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田野變奏曲——感受現代農業新氣息
新華社北京12月28日電 題:田野變奏曲——感受現代農業新氣息
新華社記者許中科、孫清清、唐弢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農業農村現代化,要靠發展現代農業支撐。我國農業,尤其是傳統糧食種植業如何尋求新發展?不久前,記者走訪多地,在廣袤田野感受到撲面而來的嶄新時代氣息。
烘干機:為綠色循環農業“加熱”
“幸好購置了烘干機,今年95%的玉米都歸了倉。”河南平頂山農業局局長楊四震說,今年玉米收獲季節遇上連綿陰雨天氣,幾年前政府支持合作社購買的這批烘干機,發揮了大作用。
他介紹,過去農民覺得用現代收儲手段保存糧食不合算,現在不同了,烘干機正逐步成為當地種糧大戶的標配。
在平頂山市葉縣瑞鑫種植專業合作社,烘干好了的玉米飽滿結實、泛著金黃,抓一把拋下來,發出小石子般的響聲,這是玉米粒干燥到位的聲音。
“這些玉米大多是用作飼料。”瑞鑫合作社理事長葉躍峰說,烘干玉米加工成綠色有機的豬飼料,已成為當地玉米的一大用途。
記者了解,以綠色有機種植為起點,平頂山市近幾年努力實踐循環農業:綠色有機玉米飼料喂出生態豬,生態豬排泄糞便處理成有機肥,再還田種出綠色有機糧食,循環模式由此打通。
吳興國從事生態豬養殖,十分看好事業前景。他說,以前當地因為收儲不當,合格玉米產出不足,不少養殖企業只得從東北調入玉米,成本高了許多,“現在,玉米得到干爽保存,保障了生態豬充足的綠色口糧”。
優化種植:“面粉城”變身“食品城”
河南永城被稱為“中國面粉城”,年加工小麥面粉60多億斤。但在以前,當地農民卻抱怨賣糧難。
2016年以前,永城的小麥種植以中筋品種為主,適合做普通面條、饅頭。人們收入提高后,需求不斷多樣化,面包、蛋糕更多地進入尋常家庭,永城強筋小麥、弱筋小麥種植結構性缺失凸顯,不少加工企業只有從外省購進原料。
河南省農辦副主任劉曉文介紹,這些年,永城優化小麥品種結構,擴大優質小麥種植比重,以適應面粉等小麥加工企業的深加工需求;對群眾購買優質小麥種子進行補貼,促進種植結構改善。并以訂單農業的形式,引導面粉加工企業和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種糧大戶合作,企業從播種到收割全程參與,對訂單小麥承諾,以高于市場價10%的價格收購。
優質小麥的廣種,為多樣化食品生產創造了條件。如今,法式小面包、曲奇餅干、慕斯、手撕面包、鳳梨酥等生產線在永城“歡快”運轉,永城由“面粉城”變身“食品城”。
“趨勢”引領:品質提升“身價”
“北有南新倉,南有富義倉。”杭州富義倉米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葉向陽思考著富義倉如何升級“品質”,做好“線上”。
標準化不足、快遞物流體系不發達、包裝營銷落后等問題一直制約農產品的線上銷售。“但現在最懂品質的消費者都在線上,要著力撬動和培養。”葉向陽說。
“環保、健康、綠色是時代趨勢。”葉向陽把清理、脫殼、谷糙分離、碾磨、色選、拋光等全部加工過程一一立項,引入滅菌抗菌、休眠保鮮、仿生保質等國際先進技術,打造品牌產品。
“農產品線上需求巨大,更多高品質農產品進入線上,有利于形成農產品電商銷售良性循環。”天貓事業部生活快消總經理趙磊認為,富義倉所嘗試的,正是農產品所要走的品牌化道路。
“下一步,富義倉還將開發諸如‘單身族’系列、‘小兩口’系列等線上產品,滿足消費需求,提高產品附加值。”葉向陽說。(參與采寫記者:許晟)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玉米 小麥 田野 現代農業 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