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老字號磨煉新品牌
紅白配回力鞋,跳動著一顆年輕的心。今年“雙11”,回力鞋線上銷售突破1億元。明星腳蹬回力鞋的街拍照,頻現于各類新媒體,這個“復古潮牌”甚至被“植入”Hip-hop(嘻哈)音樂選秀節目,被視為成功營銷案例。
回春有術的,還有國貨當自強的代表、與全面抗戰爆發同年的三槍。三槍日前宣布:“十三五”期間,將累計完成1500家ULOVE三槍生活館新模式店建設,探索試點體驗式零售終端等新零售模式,明年還將在亞洲他國率先開出線下實體店。
年近90歲的培羅蒙西服,更是走出了“90后”新活法——
繼2015年成為米蘭世博會中國企業聯合館男裝指定服裝后,今年又競標成為2021年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中國政府代表團指定服裝品牌;
剛剛閉幕的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培羅蒙董事長金建華受邀參加,并不失時機地推介其將于明年初上線的高級服裝智能定制APP;
而眼下,培羅蒙最不能耽誤的戰略就是“走出去”。中國香港設點、歐洲布局、中澳合作,旨在將上海老字號成為世界品牌的朝思暮想,化為一張實干路線圖。
上海是我國擁有老字號最多的省市,老字號是申城品牌發展史的烙印和榮光,與新時代的“上海服務、上海制造、上海購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老字號如今所承載的使命不只是活下來,而是好起來。
世界那么大,老字號也該去看看。當記者走出培羅蒙,再回頭看她時,發現這家老字號在“兩個世界”中活得有滋有味、精神煥發。一個“世界”是現代技術,培羅蒙不斷向技術要效率、要品質、要動力;另一個“世界”是海外市場,培羅蒙不斷拓展市場半徑,擴大中國服飾的美譽度。培羅蒙的轉型發展告訴我們,一個金字招牌要永葆青春,一不能拒絕技術,固守成規;二不能偏安一隅,小打小鬧。
當“量體裁衣”遇上人工智能
南京路步行街,培羅蒙總部隱匿于一片商業繁華中。辦公樓7樓,是其高端定制中心之一。一臺龐大的人工智能設備奪人眼球,這是培羅蒙與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合作研制的服裝智能定制系統。
中年顧客張先生,站上設備基座,3個攝像頭開始三維全息掃描,一旁的電子顯示屏上很快出現一個人體數字模型。模型尚在悠然轉動中,量體裁衣中所需所有尺寸已在旁一一顯示。
這樣的“人工智能測量師”,在世界上不算稀奇,許多時尚之都也有,還在改進提升中。對于自己“人工智能測量師”的精準度,培羅蒙頗有信心,更保留了一套獨特的測量做法——請顧客去更衣室,只穿內衣內褲,然后穿上緊身衣,再進行測量。如此這般,紅外線對你“跳”出來的角度尤其敏感,測出來的尺寸更為精準。
得到人工智能的加持,培羅蒙傳統手工得以大幅度解放,量體效率提高5倍。
老字號,絕非倚老賣老的創新絕緣體。這些年,培羅蒙與科技的互動從未停歇。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培羅蒙就自主開發出CAD電腦輔助設計系統,集數據采集、面料選擇、出樣于一體,可輔助高級技師進行設計,在電腦輸入定制客人的人體尺寸后,電腦就像變魔術似地更換面料、款式和顏色,直到取得一個最佳效果。該系統獲上海市科技進步獎;2000年,培羅蒙又開發人體測量儲存系統,在培羅蒙定制過服裝的顧客,其身材數據全部輸入電腦存檔,對高端客戶還定期做復核,顧客本人不用親臨現場,只需報告哪個部位胖了瘦了,由后臺調整尺寸,裁衣定制;而2005年至2007年,培羅蒙自動裁剪、自動設計和自動試樣系統接連問世,將服裝的144道工序,改到99個細節,成衣最快可縮減至22小時。“明晚穿衣撐場面,今早量體來得及”,培羅門相信老字號的新詞典里不能沒有科學技術。
一“技”不夠,又生一“技”。培羅蒙這些年鉚足了勁,志在攻下基于大數據的“看圖測量裁衣”,量體裁衣從線下走到線上,從“面對面”到“不見面”。明年上線的高級服裝智能定制APP,可在手機上輸入身體尺寸,實現對服裝顏色、面料、版型、價位的選擇,上交訂單后,將顯示定制服裝的制作進度。從下單到最后拿到成衣,顧客只需親自去門店試一次樣。關鍵在于這個APP最后的呈現,很可能是如此情形——上傳一張自拍照外加輸入體重,APP就能迅速計算出顧客的尺寸。上世紀80年代末,意大利服裝設計師皮爾·卡丹曾在北京街頭為上萬人量體,目的就在獲取中國人的體型數據。而這回,培羅蒙準備與上海政法系統和計算所合作,建立一個5萬人至30萬人規模的身材大數據模型。高科技加上大數據,服裝定制中的99個細節將進一步精簡至5個關鍵部位的校準。
工匠精神成就“第二層肌膚”
技術上有人工智能了,“剪裁工巧,瞻視端嚴”,被認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培羅蒙西服手工制作技藝還需不需要?
