子密鑰分發通過量子態的傳輸,在遙遠兩地的用戶共享無條件安全的密鑰,利用該密鑰對信息進行一次一密的嚴格加密,這是目前人類唯一已知的不可竊聽、不可破譯的無條件安全的通信方式。這意味著“不被破解的加密技術”這個人類千年夢想,已經有了成為現實的科技基礎。
點評:“墨子號”量子衛星是由我國完全自主研制的世界上首顆空間量子科學實驗衛星。該衛星從科學概念的提出到關鍵技術的突破,從工程組織實施到科學成果產出,均由我國科學家主導完成,這標志著我國在量子通信領域的研究在國際上達到全面領先優勢地位。
2、 “天舟一號”完成多項應用
2017年4月20日,我國首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發射升空,隨后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順利完成首次自動交會對接。對接完成后,“天舟一號”進入設置組合體運行狀態。4月27日,“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成功完成首次推進劑在軌補加試驗,標志“天舟一號”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6月19日,“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完成第二次交會對接試驗。這次試驗的順利完成,鞏固了航天器多方位空間交會技術,對于后續空間站工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9月12日23時58分,“天舟一號”貨運飛船順利完成了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自主快速交會對接試驗。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圓滿成功后組織實施的系列拓展試驗項目之一,為我國空間站工程后續研制建設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點評:“天舟一號”飛行任務是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的收官之戰,對于空間站工程后續任務順利實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天舟一號”任務的圓滿成功,突破和檢驗了空間站貨物補給、推進劑在軌補加等一系列關鍵技術,為我國空間站研制建設和運營管理積累了重要經驗。這標志著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勝利完成,也正式宣告中國航天邁進“空間站時代”。
3、 “悟空”發現反常電子信號
2017年11月27日,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騰空700多天后,暗物質衛星團隊宣布:“悟空”獲得了目前國際上最精確的TeV電子宇宙射線能譜,并首次直接測量到了該能譜在1TeV(1萬億電子伏特)處的拐折。這一疑似暗物質的蹤跡,是近年來科學家離暗物質最近的一次重大發現,將打開人類觀測宇宙的一扇新窗口。 宇宙暗物質湮滅過程中產生的正、負電子對,有可能在電子宇宙射線的總能譜中產生一些特殊信號。“悟空”作為目前世界上觀測能段范圍最寬、能量分辨率最優和粒子鑒別能力最強的高能粒子探測衛星,捕捉這些信號正是其首要科學目標。
點評:揭開暗物質之謎,被認為是繼哥白尼的日心說、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量子力學之后,人類認識自然規律的又一次重大飛躍。“悟空”的核心使命就是在宇宙射線和伽馬射線輻射中尋找暗物質粒子存在的證據,并進行天體物理研究。如果后續研究證實“悟空”的最新發現與暗物質相關,將是一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科學成果。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2017年中國科技創新 十大里程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