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伯希和A藏和B藏目錄》中哪些中國古書被帶到法國
也許是之前從事古籍數字化工作時養成的習慣,時常會留意世界各大圖書館的數字化動態,也因此認識了不少通達計算機、熱心古籍事業的朋友。平時聊天,不時會從他們那里聽到一些有關古書的新鮮消息,有趣而稀見的古書,往往不期而遇,使眼前一亮。
自古書逐漸退出流通,進入各大圖書館、博物館以后,即使有心去買,古書市場環境已大不如前,且索價極昂,難免掃人興致。對古書易散、不能久存,周永年(1730-1791)在《儒藏說》中就曾表達過深切的遺憾,他說“藏之一地,不能藏于天下;藏之一時,不能藏于萬世”。如今,世界各大圖書館、博物館,有計劃地陸續將古書掃描,在網絡上免費提供閱覽。盡管目前的數字化環境還不是很理想,但仍可以感受到,互聯網正在幫助我們逐步實現古人“與天下萬世共讀之”的美好愿望。通過網絡,雖不能親手觸碰古書,卻可以滿足內容層面的研究需求,還可以飽眼福。因為在有網絡的地方,可以隨時調閱古書,而且清晰度往往不差。
常與創辦書格網站(https://shuge.org/)的未曾先生聊天,他雖不專門做古籍工作,但對古書的熱情奇高,世界各大圖書館、博物館的數字化情況也了然于胸。與他聊天,獲知有關古書的消息,時常感到受益。很偶然的一次聊天,得知法國國家圖書館(簡稱“法圖”)在網站上公布了一部宋板《南華真經》。為查考這部《南華真經》的著錄信息,他發現法圖也在網站公布了王重民編的《伯希和A藏和B藏目錄》。在他的幫助下,我也有幸獲讀這部目錄的電子版。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王重民作為北平圖書館館員,被派往巴黎期間(1934-1939),為伯希和在中國購藏的兩千零七十二種古書編了這部書目。這部書目共十章,分別是:目錄、歷史、地理、經學、哲學、文學、金石書畫、小學、科學、叢書與類書。大類之下,設有二級目錄,如歷史類,又分正史、政書等小類。這部書目中,叢書、方志占了很大比重。其中,方志部分涉及二十余省,如“江蘇”條目下,就收了四十一種方志。伯希和也提到,在中國期間,這些方志大都可以廉價獲取,但往往只有在當地才可以買到。(Paul Pelliot, Rèpertoire Des Collections Pelliot A et B du fonds chinois de la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T’oung Pao, Jan 1, 1913,14:700。 羅棲霞(Julie Lechemin)漢譯為《法圖中文藏書伯希和A藏和B藏引得》,下文簡稱“《引得》”)叢書則有一百六十余種,如《經訓堂叢書》《雅雨堂叢書》《武英殿聚珍版叢書》《平津館叢書》《士禮居叢書》《連筠簃叢書》等,可見其購藏范圍之廣、數量之多。
王重民編《伯希和A藏和B藏目錄》
王重民編《伯希和A藏和B藏目錄》正文首頁
人們知道伯希和,多半是因他曾劫走大批敦煌卷子。對他在中國購買的拓片、古書,關注則相對較少。通過這部書目,可以較完整地了解當時伯希和在中國購買古書的情況。這批古書,一部分是伯希和使團在烏魯木齊時收集,另一部分是伯希和在考察的最后幾個月,主要在北京和上海購買。(Nathelie Monnet,《王重民巴黎往事追記(1934-1939)》,《版本目錄學研究》第五輯,20頁。下文簡稱“《追記》”)。據伯希和介紹,這批古書是他1909年從遠東帶回法國的。(《引得》,697頁)
菲利普·弗朗德蘭(Philippe Flandrin)的《伯希和傳》,也零星述及伯希和在中國的購書情況,摘錄如下:
被伯希和不無得意地稱為“我的中國文人”的老師利用課間時間帶他到翰林院旁邊的書店購買了大量書籍,法國遠東學院提供的經費幾乎快被伯希和花光了。(60頁)
使館區遭圍困之前,他已經購買了一系列相對完整的關于印度支那、印度尼西亞以及中國與東京接壤省份的書籍。圍困解除后,他發現6月13日翻譯生住所的那場火災燒毀了他放在那里的一部分藏書,這讓他很難過。他收回殘存的書籍,隨即又開始大規模收集書畫和珍本。1900年11月4日,伯希和返回河內,帶走一批明朝初期書畫、乾隆皇帝手書《法華經》第一卷,以及從翰林院火災中拯救出來的兩卷《永樂大典》。(86頁)
伯希和在北京獲得了《集成》(引者按:《古今圖書集成》)的初印版,共六十八箱。此外伯希和還有收錄在15、16世紀明朝不同輯錄里兩種版本的《真臘風土記》。(95頁)
伯希和在河內被任命為漢語教師后,經常返回中國購買書籍寫本。(104頁)
伯希和在河內和北京兩地多停留了一年,為法國遠東學院獲得了三千多冊書籍?;氐椒▏?,他像英雄般受到媒體和知識界熱烈歡迎。(212頁)
