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統籌兒科醫療資源 迎戰兒科就診高峰
兒童冬季疾病就診高峰如期來臨。國家衛生計生委近日發出通知,要求各地統籌兒科醫療資源,提升兒科醫療服務保障水平,積極應對高峰期醫療服務需求。
今冬流感多病程長
“近期我院就診患兒數量大幅上升,已調配全院醫師支援門診,但仍難滿足就診需求,就診等候時間較長,請您根據孩子情況,合理選擇就診地點。”12月22日,記者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門診大廳門口見到了如上溫馨提示。
該院門診二樓的20余間診室幾乎全部開放,每間診室門前至少有五六名家長在排隊。位于二樓西側的輸液大廳內座無虛席,大廳外的等候區里也坐滿了人。該院數據顯示,自今年11月起,醫院提前進入每年冬季診療高峰。“與去年11月相比,今年日均門急診量下降了6.37%。12月的日門急診量與去年大致持平。”該院院長助理、門診辦主任趙成松說。
“從臨床上看,今年的小兒呼吸道傳染病以流感為主,尤其是乙型流感多,且發燒時間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門急診辦主任胡肖偉說,一般情況下,孩子感冒后的72小時會進入緩解期,但最近發燒五六天的孩子非常多。孩子高熱時間長,家長往往比較著急,所以醫生壓力較大。
趙成松說,今年天氣偏暖,對病毒的清除不太有利,這是導致高峰提前,高熱、咳嗽偏多、病程時間較長的原因之一。
基層醫院的就診量出現上揚。山東省高密市人民醫院兒科主任郭樹春說,從11月以來,該院接診的患兒數量比往年同期上漲約1/4。12月21日,記者在高密市人民醫院兒科看到,兒科門診只有兩個診室,家長和孩子坐在自帶的小板凳上,把診區走廊擠得滿滿的。“兩位門診醫生加午間的1位急診醫生,一共要看300多個孩子。”郭樹春說,導致就診量上升的,一是疾病譜的影響,同時也和兩孩政策放開后新生兒出生率上升有關。
“急診不急”當理性看待
針對患兒就診高峰,許多醫院都相應增加了人力、設備配備,積極緩解就診壓力。
“幾乎全院總動員,充實一線人手。現在門急診診室的利用率已經從平時的85%上升到了95%,普兒門診的診室全部坐滿,再增加醫生,都已經沒有地方坐了。”胡肖偉說,除此之外,在20時~24時的急診就診高峰期,醫院也加派人手,安排9位~10位醫生為患者服務。
即便如此,就醫獲得感依然有待提升。“上周末,我家孩子突然頭暈,吐了兩次。我們就趕緊帶孩子去醫院掛急診,下午4時掛的號,一直等到晚上9時才看上。”患兒家長譚女士說。
趙成松說,孩子生病,家長著急,醫生也著急,但心急不一定病急。急診就好像是馬路上的應急車道,資源畢竟有限,應該優先讓急癥患者使用。
記者在北京兒童醫院急診科的墻上,看到一張急診搶救分級診療一覽表。按照表上顯示,醫院對急診患者實行分區救治。“紅區”的是瀕危和危重患者,比如出現心跳呼吸驟停、嚴重呼吸困難、暈厥等;“黃區”是急癥患者,如發熱高于40.5度、抽搐、哮喘急性發作等;“綠區”則是不緊急和一些不屬于急診的患者,包括發熱低于40度、輕度嘔吐、腹瀉和咳嗽等。表上還標明,對“紅區”里的患者會立即診治;“黃區”是優先診治,需要等待30分鐘~1個小時;而“綠區”的患者則要等待3個小時~6個小時。
趙成松說,最近來看夜間急診的患者,相當一部分可以選擇第二天白天再來看,比如“綠區”的患者。家長覺得來了急診醫生就該立即給看,但其實孩子病情急不急,要遵從醫生的判斷。“不拒絕任何一個患者,但如果一定要在急診處理,就要遵從醫生要求。”
醫聯體分流效果初顯
多位受訪者表示,全面兩孩時代,就醫需求與兒科資源分布不平衡的矛盾還將持續,要從根本上解決,還需建長效機制。
構建兒童醫療服務網絡和分級診療體系,就是長效機制之一。趙成松說,從2012年開始,北京兒童醫院開始探索京津冀兒科協同發展,與全國20余家兒童醫院聯合成立北京兒童醫院集團,通過集團成員醫院覆蓋到區域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幾年下來已經初步構建起一張全國兒科分級診療網絡。“成員醫院中,河北省兒童醫院11月的日均門診量同比增長15.85%,河南省兒童醫院則增加了20.03%。”
上海市的相關探索也已顯效。上海兒童醫學中心醫務部副主任董斌介紹,冬季是兒童哮喘的高發季節,上海市孩子中的患病率高達7.6%,而控制率僅為3%,因基層兒科能力薄弱導致患兒涌向專科醫院的現象尤為突出。為此,該中心聯合上海市浦東新區和奉賢區衛生計生委牽頭成立了兒科醫療聯合體,率先聚焦兒童哮喘疾病。
“兒聯體覆蓋上海市東部地區85家醫療機構,目前在社區建立起的‘兒科專科醫生工作室’已成功將兒童哮喘規范化診治樣板植入了基層,疾病控制率達到76%。”董斌說,目前社區醫生獨立開展的哮喘患兒臨床診療已占51%,而在此之前為“零”。2017年,浦東新區和奉賢區兒科年門診量同比增加了4.03%,而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普內科門診量同比下降了10%。(記者 孫夢)
編輯:趙彥
關鍵詞:統籌兒科醫療資源 兒科就診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