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德國2017:歐盟火車頭為何“四顧心茫然”?
中新社柏林12月31電題:德國2017:歐盟火車頭為何“四顧心茫然”?
中新社記者 彭大偉
經濟增長強勁、新增難民數持續回落、失業率再創新低、成功挫敗多起恐襲……時值歲末,德國卻似乎很難因這一年取得的成績而歡欣鼓舞:即使最樂觀的觀察者也不得不承認,前所未有的不確定性正籠罩這個歐盟經濟“火車頭”。
新政府難產考驗政黨“公心”
12月31日,默克爾第十三次向全國發表新年獻詞。然而,這次獻詞的不同以往之處在于,她所領導的是“過渡政府”,她本人也成了“看守總理”。
就在9月底,默克爾還準備迎接如期開啟的第四個總理任期。然而事與愿違,她所領導的聯盟黨盡管在九月的大選中以損失近九個百分點的得票率慘勝,卻在三個多月后的今天仍然面臨沒有哪個政黨公開表明愿意與之進入實質性組閣談判的困境。
德國媒體稱:“選舉已結束三個月,而這個國家仍然沒有一個新政府——這在現代德國歷史上都是前所未見的”。
新政府為何難產?政治學家和觀察家們有著不同的解釋。但有一組事實是難以否認的,那就是聯盟黨和默克爾本人在2015年夏天那場史無前例、且影響延續至今的難民危機后,由于默克爾本人拍板采取幾近于“大門洞開”“照單全收”的政策,帶來了兩大后果:
首先,德國絕非移民融合領域的“世界冠軍”。短期內涌入的大量難民由于宗教信仰、生活習慣以及文化程度各不相同,在融入進程中與德國社會產生了摩擦,諸如“幼兒園禁止吃豬肉”“禁止蒙面”等新聞也引發了爭議。
其次,難民危機高峰正在退去之際,德國2016年又接連爆發多起惡性恐襲,引發對國內安全以及反極端化不力的不滿。默克爾本人以及聯盟黨在這一過程中承受了民調下滑的結果。
與此同時,最初以反對歐元和歐洲一體化為訴求的極右翼民粹政黨德國選擇黨(AfD)則乘勢坐大,在大選中一舉拿下超過12%的選票。目前大有成為國會最大反對黨的態勢。
大選后,默克爾本來對與自民黨、綠黨組成所謂“牙買加模式”聯合政府寄予厚望,卻因自民黨單方面退出而告吹。
如今,各界都在關注2018年1月7日將要開始的聯盟黨與社民黨首次試探性談判。
德國兩大黨能否放下黨派之私,一起幫助國家渡過難關?社民黨主席舒爾茨仍堅持不松口:這次談判是開放式的,一切皆有可能。
鄰國“打右燈”難民方案恐成“獨角戲”
如果說組閣進程長期擱淺帶來的是國內政治的強烈不確定和未知,那么重要鄰國奧地利日前上臺的新內閣則為德國力推的歐盟“同舟共濟”式難民解決方案再度投上陰影。
31歲的奧地利人民黨主席庫爾茨早在擔任外長時即已為德國人所熟知。
“德國是我們最重要的鄰國,我們希望就所有重大政策得到德國的理解,但現在的確已超出我們的承受能力了。”這是庫爾茨在難民危機高峰期發表的言論。而此次他選擇與極右民粹色彩濃厚的自由黨聯合組閣,在德國和歐盟層面均引發奧“向右轉”的擔憂。
庫爾茨擔任總理以來的言論則明顯更為強硬。他12月24日向德媒表示,歐盟根據配額向各成員國分配難民的政策是“一條歧路”,“強制各國接收難民的做法不會給歐洲帶來幫助”。
在國內,庫爾茨政府一上臺便宣布收緊本已嚴厲的難民政策。今后,奧地利當局將有權收繳難民的現金和手機,以彌補難民福利開支、分析其真實身份。
而隨著奧地利越發在立場上滑向抱團抵制德國推動的歐盟難民攤派方案的中東歐“維謝格拉德集團”(捷克、匈牙利、波蘭、斯洛伐克),德國在歐盟內部迫切需要更多“志同道合者”以“對沖”自身承受的壓力。
另一方面,在法國總統馬克龍力推雄心勃勃的歐盟改革方案之際,德國卻遲遲未能形成一個擁有國會多數議席的聯合政府,無力給予有效回應,客觀上導致歐洲一體化進程如學者所言,某種意義上陷入“待機狀態”。
2018:決斷時刻即將到來
“這個世界不等人。”默克爾在新年獻詞中呼吁各方行動起來,在新的一年順利組建一屆穩定的政府。
這個歐盟(含英國)經濟總量和人口第一大國未來何去何從,即將在一周后由該國政治家們作出決斷。
編輯:曾珂
關鍵詞:歐盟火車頭 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