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聚焦點聚焦點
韓震:運用科學方法論推進偉大事業
作者:北京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北京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韓震
當前,國際形勢錯綜復雜,我國社會發展出現新的特點,人民群眾的需求更加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面對新形勢,如何才能繼續劈波斬浪,把握前進正確方向,謀劃和推進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習近平同志在“7·26”重要講話中指出:“認識和把握我國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要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從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國內和國際等的結合上進行思考,從我國社會發展的歷史方位上來思考,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局出發進行思考,得出正確結論。”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科學的方法論,認識和把握我國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這一科學方法論,確保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勝利前進。
在“三個結合”上下功夫
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要求我們思考問題必須在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國內和國際“三個結合”上下功夫。在歷史和現實的結合中認清趨勢,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中推動創新,在國內和國際的結合中把握大局,這既符合唯物史觀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也體現唯物辯證法的精髓和智慧。
歷史和現實結合?,F實是歷史的延續,未來是現實的發展。不懂得歷史發展規律,就無法開辟未來,無法推動社會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習近平同志非常重視借鑒歷史經驗,強調一個民族的歷史是一個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礎。借鑒歷史,首先要學會從中國歷史與中國現實的結合中看問題。中國5000多年文明史積淀了豐富的思想文化資源,我們應當從中汲取智慧,作為解決現實問題的借鑒。其次要學會從世界歷史與中國現實的結合中看問題。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們不僅要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還要睜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歷史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從中獲得啟發,為我所用。最后要學會從黨的歷史與當前現實工作的結合中看問題。我們黨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光輝發展歷程,能夠為我們做好當前工作提供豐富經驗和精神動力。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要堅持以唯物史觀為指導,遵循中國和世界歷史發展邏輯,觀察當代中國和當今世界發展實際,著眼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追求,克服各種困難,解決各種問題,在歷史與現實的結合中把握未來,沿著正確道路繼續前進。
理論和實踐結合。沒有以理論為指導的實踐往往是盲目的,沒有以實踐為基礎的理論往往是空洞的。一切從實際出發是我們工作的出發點,同時社會發展是有規律和趨勢可循的,科學理論可以給我們正確指導,使我們的工作符合客觀規律。如果脫離了實際,就可能犯主觀主義的錯誤;如果忽視了理論,就可能陷入狹隘的經驗主義。中國共產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僅取得了中國革命的成功,而且創造了中國發展的奇跡。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們黨是高度重視理論建設和理論指導的黨,強調理論必須同實踐相統一。我們要在迅速變化的時代中贏得主動,要在新的偉大斗爭中贏得勝利,就要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基礎上,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長遠的眼光來思考和把握我國未來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戰略問題,在理論上不斷拓展新視野、作出新概括,以指導不斷發展變化的實踐。
國內和國際結合。國際社會是一個國家活動的背景和舞臺,不同國家的活動又影響著國際社會的變化。把國內和國際結合起來,是順應世界大勢和時代潮流的必然要求。當今時代,只有善于把握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利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開拓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掌握國內國際兩類規則,才能掌握國家發展主動權。改革開放激發了蘊藏在人民群眾中的活力,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隨著人類活動空間的拓展,越是視野開闊的國家和民族越能獲得發展的先機。我國只有擴大與世界各國的交流互鑒,才能牢牢掌握發展主動權。中國的改革開放,是要建設一個更加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中國。歷史已經證明,閉關鎖國、自我封閉只會窒息社會活力,但在開放中不顧自己國情、放棄自己傳統同樣是沒有出路的。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需要繼續根據中國實際,借鑒國外有益經驗,不斷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新境界。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社會 發展 科學 方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