(1911年)2月18日,公共教育部長在《政府公告報》(Journal officiel)上做出謹慎回應,重申伯希和從敦煌帶回約三千冊卷子和寫本,離開敦煌后一年間還在中國購買或獲贈了三千冊書卷。部長進一步指出,伯希和已經編纂了書卷目錄清單,目錄已經官方蓋章確認。(228頁)
伯希和在北京發現并購買的藏書中包括明朝漢文版寫本《元朝秘史》……(239頁)
以上零星記載,大致勾勒了伯希和在中國購買古書的情形。末第二條提到的“伯希和已經編纂了書卷清單”,大概就是伯希和在1913年《通報》上發表的《法圖中文藏書伯希和A藏和B藏引得》,是按書名(拉丁字母轉寫)字母順序排列的法、漢兩種文字對照書目。法圖給這批典藏編號,就是依據這篇《引得》。(《追記》, 20頁)
伯希和編《法圖中文藏書伯希和A藏和B藏引得》
《引得》中文部分
《引得》開篇,伯希和大致介紹了購買這批古書的情況。伯希和談到,要推動漢學研究,圖書館非常有必要設立基金。提及在中國購求古書時,他特別注意古代史、地理等方面的書籍。還特別感謝了幾位中國友人,如裴景福、羅振玉、董康等,都曾贈書給他。(《引得》, 699頁)
除前面伯希和所撰寫的說明文字,這篇《引得》十分簡略,僅列序號、書名,部分書名后偶有簡要說明,以交代這部書的來歷。如Liste B部分,第二百六十條《古今說海》,注明此書曾是翁方綱的舊藏。第一千六百零二條《壯陶閣帖》,注明為裴景福舊藏。第一千六百二十一條《大宋新譯秘密最上經》,注明是董康自日本所獲。第一千六百七十一條《南華真經》,注明是黃丕烈舊藏。其余大部分古書,僅是編寫序號、羅列書名而已。
王重民在巴黎期間,所編《伯希和A藏和B藏目錄》,為這批典藏作了分類,每部書按書名、作者、出版時間、卷數等項作了詳細記錄。當然,由于各種原因,這個目錄也不盡完善,偶有訛誤。王重民離開法國前夕,定型的目錄才告成,目前作為法圖寫本部的工具書使用。(《追記》, 21頁)
除方志、叢書,部分珍貴稿本、抄本外,這批書里還有比較重要的宋板書,如黃丕烈舊藏南宋刻本《南華真經》。據法圖公布的這部《南華真經》高清圖像,核對《求古居宋本書目》《百宋一廛書錄》的著錄,再參照伯希和所編《引得》、王重民所編《伯希和A藏和B藏目錄》,從書衣、印章、行款、內容等多角度考察,可以確認,伯希和帶回法國的這部《南華真經》,正是黃丕烈的舊藏。在未曾先生的幫助下,拿到這部書的高清電子版后,研究其板式、行款、諱字、刻工,確認這部郭象注本《南華真經》為南宋孝宗時建陽坊刻,已是人間孤本。(參見拙文《法國國家圖書館藏五卷〈南華真經〉初探》)
這部《南華真經》,在黃丕烈之后,就在研究者視野中悄無聲息地消失了。伯希和將這部書帶回法國后,國內研究者更少有機會能再見到。因此,對這部《南華真經》的版本性質,學界產生了許多猜測和誤解。如日本學者武內義雄,因“半葉十行,行十八字”的行款特征,曾把黃丕烈舊藏的這部與《續古逸叢書》里影印的《南華真經》(現藏中國國家圖書館,索書號:07596)前六卷誤認為同一版本。(武內義雄《宋刊〈南華真經〉十卷考》,《先秦經籍考》中冊,商務印書館,1933年,354頁)國內的學者,在談及黃丕烈舊藏的這部《南華真經》時,也因“半葉十行,行十八字”的行款,由此聯想到中國國家圖書館索書號為07596的那部《南華真經》。(馬鴻雁《〈百宋一廛書錄〉所收宋刻本〈莊子〉略說》,《文津學志》,第六輯,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3年,13-16頁)國圖所藏這部索書號為07596的《南華真經》,其卷一至六為南宋建陽坊刻本,行款同是“半葉十行,行十八字”。卷七至十則為北宋刻本補配,半葉十行,行十七字。
法圖藏南宋孝宗時建陽坊刻本《南華真經》序
法圖藏南宋刊本《南華真經》正文首葉
雖然這兩部書行款同是“半葉十行,行十八字”,卻不是同一版本?!栋偎我烩苜x》注中的“每行十八字”,應是兼指《南華真經》原文大字與郭注小字而言。我們去看法圖公布的藏本,是郭象注本,不附釋文,行大字十八,小字也是十八?!独m古逸叢書》影印本前六卷則是附釋文本,行大字十八,小字二十四。二書在行款上的區別,只有單行小字的字數。
遺憾的是,法圖藏的這部《南華真經》,是個殘本,僅存半部(前五卷),后半部(末五卷),卻不知所終。那么,伯希和將這部宋板《南華真經》帶回法國時,是完整的,還是早有散佚?檢王重民編《伯希和A藏和B藏目錄》,在《南華真經》條下,即著錄為五卷。由此可見,這部書的后五卷,在此之前就已遺失。至于伯希和從哪里獲得的這部書,是自己購買,還是中國朋友贈送,因所見材料有限,不能知曉。
伯希和帶回法國的這批古書,目前法圖公布的數量有限,僅通過這部目錄,對其中有些古書,還很難有全面、深入的了解。不過,有這部目錄放在手邊,遇到相關問題,隨時翻閱,留意其中是否有可以彌補研究罅隙的書,也極有趣味。我想,隨著古籍數字化工作加速,要讓研究者完整了解、利用這批古書,應不是什么困難的事。
編輯:楊嵐
關鍵詞:伯希 中國古書 古籍數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