一個耐人尋味的細節是,在高定中心,當龐大的服裝智能定制系統正工作時,58歲的技師陸林興在一旁不動聲色。屏幕上顯示顧客的肩寬為54厘米,可陸林興卻提筆記下“肩寬:52厘米”。記者頗不解,老技師卻道,“這位張先生,肩膀偏圓,布料裁剪時,尺寸略小反能更貼肉。儂要曉得,肩膀一闊,造型就矮,樣子就沒了。再譬如腰圍,胃包大和肚皮大是兩回事,必須區別對待,這機器判斷不了……”
一語道破。培羅蒙的品牌壯大,需要兩位老師傅來精心呵護,一位叫“人工”,像陸林興這樣的技師,一位叫“機工”,像“人工智能測量師”這樣的技術。
技術手段再先進,工匠精神在整個成衣流程中依然熠熠生輝。總有麻煩的特殊體型,總有疙瘩的特殊需求,比如機器只分得清人體外顯的凹凸,而對胳肢窩等隱蔽部位則一籌莫展,老技師卻用數十年練就的“毒辣”眼光進行最后的修身校準。
陸林興是培羅蒙裁縫二代,自小在父親邊上偷學,18歲便頂替了父親,初心不改效力至今,將裁剪藝術和追求卓越的情感,一針一線縫制進作品中。西服的駁領,粘合襯適用于大批量生產,而陸林興則最擅人工縫針。40乘以14,560針,俗稱“扎布頭”,他閉著眼睛也能縫,縫出來的領子又服貼又圓順,有粘合襯難以實現的“活相”。細節中的魔鬼,陸林興全不放過,卻又寫不進教科書,“譬如,縫駁領時,手指要邊縫邊推,不同位置,力度和方向還不一樣……”
這些無法言傳的訣竅,卻呈現出一件件令人夢寐以求的“第二層肌膚”。
這些年來,顧客對于高端定制和個性化的需求愈發凸顯,無論是培羅蒙的中山裝、中華服還是中華立領,消費者對手工至上的擁躉,不斷挑戰著機器制造的成衣產業。對此,培羅蒙早有準備。培羅蒙現有20多名技師,除陸林興外,還有吳文青、李君樑、張貴明、陸建國、盧仁敏等龐大技術團隊,其中祖孫三代接力的工匠就有5對。近年來,培羅蒙還與東華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大學等進行戰略合作,并與黃浦區教育局合作培養50名小工匠。工匠精神正傳承在花樣年華。
中國服裝不“走出去”太可惜
因歷史原因,培羅蒙在上海、中國香港、日本東京“花開三朵”。3年前,上海培羅蒙曾主持召開三地培羅蒙座談會,發現創新與否,境遇大不同。
東京培羅蒙,系培羅蒙創始人徐達昌的大徒弟戴祖貽于1951年赴日經營,曾為美國總統卡特做過西裝。然而3年前,東京培羅蒙已力不從心,戴祖貽甚至有意請上海培羅蒙把店買了去;香港培羅蒙,則由許達昌女兒苦心經營。但這位女當家也年事已高,其陣地在香港激烈的競爭中也漸漸收縮。
唯獨上海培羅蒙,以振興中國民族品牌為己任,始終不甘心以不變應萬變,不甘心僅僅囿于國內。沿著“一帶一路”走出去,成為上海培羅蒙心心念念的夢想。
這夢想絕非憑空而來。多年來,培羅蒙始終跟最好的比,向最好的學,與意大利杰尼亞、阿瑪尼的同行們,有過無數次的切磋過招,彼此間多心知肚明——上海培羅蒙的工藝、品質,跟這些世界級大牌相比,毫不遜色。
這種自信,也來自于為美國前總統、日本前首相、法國前議長、國際奧委會主席等大量國外政要、貴賓制作中華服。1994年,日本首相羽田孜來滬,提出要定制2套西服,但必須48小時內交貨。當時,市政府接待處的同志提前透風,羽田孜要求極高,曾在東南亞一國定制過真絲西服,價格很貴,卻不甚滿意。但培羅蒙胸有成竹,當高級技師如期將西服交由羽田孜試穿時,對方一臉滿意,連夸“中國手藝好”,并要求“double(加倍)”付款。當年,培羅蒙忐忑之下還專門請示了市外辦,才收下價格不菲的制作費用。當年,培羅蒙一件由頂級進口面料制成的西服,市場價在萬元左右。而羽田孜給出的價格,遠高于此。
