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讀圖今日讀圖
鄉愁終變成矮矮墳墓 你了解詩人之外的余光中嗎?
2015年12月15日,臺灣師范大學舉辦余光中特展暨簽書會,文學大師余光中致辭。余光中1950年來臺灣,1992年才首次應邀回大陸。他受訪時說,故鄉變了,文化的鄉愁是永遠解不了了。圖為余光中為“粉絲”簽名。 中新社記者 陳小愿 攝
徐學說,余先生寫信如此,寫文章如此、批改作業如此,“他不發電子郵件,不愛用電腦,就愛寫信,看到字就高興”;余光中一輩子沒用過手機,也不上網。他表示不上網也并不影響自己寫作。余先生用一份認真,堅持著老派文人風范,也堅持著對中文的熱愛。
“余先生是一個隨和的人,甚至不在乎對他的批評,但你說中文不好,他就會挺身而出”,徐學在和余光中交往以及研究余光中的過程中,體驗到這份熱愛是如此的深厚。
他說,余先生堅決反對在課本中削減古典作品,在余先生看來,中文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保留著中華文化的典故、記憶、風俗以及美好情感。
正如余光中在《歡呼哈雷》中寫到的,“下次你路過,人間已無我,但我的國家,依然是五岳向上,一切江河依然是滾滾向東。”“這是對民族文化有著強烈的自信和深刻了解?!毙鞂W說。
在徐學看來,余光中的“鄉愁”有三層境界,首先自然是親人、家族、故鄉;第二層境界則是故國山川、典章詞匯;“最高的境界則是精神家園”。
他說,用余先生的一句話來總結,“精神家園”就是“根索水而入土,葉追日而上天”,在追求新文化的同時,也要扎根于傳統文化,扎根于祖國鄉土。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鄉愁 詩人之外 余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