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10年投入40億元 我國在“人造太陽”計劃中實現局部領先

2017年11月28日 20:43 |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新華社北京11月28日電(記者陳芳、劉宏宇)10年投入40億元,未來投資力度或更大。28日科技部在北京召開“ITER十年——回顧與展望”研討會,科技部部長萬鋼表示,將繼續推動ITER計劃的實施,不斷提升我國在核聚變能源領域的研發能力和技術水平。

受控核聚變被稱為“人造太陽”。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ITER)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科研合作項目之一,由中、歐、印、日、韓、俄、美7方共同開展。

科技部中國國際核聚變能源計劃執行中心主任羅德隆說,從2008年至2017年,在中國參與ITER計劃的帶動下,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共部署119個項目,總計安排經費約40億元。取得了多項國際和國內第一的研究成果,使中國在核聚變領域處于與國際同等甚至某些方面領先的地位。如,EAST實現了101.2秒穩態長脈沖高約束等離子體運行,是世界上第一個實現穩態高約束模式運行持續時間達到百秒量級的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

“關于人造太陽的科研目前仍處于工程建設階段。”核聚變能源計劃執行中心總監潘傳紅說,根據ITER計劃的部署,2007年至2025年為建造階段;2026年至2037年為運行階段;2037年至2042年為去活化階段。預計在2050年左右,實現核聚變能商業應用。

“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平利用核能和人類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萬鋼說,ITER計劃是目前世界上規模僅次于國際空間站的大科學工程計劃。十年來,我國認真履行承諾和義務,承擔的ITER采購包制造任務全部簽署得到落實,受到ITER參與各方的充分肯定。通過參與ITER計劃,有力提升了我國科技創新能力、國際項目管理能力和專業技術人才培養能力。我國在材料科學、超導技術、精密加工等相關領域的研發能力和技術水平取得長足進步,有些技術已經成功實現產業化。

此次會議,國際聚變界討論并將簽署《北京宣言》,明確聚變能研究發展的目的和意義,加強合作,為最終解決世界能源短缺和環境污染問題貢獻力量。我國專家還介紹了中國聚變工程實驗堆(CFETR)的設計進展情況,對我國未來核聚變發展前景進行了展望。(完)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10年 40億元 人造太陽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韩欧美国产第一页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v | 天堂网站一二三区在线看 | 制服丝袜中文丝袜点击进入 | 亚洲欧美日韩视频小说偷拍 | 亚洲天堂在线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