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清華大學:塑造走在前列的高校精神文明建設
新華社北京11月24日電題:清華大學:塑造走在前列的高校精神文明建設
新華社記者孫琪
在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門口,一則“用喝一杯咖啡的時間,書記告訴你如何實習”的海報赫然入目。一杯咖啡、一塊蛋糕,參與的學生能在這樣輕松的氛圍中解決疑惑。
價值引領、培德重教,建立起影響清華師生、帶動社會精神文明正能量的化人之風……清華大學在精神文明建設的過程中,以讓高校精神文明走在前列為己任,在向社會播撒精神文明成果的同時,極大地促進了自身精神文明建設,影響著一代又一代清華人。
價值引領:口耳相傳的“三位一體”
2016年10月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東海艦隊,一場演出落幕,現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這是清華大學原創話劇《馬蘭花開》正式公演的第50場演出。
《馬蘭花開》講述了科學家鄧稼先從立志報國、海外求學到歸國奉獻的全過程。一臺充滿精神力量和文化內涵的話劇,從校園走向了社會,從舞臺走進了人心。這樣的優秀文藝作品,只是清華大學精神文明建設成果之一。
近年來,清華大學以堅實的文化自立,推進文化強校戰略,充分發揮“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校訓、“行勝于言”校風等文化精神載體作用,產生了一大批激發創造活力、樹立文明新風、涵養道德品行、升華精神境界的優秀作品。
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旭說,清華大學在全面推進綜合改革和“雙一流”建設的進程中,始終把精神文明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學校為促進精神文明建設,成立了學校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和文化建設委員會,制定首部學校文化建設規劃,系統部署、逐項落實。
這其中,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的培養模式尤為典型。在師生之間口耳相傳的“三位一體”真真切切落實在了課堂上下、校園內外。
2017年3月,首期“開放交流時間”由清華大學校長邱勇、黨委書記陳旭分別開設,他們傾聽學生對學習發展建設的建議,還針對學生學習或思想上的困惑與學生互動。
除此之外,清華大學還開展了“黨委書記下午茶”活動,學院黨委書記邀請學生,周末下午在休息室、咖啡館座談交流。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黨委書記胡鈺組織了多次“黨委書記下午茶”。“下午茶已經成為價值引領的重要載體,目前報名后甚至要排隊。”胡鈺說。
從舊時到今時,在培養能力與學習知識之外,清華人的思想文化建設也從來走在前頭。
培德重教:當好新時期的“領路人”
清華大學原校長梅貽琦曾說,“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在清華,古往今來的大師也是創建精神文明的寶貴財富。
“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們曾經三次邀請馬克思主義哲學家艾思奇同志面向全校講授辯證唯物主義等全校課程,流傳下了‘艾思奇三進清華園’的佳話。1953年,我們又選拔產生第一批學生政治輔導員,成為‘一肩挑思想政治工作,一肩挑業務學習'的中堅力量。”陳旭說,“60多年來,已經有5000多名清華人擔任過輔導員。”
同樣的,當今清華教師的風貌也閃耀在今世,激勵著今人。
鄭鋼鐵是清華大學航空航天學院教授,也是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飛行器設計研究所的第一任所長。2016年夏天,鄭鋼鐵和學生胡展一起外出調研,遭遇車禍。經過全力救治,鄭鋼鐵終于脫離了生命危險。鄭教授見到胡展后說的第一句話卻是“幸好你沒有受重傷!”
在病床上,鄭鋼鐵堅持教學的精神也深深感染著他的每一位學生。
“每周都會有至少一個小組的學生走進鄭老師的病房。”鄭鋼鐵的學生朱子霖說,“每次剛閑聊幾句,他就開始問小組研究進展。即使身在病房,他最關心的還是學生、是科研。”
無論是清華大師,還是清華老師,都在身體力行地示范著,新時期合格“領路人”的角色。
成風化人:清華精神文明“潤物無聲”
清華大學的精神財富,在傳遞給年輕人的同時,也被激發出新的活力。
每天早上6點,清華紫荊操場,由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博士生尹西明創建的晨跑俱樂部都會在這里集合。“無論你跑得快還是慢,最重要的是你要跑起來。”尹西明對體育精神有著自己的理解。
由馬約翰引領的體育風潮,已經成為清華的文明風尚。清華人經常驕傲地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無體育,不清華。”
如果你問,傳承體育精神的目標是什么?多半會得到“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的回答。
這句由清華大學原校長蔣南翔提出的口號,不僅僅刻在學校體育館墻上,也“潤物無聲”地影響著清華人的選擇。過去5年,清華大學有超過萬人到重點單位和基層就業,其中1855人到西部地區工作。“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這句充滿力量的話,在清華被演繹成了一種精神。
今天,精神文明建設正在被賦予更加豐富的內涵。立足根本,走向世界,是清華大學引領校園精神文明建設的新起點。“我們將在新時代的征程上,繼續前進,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陳旭說。(完)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清華大學 高校精神文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