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共享充電寶進入調整期:4.5個月難回本 遭資本冷遇
共享充電寶 4.5個月難回本 遭資本冷遇
行業進入調整期,創業者快跑爭當頭部;入場費拉長運營企業盈利周期;用戶認為產品可有可無
11月3日,美團點評通過內部公開信通知,將結束餐飲平臺“松鼠便利店”和“共享充電寶”兩個項目的試點運營。
這個消息一下子挑動了行業敏感的神經。因為,就在幾天前,樂電宣布停止運營共享充電寶業務,并收回所有充電寶設備,在樂電之前,已經有河馬充電、小寶充電等企業出局。一時間,洗牌、調整、出局的氣氛彌漫著整個共享充電寶行業。
事實上,共享充電寶這個行業從一出生就備受質疑。2017年的春天,風起之時,共享充電寶一夜之間布滿街頭。不過與這種勢頭同樣火熱的是它引發的爭論:一方認為共享充電寶順應了共享經濟的大潮,解決了用戶的痛點;另一方則認為共享充電寶是“偽需求”、假共享,根本不可能成功。
如今潮水開始退去,行業曾經的狂熱正被滌蕩殆盡,共享充電寶生意圈里的各方開始理性地看待這個事物。新京報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對于共享充電寶,運營企業和一些投資者還保留著期待,而用戶和上游的生產企業似乎熱情不高。
3家出局,多家將清算,共享充電寶寒冬來臨
業內人士稱,今年二三季度共享充電寶廠商跑馬圈地,現在行業進入調整期,小玩家陸續出局,各企業逐漸拉開差距。
今年3月以來,共享充電寶悄然進入人們的視野。
“短時間內,我家周邊的商場、餐館、咖啡廳等場所突然冒出來很多共享充電寶,外出手機沒電了,我也會使用。”趙女士向記者介紹。對于各式各樣的共享充電寶,她也從陌生逐漸熟悉。
乘著共享經濟的風口,一大批共享充電寶運營企業集中成立,一時間資本也大批入局,在春夏之交的40天時間里,共享充電寶行業拿到11筆融資,近35家機構入局,融資額約為12億元,這個融資數額是2015年共享單車剛出現時獲得融資額的近5倍。今年上半年行業最鼎盛的時候,市場上至少有20家公司在運營共享充電寶。
然而,這個快速成長的新事物很快迎來了拐點。近期的一系列事件仿佛讓人們聽到了共享充電寶行業傳出的洗牌聲音。先是9月底Hi電傳出涉嫌變相裁員的消息,緊接著,10月11日,樂電直接宣布停止運營,在此之前,已經有河馬充電、小寶充電等企業出局。另外,還有包括泡泡充電、創電、放電科技、PP充電等多家企業走到項目清算階段。
“這輪洗牌的速度和規模比我們判斷的更快、更大,這意味著共享充電寶的規模效應非常重要。友商出局的消息對我們來說是一個信號,讓我們繼續鞏固已有領先優勢,跑得再快一點”。近日,街電CEO原源向新京報記者表示。
來電科技CMO任牧認為,“2013年底至2016年10月是共享充電寶的萌芽和培育期;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是行業爆發期,各路玩家入局、融資;2017年二三季度是風口期,共享充電寶在大家質疑中快速發展跑馬圈地;目前正處于第四階段,是行業調整期,小玩家陸續出局,各企業逐漸拉開差距。”
總之,行業進入洗牌期,已經是業內人的共識。
成本70元,代工廠接單意愿不強
代工共享充電寶,需要制作新模具,開模費用需7萬-8萬元,一個10000毫安容量的共享充電寶造價一般在70元左右,利潤也不大。
共享充電寶行業調整,很多人開始擔心上游企業代工廠的經營會不會被波及。這種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之前,自行車制造商就被綁在了共享單車的輪子上,當共享單車行業洗牌來臨時,很多自行車制造企業被拖欠貨款、缺少新的訂單折磨。
與經歷了共享單車熱潮的自行車生產企業類似,在共享充電寶的熱潮中,充電寶廠商們一度被認為獲得了新的機遇和訂單。一家為松鼠電電和魔柜等共享充電企業提供代加工的廠商告訴記者,“共享充電寶這塊目前(市場反應)還好,有多種盈利方式”。該廠家還向記者透露,入局共享充電寶關鍵看盈利方式是哪種。
