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名家健壇名家健壇

媽媽不想抱寶寶,可能是產后抑郁

2017年12月28日 15:00 | 來源:錢江晚報
分享到: 

當寶寶哭鬧的時候,作為爸爸媽媽的你們會怎么辦呢?相信絕大部分的家長會回答:第一時間抱起來,并跟寶寶說話。

日前,一組來自美國、意大利、中國和新加坡的研究人員對來自11個國家的684對母嬰互動進行了行為學研究,發現把寶寶抱起來跟寶寶說話是來自11個國家、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母親,在聽到嬰兒哭鬧之后的共同反應模式。而更有意思的是,研究人員們還指出,母嬰之間的這種特殊反應還有助于防治產后抑郁癥。

對此,浙江省中醫藥研究院神志病研究所副所長劉蘭英告訴錢江晚報記者,母嬰之間的這種特殊反應與產后抑郁之間確實存在著密切的聯系,而且他們已經嘗試著將這種奇妙關系運用到臨床治療中。

寶寶哭鬧不去抱

需警惕產后抑郁

這項有意思的研究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研究人員在阿根廷、比利時、巴西、喀麥隆、法國、以色列、意大利、日本、肯尼亞、韓國和美國等11個國家共招募了684對母嬰作為研究對象。為了記錄自然狀態下的母嬰交流,實驗都在實驗對象家中完成,通過攝像記錄母親聽到嬰兒哭鬧時的反應。

而母親的反應行為被分為5類,分別為:表達愛意(比如親親寶寶,跟寶寶說媽媽最愛你了);轉移寶寶的注意力(拿玩具逗弄);照料(比如喂奶、拍嗝或者換尿布);將寶寶抱起;跟寶寶說話。根據記錄下的行為數據,“將寶寶抱起”和“跟寶寶說話”是母親聽到嬰兒哭鬧時更可能作出的反應。

并且,研究人員通過核磁共振成像技術進一步觀察母親在聽到嬰兒嚎哭時的大腦活動,發現媽媽們的相關大腦區域會被寶寶的哭鬧聲激活,而尚未當媽媽的人在聽到寶寶哭鬧聲后大腦活動無明顯改變。

“如果在這個研究中再加一組產后抑郁媽媽進行對照的話,我們應該能觀察到第三種情況的大腦活動。”劉蘭英說。

經過神經影像學與神經遞質等方面的研究已經證實,抑郁癥患者的神經環路有所改變。

寶寶哭,媽媽抱,其實是孩子對母親進行不斷訓練后產生的“條件反射”。多數母親經過一周的訓練能建立很好的條件反射,但有產后抑郁的媽媽則不然,這些媽媽的大腦中支配情感的區域有連接上的改變,她們對嬰兒的刺激反應會較慢,甚至形成一定障礙。

在劉醫生看來,雖然精神科教科書上寫著,產后6周是發生抑郁的危險期,但在此之前就得警惕。隨著產后抑郁越來越高發,專家建議家人在寶寶出生后就應多關注產婦的行為與情緒,尤其是母嬰之間這種“哭與抱”的反應關系,要是產后一周還建立不好,就得警惕產后抑郁了。

此外,產婦睡不著、早醒、煩躁、容易發脾氣、不想喂奶、哭等也都是產后抑郁的典型表現,需高度重視。

家人不要包攬月子活

不妨讓媽媽多照料寶寶

對于產后抑郁,多數人的認識不足,普遍走向兩個極端:一個是不以為然,忍著熬著,心想等過段時間就會好的;另一個則是誠惶誠恐,為此整日擔驚受怕,甚至將媽媽和寶寶完全隔離開來。劉醫生表示,無論哪種做法,對于產后抑郁的治療都是有害無益的。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要對產后抑郁引起足夠的重視,及早發現并接受治療,同時在治療期間,要盡可能發揮寶寶得天獨厚的作用。

“任何一個媽生了再大的毛病都是媽,雖然產后抑郁的媽媽對寶寶的刺激反應會慢一些,但從臨床經驗來看,母嬰之間的特殊聯系能給予媽媽心理的滿足感,是種精神上的撫慰,所以讓媽媽參與到管孩子中有助于產后抑郁的治療。”劉醫生說。

曾經有一位27歲的頭胎媽媽,月子里有月嫂、媽媽、婆婆照料她和寶寶。除了喂奶,別的事幾乎都不用她動手。差不多到了出月子的時候,家人發現她老是偷偷抹眼淚,來到劉醫生處咨詢,結果是得了產后抑郁。在治療的過程中,除了用藥之外,劉醫生建議白天讓產婦跟家人一起管孩子(以保證孩子的安全),晚上為保證產婦睡眠則全由家人帶,結果半個月之后,產婦的精神狀態明顯好轉,從原先的不愿管竟變成了主動要求管寶寶。(記者 何麗娜 本報通訊員 應曉燕)

編輯:趙彥

關鍵詞:媽媽不想抱寶寶 產后抑郁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欧美精品免费人爱视频在线观看 | 一级中文在线播放 | 亚洲一区色77综合影院 | 在线亚洲国产职场丝袜 | 午夜福利91社区久久久久 | 亚洲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