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新時代奮發新作為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新時代,民生保障事業涌現出新氣象、新作為。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黨的莊嚴承諾。
在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道路上,云南省河口瑤族自治縣南溪鎮白沙河漁場總經理張本月感觸頗深。張本月有養殖鱘魚的過硬技術,前段時間,在政府支持下,他帶領村里50多戶村民、建檔立卡貧困戶注冊成立了合作社,取得了養殖出境檢驗檢疫證照。馬上,第一批鱘魚就要通過邊民互市的形式銷往越南。張本月激動地說道:“這些年,我們搶抓‘一帶一路’建設機遇,許多村民通過互市貿易富了起來?!?/p>
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教育事業被放在了優先發展的位置上。十九大報告提出“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這是黨中央對教育事業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中國教育砥礪前行的新坐標。
今天的中國已有超過1/3的縣達到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認定標準;中職教育免學費政策已覆蓋91.5%的學生;29個省份實施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參加高考政策,涉及考生近8萬名。自2012年中國啟動實施面向農村和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以來,每年招收的農村和貧困地區學子人數不斷增加,受惠學生由2012年的1萬人擴大到2016年的9.1萬人。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目前,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一系列措施正在全國穩步開展。新一輪醫改啟動以來,中國織起全球最大的全民基本醫保網,并建立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城鄉居民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城鄉居民基本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由2012年的240元提高到2017年的450元,政策范圍內門診和住院費用報銷比例穩定在50%和75%左右。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為落實十九大精神,多個省市政府陸續出臺促進就業的政策措施,通過實施就業優先戰略、鼓勵創業創新等措施促進就業。
中國步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十九大對新時代中國外交作出頂層設計,提出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主張。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離不開大國間的努力。中美關系吸引著世界目光。11月8日至1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訪華期間,兩國企業共簽署合作項目34個,金額達2535億美元,雙方合作成果中,涉及“一帶一路”建設、能源、基礎設施、智慧城市等廣泛領域。
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們呼吁,各國人民同心協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
中國用實際行動作出了表率。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習近平主席發表了題為《抓住世界經濟轉型機遇 謀求亞太更大發展》的演講。中國聲音、中國方案贏得了在場所有人員的一致認同,短短35分鐘的演講響起了17次熱烈的掌聲。
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擴大同各國的利益交匯點。
近日,在越南峴港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習近平用親身行動踐行著這一倡議。44個小時“峴港時間”,17場活動密集排開。習近平再次向世界亮明中國外交大方向:“我們將秉持正確義利觀,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擴大同各國的利益匯合點,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
從雙邊到多邊,從大國關系到周邊外交,從中國發展到亞太合作,中國外交大放異彩。針對世界面臨的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中國更加自信地拿出大智慧大擔當大作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就世界前途與人類命運提出歷史性、開創性的中國新方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議正在各方努力下穩步推進。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中國 建設 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