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創新中國——改變世界的中國力量
新華社北京12月21日電題:創新中國——改變世界的中國力量
新華社記者王亞光、劉東凱、葉建平
利用可穿戴設備實時識別人的思維活動,用意念控制電燈、窗簾、加濕器等家用設備……
這不是科幻電影,而是中國企業研發的“黑科技”。
在全球正在經歷的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中,以創新尋求高質量發展的中國,正逐漸從“跟跑”到“并行”甚至在某些領域 “領跑”。
創新氣質
新時代,創新成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創業也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的職業選擇。如今,每年有40多萬中國留學生回國,尋找心中的創業圣地。
美國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實驗室機器人中心科學家李耀回國后,創立了成都博恩思醫學機器人有限公司,專注微創手術機器人及醫學輔助機器人的研發、制造和臨床應用。
“目前國內這一領域基本是空白,被國外企業壟斷。”李耀說。目前,博恩思的專科手術機器人已完成樣機試制,產品預計2019年投放市場。
李耀坦言,回到成都,感到這座城市的精神氣質已不同于記憶中“少不入蜀”的閑適安逸,“現在到處都能感受到創新創業的活力,分秒必爭,一大批勤奮努力的年輕人在做一些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顛覆性技術創新,正讓一大批創業者脫穎而出。
與李耀相比,柔宇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劉自鴻的創業之路起步更早。2012年,29歲的劉自鴻拉上幾個小伙伴,在美國硅谷、香港和深圳同步創立柔宇科技,專攻柔性電子技術的開發與應用。在深圳,他見證這家企業只用了不到5年的時間就從一個想法,發展成估值30多億美元、全球成長最快的“獨角獸”企業之一。
“我們希望通過技術創新,讓人們更好地感知世界。”劉自鴻說。柔宇2014年發布了國際業界最薄、厚度只有0.01毫米的彩色柔性顯示屏,并研發出新型柔性電子傳感器、Royole Moon 3D頭戴影院等產品,已在國內外儲備1500多項核心知識產權,并將產品銷售到了20多個國家和地區。
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正在催生傳統制造業的“基因突變”。
經濟新常態帶來的深刻變化,一度讓沈陽遠大集團的傳統業務遭遇挑戰。這家以電梯、玻璃幕墻起家的民營企業,近年來投入巨資建設科研園開發平臺,讓科技人員最高享有70%收益權,迅速聚集起海內外500多名科技人才,在減振降噪、模擬仿真、超聲波等技術領域接連取得重大突破。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我們要通過創新發展模式為企業裝上‘永動機’。”集團黨委書記賀先文說。
逆襲密碼
十年前,世人很難想象中國會在創新方面步伐那么大。
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中國處于全球產業鏈的中低端,大量生產出口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產品,為發展付出了高昂的資源和環境代價,走創新驅動發展之路勢在必行。
“我們跟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一流企業相比,在科研開發能力和原創技術等方面還存在一些短板,不足以充分支持企業實現國際領先。”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鄒磊說,十九大報告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為了“補短板”,公司在2007年成立了中央研究院,堅持創新驅動,自此誕生了“華龍一號”核能發電機組等一批重大研發成果,傳統能源領域和新能源領域的創新不斷“開花結果”,提升了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伴隨著愷撒堡牌專業高檔鋼琴發出的優美旋律,珠江鋼琴集團正在逐步從傳統制造型企業成長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和持續創新能力的高新技術企業,在與國際一流品牌同臺競技的擂臺上展現中國魅力。這家擁有“國家級技術中心”的上市企業正迅速向數字音樂、教育培訓領域拓展。珠江鋼琴集團負責人說,我們在技術、質量上已經同日韓企業比肩,下一步目標是趕超歐洲頂級品牌。
在大連開發區一處單體面積近6萬平方米的廠房內,一臺臺自動售酒機陸續下線。觸屏、掃碼、下單……不到半分鐘,一杯酒就“出鍋”了。“這款自動售酒機的優勢就在于,它能基本照顧各類消費者的喜好,而且論兩賣,比如可以買一兩白酒加二兩黃酒,省去大家買瓶裝酒沒喝完的煩惱。”站在公司最新研制的自動售酒機前,大連富士冰山自動售貨機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選施告訴記者,沒有新產品,企業根本玩不轉。“我們現在不是缺訂單,而是訂單太多但產能有限,不敢接單。”
從人才、資本等創新核心資源的集聚到政策環境和公平市場的構建,中國已逐步形成良性運轉的創新“生態圈”。
柔宇初期的快速發展就受益于廣東省的“珠江人才計劃”和深圳市的“孔雀計劃”。劉自鴻說,這些政策讓團隊能夠把更多精力放在技術研發上,企業才得以在初期快速成長。
劉宏亮是本鋼集團重金引進的高端人才。在同國際同行激烈競爭中,他帶領的團隊研制出2000兆帕級超高強韌性熱沖壓成型鋼并實現量產,成功應用于新能源電動車上,為這家百年企業邁向全球產業鏈中高端提供了踏腳石。劉宏亮說,集團與東北大學等高校和研究機構合作,聚集了本領域內“最強大腦”,使企業的創新能力大幅提高。
政策支持加上龐大的潛在市場前景使得中國的“獨角獸”企業快速增長,推動全球資本加速向中國集聚,使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股權投資市場。創投市場的火熱反過來又刺激了科技創新的發展。
與世界的碰撞
像李耀和劉自鴻一樣在中國創業的人不可計數,他們大多具有這樣的特質:年輕,擁有敢于變不可能為可能的闖勁和一定的技術積累,善于整合全球資源,具有全球視野和擔當。
劉自鴻說,剛進入柔性電子領域時感覺自己身處一片“無人區”,而現在樂于見到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這一領域。“我們希望將柔性顯示、柔性傳感這樣的平臺型技術與消費電子、智能家居、機器人、建筑裝飾等不同行業合作,用‘柔性+’理念共同打造開發新產品。”目前,柔宇科技與多家企業合作的“柔性+”臺燈、沙發和智能家居等產品陸續落地投入量產。
這些創業者也坦言自己在走向世界市場過程中面臨著激烈競爭,一方面是國內同行陸續“出海”形成的競爭,另一方面來自國際同行。
對此,鄒磊表示,有競爭才有產品和服務的改善與創新,市場和用戶總是有的,關鍵是企業能否提供好的產品和服務,能否在國際競爭中強調合作,發揮各自優勢。
鄒磊說,由于法律法規和文化環境不同,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難免“碰壁”,熟練掌握國際規則和當地法律法規有利于企業在海外市場的長期發展。
令劉自鴻感到鼓舞的是,今天的中國企業已經有能力吸引和組建國際化的團隊。目前,柔宇已經聚集了一支超過1500人的國際化團隊,來自15個國家和地區。“面對世界舞臺的挑戰,多元化的人才團隊不僅有利于公司把握不同的市場,也讓大家帶著不同的思維方式碰撞出更多的創意。”劉自鴻說。(完)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創新中國 改變世界 中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