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我們想要的非洲”——非洲少年兒童為自身權益發聲
新華社阿克拉11月21日電通訊:“我們想要的非洲”——非洲少年兒童為自身權益發聲
新華社記者石松 趙姝婷
11月20日是世界兒童日。當天,由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主辦的“今天,世界由孩子們掌管”演講活動在加納首都阿克拉舉行,約500名觀眾參與了此次活動。
來自8個非洲國家的10名少年兒童進行了主題演講,他們分別來自加納、尼日利亞、岡比亞、塞拉利昂、布基納法索、科特迪瓦、幾內亞、多哥。盡管有著不同的成長背景和人生經歷,但他們有著一個共同心愿:希望非洲的少年兒童擁有更美好的未來。
此次演講以“我們想要的非洲”為主題,每位演講者通過與觀眾分享自己的見聞和思考,呼吁人們關心和重視非洲少年兒童的生存與發展環境。
世界兒童日的設立旨在增進全世界兒童的凝聚力,改善兒童福利。為慶祝2017年的世界兒童日,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邀請世界各地的兒童在11月20日這一天為無法接受教育、不受保護和流離失所的同齡人發出支持的聲音。
來自幾內亞的伊德里薩告訴在場觀眾,幾內亞仍保留著落后的童婚習俗,她朋友的妹妹年僅13歲,卻被迫嫁給了一個50多歲的男人,從此放棄學業。在幾內亞,因為童婚而無法接受教育的女性不在少數,很多人不但因此遭受身心傷害,甚至早亡。她希望通過演講,使更多的人意識到童婚的危害,維護女性權益。
來自岡比亞的卡馬拉說,在岡比亞,為女性實施割禮的傳統陋習依然盛行。據2015年岡比亞政府發布的數據,全國76%的15歲至24歲女性都受到割禮的傷害,很多人因此致殘甚至喪命。雖然政府已在2015年頒布法律廢除這一陋習,但由于缺乏有效監管,在全國范圍內實施的效果并不理想。“我希望讓更多人知道割禮是一種多么愚昧落后的習俗,它對女性的傷害是巨大的。政府應加強教育和社區宣講力度,讓更多人抵制它。”
來自布基納法索的穆薩告訴觀眾,在他的家鄉,雇傭童工是件很平常的事。這些童工不但失去接受教育的權利,有人甚至要從事采礦等有生命危險的高危工作。他呼吁人們重視兒童權益,改善貧困兒童的生存狀況。“我想要的非洲,兒童不再忍饑挨餓,每個人都能接受教育,每個人都有美好的未來。”他說。
此次活動的組織者、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中西非地區協調專員巴爾德告訴記者,表達自我是少年兒童最基本的權利之一,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舉辦這一活動,旨在為非洲的少年兒童提供一個平臺,讓一些有思考與感悟、并愿意站出來發聲的少年兒童表達自己對世界的看法,說出對非洲未來的期許。
“我們希望這些演講者的故事能夠被更多人傾聽,并給予更多人啟發;讓每位少年兒童都知道,無論你是誰、來自哪里,都有講出自己心聲的權利,”巴爾德說,“作為成人,我們也應該盡自己的努力,行動起來,為少年兒童們創造更有保障、更美好的未來。”
來自加納阿克拉的聽眾、16歲的中學生阿希泰在活動結束后告訴記者,他被這些來自不同國家演講者的故事深深打動。“這些演講者讓我了解到在非洲其他國家我的同齡人所面臨的困境,以及人們正在為改變現狀付出的努力。同時,我更加認識到保護少年兒童權益的重要性,希望人們能聯合起來,為建設更好的非洲而努力。”
編輯:秦云
關鍵詞:非洲少年兒童 世界兒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