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陳理:中國經濟成功的奧秘
(四)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中國經濟進一步解決發展動力問題。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任務,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為了更好地推進新常態下動力轉換,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明確把堅持創新發展作為應對發展環境變化、增強發展動力、把握發展主動權,更好引領新常態的根本之策,可以說抓住了當前經濟發展的關鍵所在。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對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行頂層設計和系統謀劃,明確未來的奮斗目標、發展方向和重點任務,強調要把創新驅動發展作為國家的優先戰略,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帶動全面創新,以體制機制改革激發創新活力,以高效率的創新體系支撐高水平的創新型國家建設,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動力根本轉換。
(五)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上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為中國經濟發展開拓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指出,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適應經濟全球化新趨勢、準確判斷國際形勢新變化、深刻把握國內改革發展新要求,順應中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以更加積極有效的行動,堅定不移實施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堅定不移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以對外開放的主動贏得經濟發展的主動,贏得國際競爭的主動,為中國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間。比如,“一帶一路”建設,作為推進中國新一輪對外開放的重要抓手,為中國和沿線國家共同發展帶來了巨大機遇,也為中國發展塑造了一個良好外部環境。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提出的引領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一套政策框架,還有許多重要內容。比如,對農業現代化、新型城鎮化、生態文明建設、加快脫貧攻堅等作出深入部署,等等。發展實踐證明,黨中央對經濟形勢作出的重大判斷,對經濟工作作出的重大決策,是符合實際的,是行之有效的。
奧秘之三: 通過科學方法貫徹各項大政方針,貫徹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面提高黨領導經濟工作水平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并把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作為“十四個堅持”基本方略的第一條。面對風云變幻的世界經濟大潮,能不能駕馭好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能不能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從根本上講取決于中國共產黨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領導核心作用發揮得好不好。回顧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實踐,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之所以能夠取得世所罕見的歷史性成就,中國人民生活水平之所以能夠大幅度提升,都同堅定不移堅持黨的領導分不開。因此,中國經濟成功的奧秘,千條萬條歸結到一點,就是全面提高黨領導經濟工作的水平,特別是貫徹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通過科學方法貫徹各項大政方針。
(一)強調要保持戰略定力。
中國經濟經歷了長期繁榮,創造了發展奇跡,進入深度調整階段必然帶來陣痛。在這種情況下,能不能保持戰略定力,認清大勢、從容不迫,顯得特別重要。那么,面對極其復雜的國際形勢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任務,怎么才能保持這種戰略定力呢?
這種戰略定力來自對形勢的科學研判和準確把握。新常態下,盡管我國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但“十三五”及今后一個時期,我國仍處于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空間大的基本特質沒有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我們要把握這些大勢,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發展是硬道理,推動我國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
這種戰略定力來自對我國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征的準確把握。在經濟下行壓力和經濟結構調整陣痛面前,要保持戰略定力,就需要對新常態趨勢性變化有正確認識,對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征有準確把握。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是中國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階段演進的必經過程,是中國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面對這些深刻變化,我們要審時度勢,因勢而謀、因勢而動、因勢而進,保持戰略定力。特別是要充分認識條件變化的客觀性,開辟新的發展路徑,激發經濟潛力,引領中國經濟發展走向更加光明的未來。
這種戰略定力來自對客觀規律的把握。可以說,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都是明大勢、掌大勢,順勢而為的結果,實際上就是通過認識客觀條件變化、把握事物發展總體趨勢、遵循客觀規律來做好經濟工作。
(二)強調要堅持問題導向、底線思維。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制定政策的前提是針對問題、開準藥方,充分估計最壞的可能性,同時通過工作確保不出現最壞的情景,堅決守住金融風險、社會民生、生態環境等底線。可以說,只有聆聽時代聲音,回應時代呼喚,認真研究解決重大而緊迫的問題,才能真正把握住歷史脈絡,找到發展規律,推動理論創新。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底線思維,注重處理好經濟社會發展各類問題,既保持戰略定力,又及時做好預警、預案、預控,努力保持戰略主動。特別是明確把社會政策托底作用作為總體工作思路的一項重要內容,深入細致做好民生工作,守住民生底線。強調要加強監管和防范化解風險,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三)強調要堅持功成不必在我,敢于擔當、銳意改革。
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實干,經常引用的一句名言是“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同時,還強調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這就要求各級領導干部落實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樹立正確政績觀,切實抓好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堅持從實際出發謀劃事業和工作,以銳意進取、敢于擔當的精神狀態,腳踏實地、真抓實干的工作作風,發揚釘釘子精神,一張藍圖干到底,持之以恒、鍥而不舍,善始善終、善做善成,步步為營、積小勝為大勝,一步一步實現我們的發展目標,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繼續奮斗!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中國 經濟 發展 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