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名家健壇名家健壇
國醫大師的長壽秘訣:忘記年齡 運動“慢”和“穩”
編者按:健康長壽是人們祝福時用得最多的詞語,但是想真正做到健康長壽卻有難度,這跟平時的生活習慣有莫大關系。我們平時應該如何去做呢?來聽聽國醫大師的長壽秘訣!
張震的養生之道:生活有度,心態平和
90歲高齡的國醫大師張震是我國研究中醫證候學的先驅,他創立了疏調氣機學派,擬定疏調氣機湯調節氣機。同時,他也用幾十年養成的生活習慣踐行著自己的養生之道。
▲飲食清淡,細嚼慢咽
張震每天7點鐘左右起床,然后吃早飯。每頓飯,張震會細嚼慢咽用30分鐘的時間吃完。他說細嚼慢咽的進食,大概20~30分鐘左右就可以吃到七八分飽。“有些人狼吞虎咽后總覺得吃不飽,其實已經吃過量了。”張震認為,吃得多少,胃會在30分鐘后給出信號,所以不妨在吃到30分鐘時站起來走一圈,這時候就會覺察到飽腹感,就不會再吃了。為了保持這個最適宜的度,張震原來進食都是看著墻上的時鐘,不過幾十年過去了,張震已經形成了規律,就不需要再盯著時間了。
張震不僅是國醫大師,更是家里的一名做菜的高手,他擅長做地道的云南菜。家里任何一個人的廚藝都敵不過張震的“老滇味兒”。患者們也常說,張震開出的中藥味道不苦還很好喝。有個小患者吵嚷著非要喝張震開的藥,“張爺爺開的藥酸酸甜甜,挺好喝。”張震認為,不管是治病的中藥還是補充能量的飲食,味道好挺重要。
▲運動適度,靜心好眠
一般人會把“生命在于運動”這句話掛在嘴邊上,張震卻認為,運動不僅應適度,還不應劇烈。飯后,張震會和老伴兒出門散散步。不知情的人或許會以為,張震上了年紀所以步履沉穩緩慢,其實幾十年來,張震一直緩步慢行,從不進行任何劇烈運動。除了飯后的散步,張震幾十年來還一直堅持打太極拳。
除了適度運動,張震認為,良好的睡眠對身體健康也非常重要。現代人生活壓力大,有的很難入睡,有的噩夢連連。張震認為,睡覺之前首先要靜下心來,不要心猿意馬。張震說,睡前可以試試按摩勞宮穴、神門穴、神庭穴、印堂四個穴位至酸麻脹痛后,就像是為“神”收拾好了臥室,然后命令身體從百會穴到涌泉穴放松,在這個過程中就會不知不覺睡著了。
除此之外,張震的床頭常放著一碗“安神湯”,百合30克,加五味子2~5克,煮好后可以在睡前飲用,輔助睡眠。
▲恬淡心境,寵辱不驚
“忘記自己的年齡”是張震在和云南的壽星醫生魏淑珍(103歲去世)請教養生之道時收獲的長壽秘訣。《老子》有云:“吾有大患,及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張震從少年時就有著深厚的古典文化積淀。當魏淑珍說起此話時,張震也頓悟:人要長壽,首先就不執著顧忌自己年齡及身體。
張震的另一個長壽秘訣就是跟老伴兒搶著做家務活。張老說,做家務不僅鍛煉身體,還能增進夫妻及家庭之間的和睦,整個家庭的氣氛都非常融洽,大家心情舒暢,自然就少生疾病。
楊春波:養生要樹立時間觀念
今年83歲的國醫大師楊春波,身材高大,鶴發童顏,步履矯健,精神矍鑠。他是怎樣保養身體,保持精力充沛的呢?楊春波給出了自己的養生秘訣:
▲飲食要定時、定量
人體臟腑器官的活動都有一定的時間節律性,順時養生對于順應臟腑時間節律,減少疾病很有必要。楊春波十分注意日常飲食的規律性,飲食既定時,又定量。他每天早晨7點準時吃早餐,豆漿加四個花卷,有時是用蛋花湯代替豆漿;12點半到下午1點半吃午飯,上班就在單位食堂吃,基本上是“2兩米飯+一份魚或肉+一碗湯+一小盤青菜”。晚上6點半左右吃晚飯,簡單吃一些小米粥或面食,從來不吃夜宵。中醫認為,胃不和則臥不安。楊春波指出,晚上吃夜宵或晚餐過飽不僅加重胃腸負擔影響睡眠,還會導致其他疾病的產生,不建議大家吃夜宵或晚餐過飽、過晚。
除了正餐,他在家里和門診休息室會常備蘇打餅干和脫脂奶粉。早晨鍛煉前,楊春波會吃2片蘇打餅干,喝1杯脫脂牛奶;由于常坐診到下午1點,上午10點鐘時,他會重復一次上述“套餐”;下午4點,“套餐”會再重復一次。他說:“吃幾片蘇打餅干,是為了不處于空腹狀態。這習慣我堅持了十幾年,有時去外地開會,我都會帶著蘇打餅干。”楊春波建議,老年人可隨身備些蘇打餅干或者其他小點心,以補充體力。另外,由于老年人胃腸功能變弱,少食多餐對于老年人也十分必要。
▲自創晨起如廁操
楊春波多年堅持早睡早起,冬天早上5點半起床(夏天提早0.5小時),中午午休1小時,晚上10點半入睡。
