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圍填海項目“邊罰邊建”須及時叫停

2017年11月14日 09:16 |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向海而興,背海而衰。

深耕廣袤的藍色國土,我國正為實現海洋強國夢孜孜以求。海洋資源的利用也要尊重自然環境,與其承載能力相匹配,堅持開發與保護并重。

u=1277204106,1760881186&fm=214&gp=0

近年來,隨著城市擴張,土地需求劇增供應趨緊,各沿海省市紛紛“向海洋要土地”,掀起一輪填海造地熱潮。隨之而來的是部分近海海域資源供需矛盾、開發利用與生態保護間的矛盾日益突顯。

據報道,自2002年海域法實施以來到2012年,全國填海造地海域使用確權面積超過1100多平方公里。大量圍填海不僅使大陸海岸線縮減,而且破壞了海岸動態平衡、造成局部海域生態系統退化。

海洋日益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空間,“走向深藍”成為必然趨勢。但作為徹底改變海域屬性的行為,填海造地需經過充分科學的環評論證,在嚴格的審批和管理之下方可進行。

然而,現實卻是圍填海項目未批先建在各地頻頻上演。中國海警指揮中心數據顯示,“海盾2017”行動第一階段中,未批先建用海項目中圍填海項目占近七成,區域建設用海規劃內的違法用海項目占未批先建核查項目總數的三分之一。

違規填海往往持續時間長、違法用海面積大。違法行為為何沒被及時叫停?部分海洋管理等部門和地方政府一罰了之、以罰代管,處罰金額遠不及填海所得,難以抑制違法圍填海的沖動,導致“一邊罰一邊建”的怪象頻發。

在利益驅動下,國家明令禁止的圍填海化整為零、分散式審批苗頭仍存。根據海域法,超過50公頃的填海項目須上報國家發改委和國家海洋局審批,50公頃以下的則由省級審批。然而,南方某省份一大型填海項目被劃分為多個功能區提交用海申請,每片海域均小于但卻非常接近50公頃。

2016年,《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和《圍填海管控辦法》獲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海洋督察方案》經國務院同意實施,我國海洋綜合管理的制度體系進一步完善。各地政府和有關管理部門仍需出臺具體可行的配套措施,提升管海護海能力。

填海造地不能只算經濟賬,還需將長遠的生態賬算清楚。要遏制住未批先建等違規填海沖動,首先要求環評“硬起來”,形成剛性約束。用科學的環評論證引導和約束項目規劃建設,而不是單純為項目可行性服務。

要強化海域管理執法力度。整合現有行政執法資源,研究出臺各涉海執法部門聯合執法機制,對違規圍填海行為“打早打小”,嚴格追究相關人員責任,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要求恢復有關海域原貌。

與此同時,加快推進實施海洋生態的補償賠償制度。按“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填海生態補償必須計入工程成本。相關職能部門有責任督促項目方及時健全生態修復措施,通過現場修復或按照占補平衡原則異地修復生態環境。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填海 項目 海域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在线 |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中出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免费播放 | 又色又爽又黄的视频日本 | 日本韩国欧美在线另类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