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爭鳴 爭鳴
戲曲文物與中國戲曲史的建構
二
姚小鷗:車教授是戲曲文物專家,神廟劇場方面的權威。但就我們對話的題目而言,他的話有值得商榷的地方。說劇場史的研究現在大體上比較完備了,是現行戲曲史框架內的話語。據我看,劇場史的研究,從觀念、材料到方法,還有很多需要進一步完善之處。建立一個比較完備的、符合中國文化發展脈絡的中國戲曲史,還要更多地重視地下的戲曲文物。首先是建筑明器,其次是墓葬中的石刻和繪畫,包括漢代建筑明器里邊的戲樓和漢代墓葬中的石刻及壁畫,唐代墓葬中的雕塑、壁畫,以及宋代的墓葬壁畫及石刻所反映的戲劇樂舞演出等。研究劇場史的人,對唐前戲劇的材料關注不夠,這就涉及戲劇史觀。
材料的發現是基于觀念的,沒有正確的觀念,你能夠看到一個材料,但是不能發現它??吹胶桶l現是什么關系呢?以陜西韓城《宋墓壁畫演劇圖》為例,車文明教授曾經評價說,它是21世紀最重要的戲曲文物發現。最早看到它的是建筑工人。工人挖地基時看到墓里邊有畫,報道出來后,考古人員趕到現場把它保護起來。我和康保成教授、車文明教授、延保全教授一起去,與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的考古人員合作,對它進行了學術考察,系列論文發表在《文藝研究》上,獲得了國內學術界和國際漢學界的重視。建筑工人最先看到這件文物,但是沒有發現它的價值。這就是看到和發現的區別。
車文明:對,沒錯。
姚小鷗:有了正確的觀念,才能夠發掘出材料的價值。去年我和孟祥笑博士合作的《唐墓壁畫演劇圖與〈踏搖娘〉的戲劇表演藝術》,得到了黃天驥教授等人的稱贊。車文明教授去年在《曲學》上發表文章,對這篇文章也作出肯定,但還有些學者認識不到這一發現的價值,這就是學術理念不同的緣故。圖像是直接的顯現,它和文字不一樣。語言有隱喻性,可以有多重意義的解釋;而圖像很清楚,兩邊是樂隊,中間是表演,畫面中還有其他演出輔助人員。我們的文章都出來了,還認識不到,這就是戲劇史觀所造成的。
在通行的戲劇史觀念中,唐代只有戲劇的雛形,北宋雜劇相當簡單,甚至有學者認為當時才有兩小戲、三小戲,即同臺只有兩個或三個演員出演。漢代更不能想象了。王克家的博士論文《漢代戲劇研究》對漢代建筑明器里的戲樓有所闡述。這些戲劇文物,早就為人所知,但被稱為“百戲樓”,認為只供演出歌舞百戲。我們認定它是戲樓,理由之一是它上面都有方相氏的形象。
車文明:我對漢代的建筑明器沒有深入研究,要是說到金元以后的,宋代以后的戲臺壁畫什么的,我底氣比較足。記得2009年從韓城考察《宋墓壁畫演劇圖》壁畫回來,姚老師在我們報告廳作報告,給我們看有方相氏的陶樓,說那是戲樓。當然這是非常有可能的,但是我想另一種情況,因為方相氏驅鬼,下葬前方相氏先把鬼驅走,再把那個棺槨吊下去,意思是不要讓先人在地下受騷擾。漢代墓葬里邊常有方相氏的圖像,所以在那個明器上面刻個方相氏頭我覺得很正常,要說它是戲樓,還需要更多的證據。
姚小鷗:感謝車文明教授對我的質疑,使我有機會進一步闡述我的學術觀點。正如車教授所言,方相氏首先是驅鬼的,漢代墓葬中方相氏的形象很常見。那么,我們為什么以此為由,說這些明器樓閣是戲樓呢?首先,方相氏有兩種身份?!吨芏Y》里面說:“方相氏掌蒙熊皮,黃金四目,玄衣朱裳,執戈揚盾,帥百隸而時儺,以索室驅疫。大喪,先柩。及墓,入壙,以戈擊四隅,驅方良(魍魎)。”也就是說,方相氏既有驅鬼的功能,又有扮演的性質。它所以成為儺戲的源頭,就在于此。從公布的考古材料來看,漢代墓葬中具有驅鬼性質的方相氏形象,都刻在畫像石或畫像磚上置于墓中,而不在建筑明器上面。戲樓的臺柱或欄桿上設置的方相氏形象則往往不是單獨存在,而是和舞蹈人物形象共同出現的,而且這些明器樓閣都具有后世戲臺的特點,有前臺、后場和上、下場門等。不是戲樓的建筑明器上,都沒有方相氏的圖像。在一些戲樓上,相應的位置是一個活生生的熊的形象。我們知道熊在漢代是方相氏的一個象征,著名的沂南漢墓百戲圖里邊就有一個“象人”,扮為熊的形象,手里拿一個便面做戲。便面類似今天的扇子,我們知道宋元時期的戲劇演出中,扇子是重要道具。沂南漢墓百戲圖中方相氏不是拿著戈去驅鬼,而是拿著便面作表演,這值得我們思考其與戲劇的關系。
從文物和文獻互證的角度來看,楊公驥教授1950年7月19日在《光明日報》上發表的文章,破譯了漢代著名歌舞劇《公莫舞》的劇本《巾舞歌辭》。有人說,為什么只有《公莫舞》這么一個漢代戲劇的劇本流傳下來?是不是算是孤證???這種說法粗看有理,但如果把《公莫舞》和漢代戲樓等文物放在一起考察,事情就比較清楚了。這是文獻與出土文物相互參證的佳例,是戲曲文物與中國戲曲史建構關系的佳例。
車文明:姚老師剛才的解釋讓我清楚了一些,你說的有道理,但我馬上全部接受也不可能。關于《公莫舞》,補充一下我的想法。有人說它字數少,我們不能憑字數的多少來判斷某個文本是不是劇本。現在有好多戲會演很長時間,比如說經典的《三岔口》,要想把劇本記下來是不現實的。我們研究劇本一定要跟場上相結合。咱們搞戲曲研究的都清楚,不能憑記錄下來的字數來判斷它是不是劇本。《三岔口》的詞就沒什么可記的。說劇本短,戲曲就不成熟,這顯然是不對的。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戲曲 文物 研究 中國 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