落實到生產制造環節,這名廠家表示,買方只需提供自己的后臺程序,不需要其他技術,下單后25天可出貨。“這款(共享充電寶)還要匹配、調試,需要的時間挺長的,其實做貨幾天就做完了”。
新京報記者隨后聯系了幾家充電寶的代工廠,這些廠商大多數位于深圳。不少代工廠對加工共享充電寶并不是很感興趣。聯系的幾家代工廠中,只有兩家愿意提供共享充電寶代加工,另外幾家則直接拒絕:不接共享充電寶的代加工訂單,只接普通充電寶的訂單。
廠家不接共享充電寶訂單的原因幾乎是相同的。這些廠家表示,他們手里已經有不少普通充電寶代加工的訂單,每月的業務量已經差不多飽和了。而共享充電寶一般都是小規模訂單,生產量很少,還需要重新調整生產設備,制作模具,不劃算,所以就不接共享充電寶的訂單了。
一家可代工的廠商進一步透露,代工新設計的共享充電寶,首先需要制作新模具才能進行生產,模具開模費用需7萬-8萬元,一個10000毫安容量的共享充電寶造價一般在70元左右,利潤也不大;柜機式充電寶的機柜也需要另外單獨定制。代加工是靠量盈利的,共享充電寶的訂單一般量不大。記者隨后聯系的一家代工廠給出的開模費用在4萬-5萬元。
另一家代工廠也向記者表示,代工共享充電寶需要買方提供核心技術以及具體的產品方案,例如共享充電寶具備的功能、外觀、產品容量以及如何實現彈出收入功能等,“充電寶要根據你們的柜子以及需要實現哪些功能來設計”。
今年3月起,來電和街電打起“專利戰”,這場讓人們開始關注共享充電寶的專利壁壘。對此,一家愿意提供代加工服務的廠商表示,廠家可以提供技術,不需要擔心侵權,“我們這塊的專利都有十幾種,不會侵權的,我們授權就行了”。
用戶認為可有可無,產品“很雞肋”
偶爾使用過共享充電寶的用戶認為產品“很雞肋”;即使是經常使用的用戶,對共享充電寶的依賴也并不高。
此番停運的樂電科技,其布局范圍限于杭州市。今年4月,樂電創始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樂電已在杭州布局了超過300個點,包括商場、酒店、KTV還有公交車站。
生活在杭州西湖區的寧小姐告訴記者,自己沒有在杭城看到過樂電,街電和來電的機柜比較多,“上個月去云棲大會會場,看到的全是來電和街電的設備”。
因為工作需要頻繁接收回復信息,寧小姐每天至少要給手機充一次電。如果自己帶充電寶還需要回家蓄電,而共享充電寶隨借隨還能快速充滿,她覺得使用共享充電寶給手機充電還是挺方便的。
在運營中,得到資本加持之后,共享充電寶嘗試憑借越來越密的布點改變人們的充電習慣,以增加用戶使用的黏性。但記者對用戶采訪后發現,這還只是企業的一廂情愿。
鄒先生是偶然在杭州一家餐廳看到了擺放在餐桌上的桌面式充電寶,“覺得很新奇,就試用了一下,也沒記住是哪家運營企業的”。
“很雞肋”是鄒先生對共享充電寶的評價。他告訴記者,雖然經常在網吧和咖啡館看到共享充電寶,但這些場所一般座位附近都有插座口,手機沒電可以去前臺借數據線直接使用插座充電。
即使是經常使用的寧小姐,對共享充電寶的依賴也并不高:“我之前已經買過充電寶,沒有(共享充電寶)了也不會特別不方便。”
艾媒咨詢發布的《2017Q1中國共享充電寶市場研究報告》顯示:對于共享充電寶,有53.3%的用戶表示有使用意愿,另有21.9%的用戶表示視情況而定,不到四分之一的用戶明確表示不會使用共享充電寶。該報告預計,2017年中國共享充電寶用戶規模將超1億人。
記者采訪中發現,價格仍然是用戶選擇共享充電寶時的敏感因素。用戶寧小姐比較街電和來電時特別關注到街電的新注冊用戶可以免費充電一定時間,“比較劃算”。艾媒咨詢的報告顯示,超過半數用戶接受每小時租賃費用在1元以內。
創業者看重流量入口和B端用戶
創業者認為共享充電寶是未來線下物聯網的節點,企業可以通過共享充電寶獲取用戶行為數據,并進行有針對性的服務推送。
對于用戶來說可有可無的共享充電寶,創業者為什么選擇它來作為創業項目呢?