每天起床前,他會先躺在床上摩腹60下,推兩側肋部50下,以促進排便。起床后,用溫開水沖服自己配的藥粉1克,并空腹喝下。該藥粉是將西洋參、珍珠粉、田三七,按照1:1:1的比例磨成藥粉而成。然后就是上廁所,他會利用如廁時間做穴位按摩,雙手擦臉70下,接著按摩睛明穴、迎香穴、耳朵、風池穴各30下,足三里穴50下,承山穴70下,自創了這一套晨起如廁操。
▲興趣廣泛,知足常樂
楊春波興趣十分廣泛,喜歡拉二胡、跳舞、集郵、養花,還喜歡收集火柴盒。每到一個地方,他都會撿一塊當地的石頭作為留念,回來標記上時間和地點,放在自己制作的玻璃箱子里。“這些雖然都是很普通的石塊,但記錄了我的足跡,感覺還蠻有意思。”他對記者說,臉上洋溢著幸福和滿足。
“笑對人生,以誠待人,用心做事,知足常樂”是楊春波的座右銘。“養生先要養心,就是說的這個意思。”他說,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態,胃口就好,臟腑氣血功能正常,疾病就不會產生,那么工作起來也會干勁十足,不覺得累。
段亞亭:調心態,慢運動,補氣血
第三屆國醫大師、重慶市中醫院主任醫師段亞亭,從事中醫臨床工作近70載,雖已90歲高齡,但身體卻很硬朗,如今仍堅持出診。
談及如何養生,段亞亭認為,養生絕不是老年人的專利,只是老年人身體虛弱,慢性病較多,所以對養生想得最多,談論也最多。實際上養生貫穿一個人的一生,每個人都要樹立正確的養生觀。
▲心態:忘記年齡。
段亞亭說:“老年人要忘記年齡,不要認為自己老了。當前社會穩定,生活條件好,老年人活到百歲已不是夢。”
段亞亭至今仍堅持每周出診四個半天,風雨無阻。這幾年他聽力下降,坐診時老伴則成了他的翻譯。每當出診日,一大早,段老就背上出診包,在老伴的陪同下,趕往市中醫院名醫館去坐診。
▲運動:“慢”和“穩”。
段亞亭說,老年人要鍛煉,但要記住一個“慢”字。老年人骨質一般都有些疏松,日常活動都要“慢”和“穩”,要循序漸進,不能急功近利。最好的方式是慢走、打太極拳。
人常說人老腳先老,實際上人老都是臟腑先衰老,氣血不足,經脈不通,體現在腿腳上就會走路腳軟,少氣無力。老年人一跌倒,關節、骨頭最易損傷。段亞亭常說:活動筋骨可以加速血液運行,減慢衰老。多學習,勤動腦,關心國家大事,多參加社會活動,可使大腦細胞處于活躍狀態,不易衰老。
每天早晚,段亞亭都會按摩一下百會穴、印堂穴、膻中穴、關元穴、涌泉穴、足三里穴等,這樣有利疏通人體各條經脈。
▲進補:氣血先行。
段亞亭在坐診時,經常會遇到一些盲目吃補藥,不僅沒有吃好反而有不適感覺的患者。段亞亭說,調補身體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科學進行。
目前老年人患癌數量居第一位。如果氣血經脈通暢,免疫功能增強就可以減少腫瘤的生長,減少癌癥發病率。段亞亭建議,老年人進補一定要從臟腑著手補氣血,可吃點活血化瘀、補腎和增強免疫功能的藥。
氣血是人體生長發育和活動的物質基礎。老年人經常吃些黃芪、石斛、當歸、補腎膠囊、六味地黃丸等補心、補氣血和補脾腎的藥品。氣血通暢,人體各器官就衰老得慢一些,骨質就不易疏松,精力就會充沛,身體就相對健康,壽命就會延長。
李濟仁:養生堅持喝“三降”藥茶
“國醫大師”李濟仁教授是新安名醫張一帖的第十四代傳人,首批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新安醫學”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在中醫教研方面作出了杰出貢獻。
現年86歲高齡的李老看起來氣色紅潤,身體健碩。李老也曾在“不惑之年血脂高,天命之年血壓高,耳順之年血糖高”,40歲以前,身體也有各種病:心血管病、頸椎病……曾被醫生判定“要躺下不能動”。但現在這位已近耄耋之年的老人仍然身體健康,思維敏捷,辛勤地為中醫藥事業發揮光和熱。
究其長壽之道,除了遵循起居有常、不妄作勞、形與神懼、重視五臟之安和的養生法則之外,還與李老堅持喝養生藥茶分不開。一杯保健茶,從四十五歲開始,一喝就喝了幾十年。
李老的養生藥茶配藥很簡單,一共四味主藥:第一味:黃芪;第二味:黃精;第三味:西洋參;第四味:枸杞子。枸杞子具有滋肝補腎的作用,而且西洋參也是對胃和脾比較好的,加上黃芪疏經通絡,黃精補氣補血,這樣整個養生茶就可以起到調和氣血、舒經活絡的功效。如果長時間飲用這種茶,無論是對身體還是對精神都能起到很好作用,而且還具有美容養顏的功效。
