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參考 參考
連續三年銷量下滑 方便面拿什么抗住外賣
關注
頻繁上演“模仿秀”影響產品創新
通過滿足現代人的時尚新口味不斷推出新品種方便面正成為多數方便面品牌的自救策略。比如統一多年前推出的老壇酸菜面,至今仍然是自己的拳頭口味,與當年康師傅的“紅燒牛肉面”一樣都已經被方便面行業列入了經典口味。
即便這樣,如今整個方便行業的口味創新力度依然不夠高:一旦哪家出了個創新口味受到市場歡迎后,其他品牌就一哄而上大搞同質化競爭,各品牌的產品甚至連包裝都有幾分相似。這種低端競爭的模式其實從整體上也拉低了方便面行業的格局。
這種局面今年也依然存在:“藤椒牛肉面”是統一去年在中國西南地區推出的一款風味方便面,憑借麻辣口味在這些“嗜辣”地區收獲了不少銷量,今年開始統一將其推廣到了全國重點市場,力圖將其打造成為繼老壇酸菜面之后的另一個拳頭產品。但目前來看,在其推廣度還遠未達到預期的同時,康師傅的“藤椒牛肉面”今年9月份也已經上市了。這也是雙方繼紅燒牛肉面、老壇酸菜面之后的又一輪貼身肉搏。
雖然消費者對于方便面湯料的品質一直頗有微詞,但據業內人士介紹,其實真正推出一款新的方便面配方并非易事,從原材料產地的甄選到口味的調制再到加工工藝的確定都是一個相當復雜的過程。以方便面蔬菜包的原材料甄選為例,作為一款工業化食品,其首先對蔬菜原料的品質、無害化有較高的要求,同時還要滿足原材料供應的穩定性,以免出現不同時期產品的蔬菜包品質差異。也正因此,真正研發出一款口味獨到的方便面并不容易,其中投入的資源相當大,這或許也是當下方便面市場頻繁上演“模仿秀”的原因。
聚焦
高端面最直接競爭對手就是外賣
零售價較高的高端面被行業視為“救命稻草”,主流品牌也已經把上班族、出差族當作了最具高端方便面消費潛力的主攻人群。除了前面提到的康師傅DIY面、金湯系列,以及統一的臺式半筋半肉牛肉面、相拌一城上海蔥油拌面外,如今日清的拉王系列、今麥郎的刀削寬面系列、白象的骨湯煮面系列,這些新品都從面、湯、味、料多個方面開展創新,通過采用天然配料、面體創新、增多食用方式等賣點重新吸引消費者,尤其是針對中產人群發動攻勢。
根據凱度消費者指數顯示,已有三成城市家庭購買過高端方便面,尤其是月收入2萬元以上的出國旅游者中,42.8%會攜帶方便面,顯示出通過轉型升級,方便面已經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中產人群加入“吃方便面”的行列。而另一組數據確實也顯示出了方便面正在走向高端的事實——今年以來國內線上方便面銷量較去年同期增長迅猛,年增長率上升157%,其中中國品牌增速高達311%。
不過,提高了價位的高端方便面,最直接的競爭對手就是快餐尤其是網絡外賣。“方便面畢竟不能給人‘正經飯’的感覺!”這是很多人對于方便面的高端化轉型前景不看好的原因,因為一旦價格超過10元后,人們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快餐盒飯了!有報告分析也顯示網絡外賣的興起對方便面形成了直接的沖擊,“二者的消費人群高度貼合,即便是在三四線城市,這也是很容易感受到的變化。”很多原來宅在家里靠方便面度日的年輕人正是網絡消費的主力軍,隨手一點、網上支付就可能等來一頓美食,這個過程甚至比泡方便面還簡單。更關鍵的是,網絡送餐在口味、飯菜量上顯然都要遠勝過方便面,在價格上雖然不占優勢,但對于價格過高的高端方便面來說,與外賣的競爭更為激烈。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雖然昔日風光不再,但方便面其實在我國經濟中是一個重要產業,尤其在為解決主食工業化、農產品價值提升、農民增收等一系列問題上發揮了重要作用。有行業人士介紹,我國方便面行業每年要加工全國12%以上的小麥,消耗的蔬菜、香辛料、肉、蛋等農副產品也在5%以上,所以這一行業的興衰其實還關聯著很多上下游的行業。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方便面 行業 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