來電科技的創始人兼CEO袁炳松向新京報記者講述了創業心路歷程,“2003年,我就進入電池行業,到了2013年,我隱約意識到充電寶市場的拐點要出現了,很長一段時間里非常焦慮。”2013年發生了兩件事改變了他的想法,一件事是2013年7月份,應從事連鎖餐飲的朋友之邀,嘗試把100臺充電寶投在他的餐廳里,“因為他天天被用戶的充電需求折磨,結果不到半個月,100臺充電寶丟了一半。他問我能不能開發一種可以無人值守的提供充電寶的設備。我忽然意識到原來充電不僅是C端用戶的需求,很多B端的商家也存在著給顧客提供充電服務的痛點和需求。”
另一件事是2013年小米進入充電寶領域,這也讓他有了緊迫感,袁炳松回憶道,“小米通過尾貨生意的方式把充電寶的價格直接拉到了成本以下。對于其他的充電寶廠商來說,國內市場的拐點突然出現了。”隨后,袁炳松開始召集團隊在2013年底探討充電寶未來的可能性。
共享充電寶的前景,也吸引了曾是阿里高管的街電CEO原源,“未來移動互聯網必然將繼續擴大份額,智能手機的生活權重很高,移動充電是一個非常理想的入口。我來之前只考慮了2個小時,就放棄了價值千萬的阿里股票加盟街電。”
“為什么現在很多人唱衰這個模式呢?主要是一些入局者沒弄清經營模式、盲目跟風,運營不好了、數據難看了,投資自然不會來。”一位業內人士表示無奈,但他對自家產品的盈利模式信心滿滿。
此前有業內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大家為的是線下流量的入口。共享充電寶將是未來線下物聯網的節點,連線智能手機用戶、以及服務的端口,算是一種布局。可能也是各大巨頭關注的點。”換句話說,企業可以通過共享充電寶產生的數據獲取用戶行為數據,分析用戶的喜好,并進行有針對性的服務推送。
“面對這些數據,我們還沒有想過如何使用,但這些數據確實能為后期發展提供助力。”一位共享充電寶的頭部玩家向記者表示。
記者了解到,目前有企業在產品導流頗有效果,“產品使用頻次挺高,我們企業目前實現盈利了,產品立柜也有顯示屏,推出定制充電寶機身投放廣告,目前廣告收入不錯。”一位頭部企業向記者表示。
一些團隊正在加快研發新形態的共享充電寶產品,以期達到和餐館等合作方的互利雙贏。來電科技近日向新京報記者透露,他們預計將在11月推出一款配有屏幕的桌面式共享充電寶,商家可以通過屏幕實現菜品展示、點單等功能。
街電CEO原源認為,目前,行業正在變得理性,很多沒想清楚怎么玩的創業者陸續在出局;很多以前認為共享充電寶門檻低的創業者也開始正視這個行業,甚至有人在門外觀望一段時間后知難而退。這個行業真正能玩得轉的,也就剩下頭部的幾家企業。
4.5個月回本,投資者對模式有褒有貶
金沙江創投合伙人朱嘯虎認為,充電是剛需,未來幾年內無法解決這個問題。也有投資者認為市場不大、技術變更風險很高、盈利困難模式單一。
樂電宣布停運后,記者聯系了樂電母公司杭州兔兔幫科技有限公司,對方工作人員簡單表示“就是調整”,一切“根據公告來”。隨后記者嘗試聯系樂電創始人樓瑩瑩,對方表示不方便接電話。