因為喝此茶可以降低血壓、血糖、血脂,所以又被人們叫作“三降”保健茶。“三降”保健茶的喝法很有講究,首先是用大茶缸泡,泡好后要用蓋子蓋一下,溫熱一下;其次是反復多次泡喝,最好早上泡,一直喝到晚上,喝完茶后再將藥吃下。
“三降”保健茶已成為李濟仁教授從醫60年自我保養的精髓。
張志遠:善養生者 當先除六害
國醫大師張志遠以98歲高齡離我們而去,他畢生獻身于中醫藥事業,從醫從教70余年,醫術精湛,治學嚴謹,勤勤懇懇,八十多歲高齡仍能騎自行車;脫稿講課一上午中間僅休息15分鐘,去年秋天還曾看到他扶杖步行去門診上班,身形的矯健和精力充沛的狀態是很多年輕人無所匹及的。
▲少私寡欲,淡泊名利
張志遠從未認為自己有什么養生秘笈。在張志遠生前也有許多人詢問其養生之道,但張志遠只是淡淡地回答,遵循自然規律而已。就如同做人、做學問一樣,張志遠從未宣揚過自己的所學、所得或成就,實際上,這就是最寶貴的養生秘笈。少私寡欲,淡泊名利,是一種難得的心態,是張志遠做人的原則,也是養生的最高境界。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雁過留聲,人過留名”是一般人過不去的坎。重利必為利所困,貪利必為利所傷,重名必為名所困,求名必為名所傷。張志遠說,走過了世紀人生,回過頭來看看,許多人利欲熏心、利令智昏、虛偽欺騙、貪污盜竊、貪贓枉法等無所不用其極,最后身體遭殃、名利兩空,必然是自釀苦酒、自遺其咎、自掘墳墓。因此,常常告誡后學,一定要把住名利這條紅線,不能走偏,靜心超然,則守得一分寧靜;少私寡欲,則保得一生平安。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張志遠常說,生命在于運動,人活著就要動,這是自然規律。回顧張志遠走過的世紀人生,張志遠一輩子的愛好是讀書,晉代皇甫謐是古代好讀書者的代表,有“書淫”之稱,也可以用來形容張志遠了。除了埋頭讀書、鉆研學問之外,就是盡量抽出時間去做運動。一直到張志遠癌癥晚期,身體已經很虛弱了,除了睡眠時間外,他都很少躺一躺,張志遠說,如果躺下來生命就很快完了。
張志遠特別推崇《備急千金要方》記載的導引術。導引術既屬健身術,亦是體育療法。其歷史悠久,早在《莊子·刻意》就載有“熊經鳥申,為壽而已。”湖南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帛畫曾繪有四十四個男女運動的多形姿態,為現存較古的《導引圖》,后漢華佗尚據《呂氏春秋·盡數》“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的道理,提出“動搖則谷氣全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之說,創制了“五禽戲”,收到了理想效果。唐代孫思邈雖然吸取了其中不少經驗,修改了“彭祖”的導引術,但在相當程度上受佛、道兩家的影響,并結合個人心得,形成自己的一派,涵古茹今,切合實用,其主要特點是,內養一口氣,外練筋骨皮,行之日久,能獲得良效。據孫思邈講,凡“調氣”之法,應在上午進行,因夜半至日中元氣上升處于陽旺之際,過了日中到夜半則進入氣乏陰盛階段。最適宜的操作階段是黎明起床之前。1963年張志遠開始學習此法,初未見效益,反而覺得繁瑣,有厭煩情緒,一個月后感到身體舒適,走路步履格外輕松,比較明顯的效果是,高血壓癥狀大為好轉,其次是長期慢性腹瀉消失。
80年代以來,張志遠在此基礎上,汲取眾家之長,豐富這一健身法,仿照打太極拳的思路,移到室外練習,不僅效果顯著提高,而且治療的范圍擴大了。最后固定為“導引體操十五式”,具有促進氣血循環,活潑四肢百骸,能疏滯、散瘀,利于新陳代謝,且能鼓舞全身陽氣,增強生機,正氣旺盛,則“邪不可干”,防治衰老,益壽延年。本導引體操對防治高血壓、神經衰弱、冠心病、胃腸功能紊亂、消化不良、習慣性便秘具有較理想的效果,其他如肥胖病、坐骨神經痛、關節炎、更年期綜合征、手足麻木、原因不明的運動疾患也有作用。
編輯:趙彥
關鍵詞:國醫大師 長壽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