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呵護生態,“美麗中國”步履堅實
12月上旬,在肯尼亞召開的第三屆聯合國環境大會上,刮起了中國“綠色旋風”——河北塞罕壩林場建設者等3個來自中國的團隊和個人,榮獲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頒發的“地球衛士獎”,6個獲獎項目,中國占了一半。聯合國副秘書長、環境署執行主任埃里克·索爾海姆表示:“這證明中國的環保政策取得巨大成就,印證了中國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理念行之有效。”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不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全黨全國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顯著增強。這五年,藍天在增多,河流在變清,綠色在擴展,生態環境狀況明顯好轉,清新空氣、青山綠水等優質生態產品越來越多,人民群眾的“藍天幸福感”不斷提升。
攻堅污染防治,全力以赴打贏藍天保衛戰
“現在的環境真是比原先好多了!”河北邯鄲武安市退休職工朱錫杰說,市里把產生污染的廠子都停了,主城區汽車單雙號限行,最近一個月眼前都是藍天白云。作為鋼鐵重鎮,武安近年來去產能、治污染、轉方式、調結構,這座資源型城市的生態環境顯著改善。
自2013年“大氣十條”實施以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PM2.5(細顆粒物)年均濃度持續下降。藍天,一年比一年多起來。今年是落實“大氣十條”第一階段目標任務的收官考核年,為消除百姓的“心肺之患”,各地各部門全力以赴打贏藍天保衛戰。
這一年,清潔取暖大步推進。
既要藍天,也要溫暖。今年,相關部委實施了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發布了清潔取暖規劃。北方很多地方已告別長期燒煤取暖的歷史,在北京、天津、保定、廊坊建成上萬平方公里的“無煤區”。“一個月的取暖電費180多元,一年能省3000元。”青海省瑪多縣瑪查理村的扎西說,他家以前取暖燒牛糞和煤,煙大灰多,瑪多成為清潔能源供暖示范縣后,家里用上了電熱炕,干凈暖和還省錢。
這一年,攻堅行動對癥下藥。
環保部等10部委和京津冀及周邊地區6省(市),開展了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上的“2+26”城市,每個市都有一個專家團隊駐點把脈會診,“一市一策”開出藥方。“我們一直往返于上海和德州之間,記不清跑多少趟了。”上海市環科院大氣環境研究所所長李莉帶領專家工作組,在山東德州開展“一對一”跟蹤研究,還從上海調了100多套監測儀器馳援。
這一年,環境執法力度空前。
自4月起,從全國抽調的5600名環境執法人員,馬不停蹄對“2+26”城市開展強化督查。為期一年的強化督查,是環保部迄今直接組織的最大規模執法行動,現已排查并分類處置了6萬多家涉氣“散亂污”企業。
既治標又治本,降污染提“氣質”。1—11月,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PM10(可吸入顆粒物)平均濃度,比2013年同期下降20.4%;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PM2.5平均濃度分別下降38.2%、31.7%、25.6%。北京市近9個月的PM2.5平均濃度,有8個月為歷史同期最低,目前接近“大氣十條”確定的目標。
“前幾年花1萬多元搶購了4臺空氣凈化器,近來因為霧霾天少了,幾乎沒有用,快成擺設了。”北京市海淀區居民吳晚芳笑著說。以往秋冬季節在很多地區熱銷的空氣凈化器和防霾口罩,今年有點“賣不動”。
水污染防治和土壤污染防治攻堅戰也在持續發力。治理黑臭河道,防治農業面源污染,推進污水和垃圾處理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46個城市先行開展生活垃圾分類……政策措施落地生根,治理效果日益顯現,神州大地“顏值”更靚,居民幸福指數越來越高。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生態 環境 文明 建設 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