而在此前,樓瑩瑩曾向媒體表示,已從共享充電寶行業轉戰其他領域,對于樂電項目的失敗,樓瑩瑩反思為“目前大家腳步都太快了,很多方面都需要進行良好的調整”。
有業內人士認為,共享充電寶屬重資產行業,資金跟不上必然面臨風險,但在初期共享充電寶并未受到資本青睞。松禾資本業務合伙人張海春曾表示,充電寶租賃技術門檻較低、模式容易被復制。這是一門生意,但不容易做大。樂電在投入運營后的七個月內沒能拿到投資。
隨著行業不斷發展,共享充電寶盈利模式開始顯現。據艾瑞咨詢之前的數據顯示,來電科技、小電科技、怪獸充電寶的成本100-150元,每個充電寶一天平均租借頻次為一次,單次收入為1元左右,單個充電寶回本周期平均4.5個月。按此計算,再加上流量變現的收入,頭部幾家企業正處在回本盈利期。
這個時候,投資者也開始涌入。在眾多投資者中,聚美優品創始人陳歐大概是最高調的一位,也正是他和王思聰的賭約為共享充電寶帶來了空前的關注度和話題度。陳歐在宣布投資街電時曾有言“我相信共享充電寶的商業模式足夠讓它在半年的時間遠遠超過任何垂直電商”,甚至期待街電在未來的發展會超過由自己創立的聚美。
其他投資者們對共享充電寶的關注多數集中在共享充電寶本身解決用戶充電痛點的合理性,以及其在具體使用場景中帶來的附加價值上。
金沙江創投合伙人朱嘯虎曾表示自己與小電創始人唐永波只聊了半小時就定下了投資,面談前的小插曲起了更大的作用——朱嘯虎的手機因為玩王者榮耀沒電了,用唐永波帶來的小電樣機充上了電。“所以充電是剛需,未來幾年內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朱嘯虎表示。
投資了來電的SIG,其合伙人張琳娜則看中了共享充電寶作為線下流量入口的可能性,“基于LBS的線下場景導流、信用消費、廣告都是可以承載的業態”。
如今共享充電寶經歷行業調整,資本開始重新審視這個“風口”。“一開始資本方對于共享充電寶的期待過高,甚至將其上升至共享單車級別來對待,但經過幾個月的發展并未達到各方的預期,短期內難以回本盈利。”一位創投人士向新京報記者表示,大家蜂擁而入這個行業,破壞了盈利的模型。“之前商家是求著企業入駐,但入局玩家太多,如今需要不菲的入場費,盈利周期拉長,這就需要靠企業不斷融資維持運營。”該創投人士進一步說明,共享充電寶的生命周期較短,如果短時間內不能收回成本實現盈利,共享充電寶就沒有太大意義。
上述投資人的說法得到了企業的印證。一位共享充電寶企業負責人向記者表示,一些小企業破壞了市場秩序,以前商家得自己購買設備,現在設備進入某些商家卻要交入場費,這是一個不健康的現象。
“資本市場對這個賽道已經沒有熱情了。市場不大、毛利率低、技術變更風險很高、盈利困難模式單一等問題我們很清楚,資本已經不青睞這個市場。”一位知名投資機構的投資人表示。
B02-B03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朱玥怡 陳維城
編輯:秦云
關鍵詞:共享充電寶 資本冷遇 難回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