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秀·風采秀·風采
黃旭華:人生,為祖國深潛
荒島求索:隱姓埋名筑強國之路
1958年,一個電話改變了黃旭華的一生。
“電話里只說去北京出差,其他什么也沒說。我簡單收拾了一下行李就去了。”黃旭華說,他從上海到了北京才知道,國家要搞核潛艇。
這是黃旭華人生的重要轉折點。從此,他的一生與核潛艇結緣。
在此4年前,美國建造的世界第一艘核潛艇首次試航。一年前,蘇聯第一艘核潛艇下水。核潛艇剛一問世,即被視為捍衛國家核心利益的“殺手锏”。
時不我待。1958年6月27日,聶榮臻元帥向中共中央呈送《關于開展研制導彈原子潛艇的報告》,得到毛澤東主席批準。
這份絕密報告,拉開了中國研制核潛艇的序幕。
然而,當時的中國要造核潛艇,談何容易!
1959年秋,赫魯曉夫訪華。中國領導人希望蘇聯幫助中國發展核潛艇,但赫魯曉夫認為,核潛艇技術復雜,中國搞不了。
對此,毛澤東誓言:“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
“主席這句話,體現了中國人自己造核潛艇的決心。”黃旭華說,這種激勵難以言表。
然而,當時連核潛艇長什么樣兒也不知道?!皼]辦法,只能‘騎驢找馬’,搜羅核潛艇相關信息,拼湊出核潛艇的輪廓?!?/p>
黃旭華說,他們只得帶著“三面鏡子”找有用信息:用“放大鏡”搜索相關資料,用“顯微鏡”審視相關內容,用“照妖鏡”分辨真假虛實。
就這樣,中國核潛艇事業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起步,在一波三折中發展。
1962年底,核潛艇研制工程因故“下馬”。不過,黃旭華并未離開,繼續核潛艇研究。
1964年10月,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原子彈上天,帶來核潛艇下海的希望。5個月后,核潛艇研制工作全面啟動。
核潛艇總體研究設計所在葫蘆島成立,黃旭華開始了“荒島求索”的人生。
與黃旭華共事多年的施祖培說,沒有現成的圖紙和模型,就一邊設計、一邊施工,晚上準備兩個饅頭,加班加點地干。當時有個土口號,叫“頭拱地、腳朝天,也要把核潛艇搞出來”。
那是個特殊的年代。文革時期政治運動不斷,白天養豬、修豬圈、接受批判,晚上黃旭華和同事們潛心于核潛艇事業。
時任核潛艇總體性能設計師陳源說,荒島維艱,但大家勁頭不減。所有人心里都裝著使命,盡快研制出中國的核潛艇。
沒有計算機計算核心數據,就用算盤和計算尺。為了控制核潛艇的總重和穩性,就用磅秤來稱。
黃旭華和同事們用最“土”的辦法解決了尖端的技術問題,同時用創新的思維解決關鍵問題。
核潛艇的形狀是采用常規線型還是水滴線型,一度困擾著黃旭華和他的同事們。美國發展核潛艇分三步走,先是采用適合水面航行為主的常規線型,同時建造一艘常規動力水滴線型潛艇,摸索水滴型體的流體性能,在此基礎上研制出先進的水滴型核潛艇。
依據大量試驗和科學論證,黃旭華提出,“三步并作一步走”,研制中國的水滴型核潛艇。
“一個偵察兵已把最佳路線偵察出來,再去就沒必要重走他偵察時的路線了?!秉S旭華說。
參與核潛艇研制工作的核動力專家張德峰說,當時,核潛艇工程“三駕馬車”——堆(艇用核反應堆)、艇(核潛艇總體)、彈(潛射彈道導彈),相互合作、互相配合,去攻克一個個難關。
功夫不負有心人。
黃旭華和同事們先后突破了核潛艇中最為關鍵和重大的核動力裝置、水滴線型艇體、艇體結構、人工大氣環境、水下通訊、慣性導航系統、發射裝置7項技術,也就是“七朵金花”。
1970年12月26日,中國第一艘攻擊型核潛艇順利下水。
1974年8月1日,中國第一艘核潛艇被命名為“長征一號”,正式列入海軍戰斗序列。
這是世界核潛艇史上罕見的速度:上馬三年后開工,開工兩年后下水,下水四年后正式入列。
1981年4月,我國第一艘彈道導彈核潛艇成功下水。兩年四個月后,交付海軍訓練使用,加入海軍戰斗序列。
中國成為繼美、蘇、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深海,潛伏著中國核潛艇,也深藏著“核潛艇人”的功與名。
“為了工作上的保密,我整整30年沒有回家。離家研制核潛艇時,我剛三十出頭,等回家見到親人時,已是六十多歲的白發老人了?!秉S旭華說。
苦干驚天動地事,甘做隱姓埋名人。黃旭華埋頭苦干的人生,正是中國核潛艇人不懈奮斗的縮影,他們是騎鯨蹈海的“無名英雄”。
黃旭華院士在辦公室查閱資料(2017年12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熊琦 攝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核潛艇 黃旭 旭華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