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防風險為何成“三大攻堅戰”首戰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20日在北京閉幕。會議確定,按照黨的十九大的要求,今后3年要重點抓好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
雖然三大攻堅戰個個是硬戰、個個是必須攻克的堡壘,但是,把防范風險作為“三大攻堅戰”的首戰,還是有深刻內涵,有更高要求的。因為,在未來3年內,能否有效化解已經存在的風險,并有效避免或減少新的風險積聚,不僅關系經濟發展,也關系社會穩定,關系經濟社會發展能否健康有序。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重點是防控金融風險,要服務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促進形成金融和實體經濟、金融和房地產、金融體系內部的良性循環,做好重點領域風險防范和處置,堅決打擊違法違規金融活動,加強薄弱環節監管制度建設。
要防范化解風險,就必須對風險有充分的認識和全面的了解。要知道,盡管風險已經在多個領域存在,有的領域還比較嚴重。但是,能夠對風險有充分認識和全面了解的人并不多。或者說有認識和了解,但對風險的危害認識不足,因此,就不主動采取措施化解風險,甚至還在積累風險。如地方政府的負債沖動、開發商的高價拿地熱情等,顯然,這是非常有害的,也是不利于防范和化解風險的。必須提高對風險的認識和了解,從而在思想上對防范化解風險予以重視。
要防范化解風險,就必須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緩解供需矛盾、提高供給質量、優化經濟結構、化解產能過剩、提高經濟運行效率的重要手段,經過兩年的實踐,已經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效。但是,由于長期積累的矛盾太深、問題太多,一兩年時間是解決不了的,且不能只維持在表面,而必須深入到經濟結構的內核。譬如鋼鐵、煤炭行業價格上升對下游企業的影響,又譬如大企業運行好轉與中小企業困難加劇的矛盾,等等,都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解決的矛盾。兩年來的實踐告訴我們,如果能夠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并不斷地向縱深推進,是能夠對防范和化解風險產生重大影響的,尤其是產能過剩問題的解決,對防范化解風險作用更大。
要防范化解風險,就必須強化服務實體經濟的意識。眼下,金融機構都在強調實體企業違約現象嚴重、貸款風險較大,并以此作為不愿服務實體經濟的理由。但是,金融機構有沒有想過,為什么實體經濟的困難加劇了,為什么實體企業的信用下降了?難道實體經濟的困難加劇和信用下降,與銀行資金的“脫實向虛”沒有一點關系嗎?如果銀行能夠像過去那樣積極支持、主動服務,實體經濟的困難會像現在這么大嗎?企業還會因為融不到資而放棄技術改造、產品開發和創新嗎?顯然,實體經濟的困難是與金融機構的服務錯位有著密切關系的。必須通過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改善與實體經濟的關系,形成良性循環。
要防范化解風險,就必須維護金融市場秩序。此次經濟工作會議特別強調要“堅決打擊違法違規金融活動”,顯然,也是為了穩定金融秩序的需要,為了營造良好的金融市場環境。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發揮好監管職能,確保監管到位。尤其是在金融創新領域,更要做到監管及時跟進,監管職能到位,監管沒有死角。否則,不僅會影響金融市場秩序,而且會傷害金融創新,讓真正的金融創新因為“偽創新”的存在而受到影響。對已經發現的影響金融市場秩序的行為,要堅決做到嚴厲打擊、決不手軟。只有這樣,金融市場秩序才能穩定,風險也才能逐步減少。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風險 化解 防范 經濟 實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