這是日本首相心目中上海培羅蒙應有的價值。
這些年,世界的風向和目光也漸漸東轉。作為中國貿促會會員單位,培羅蒙多次受邀參加G20峰會和金磚會議、達沃斯論壇。當金建華穿著中華西服在國外嘉賓的眼神中無數次收獲他們對于中華元素、精湛手藝的贊嘆與追捧時,他再也無法淡定了。
“最大的緊迫感,就是趕緊帶頭走出去。國外頂級服飾,哪個不靠中國代加工?既然中國有這個水平,何不自己走出去?”
老字號別嫌自己體量小,“走出去”也不能光說不練。這一次,培羅蒙勇氣可嘉,腳步毫不遲疑——
先是在瑞士注冊公司,因為培羅蒙迫切需要在歐洲建立一個面料分銷中心。這些年,培羅蒙定制西服內側往往有兩個品牌,左邊是培羅蒙,右邊是杰尼亞。因為料子是杰尼亞的,手藝是培羅蒙的。過去,培羅蒙大量面料通過倫敦代理,而今培羅蒙在上海自貿區內成立培羅蒙國際,利用自貿區政策,直通新注冊的瑞士公司。今后,培羅蒙把進口羊毛業務交由瑞士公司操作,價格便宜、稅率又低。
與此同時,與意大利頂級奢侈品牌Loro Piana以及澳大利亞國際羊毛局開展戰略合作。Loro Piana的頂級程度可以這樣描述:用Loro Piana面料定制一件大衣,光面料就需1萬元,而成衣后的價格在6萬元左右。而培羅蒙與澳大利亞國際羊毛局的合作始于上世紀90年代,今后將在羊毛采購、羊毛檢測、羊毛制品工藝推廣、羊毛產品開發等方面深度牽手。
“蟄伏”多年的培羅蒙英文名牌BAROMON系列產品,于今年在中國香港全面開售。事實上,這個不帶一個中文字的品牌,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被上海培羅蒙注冊,如今一朝綻放,其所代表的產品范圍和能級已不同以往,除了西服,更有羊毛衫、高檔T恤、高檔風衣等。為了這個國際化戰略,培羅蒙連一個外包裝都不敢放過,光是一個領帶盒子,設計稿改了六七遍,包裝品質與阿瑪尼、杰尼亞等品牌別無二致。原則就一條:不能自降了身份。好領帶就得有好包裝,高端貨必須有高端范。
更大的手筆即將出現。對于中國品牌而言,“走出去”賣產品不稀奇,收購歐洲工廠、讓歐洲工匠為我所用,才更有國際范。瑞士一家老牌男裝定制工廠,與培羅蒙相識多年,中歐工匠間經常切磋甚密,由于二代無意再做裁縫,出于信任,老板有意將工廠和50位工匠托付給上海培羅蒙,“這是我一生心血,能在培羅蒙手中傳承,我放心”。據透露,相關收購事宜已在穩妥推進中,今后,培羅蒙高端定制部分將完全實現中西“混合團隊”出品,即頭腦在上海,面料采購、設計、裁剪、制作全部在歐洲當地完成,銷售則面向全球。
當許多民族品牌還在畏手畏腳、瞻前顧后時,不愿小富即安的培羅蒙,已在布局其世界地圖,金建華始終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中國品牌在國外都沒公司,國際風浪都沒經歷過,談何要成國際品牌?”(李曄 吳衛群)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培羅蒙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