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秀風采秀風采
王興東:高舉民族精神的火炬,跑好電影創(chuàng)作第一棒
深入生活,是“將心比心”的過程
“電影劇本是用腳寫出來的,編劇是從生活起跑第一棒的。”王興東師從長影的老編劇,秉持“生活是創(chuàng)作的源泉”準則,把深入生活看成是一個“將心比心”的過程,“就是一個青蘿卜變成咸菜的過程,編劇把自己放入生活的醬缸里浸泡,泡到咸味浸入內(nèi)心了,咬一口變成咸菜了,就懂得了普通人生活的苦辣酸甜。”
的確,劇本打動人心靠的就是真實,就是細節(jié)。王興東筆下的蔣筑英、孔繁森、牛玉儒……每個人物形象都有血有肉有筋骨,傳遞給觀眾溫暖和力量。這正是源自他在生活中浸泡的情懷。
真人真事難寫,科技題材更難寫。王興東寫《蔣筑英》采訪了60多人,筆記寫了20萬字,前后用了一年時間,在長春光機所采訪和蔣筑英一起工作過的人。
王興東到四川查找資料,采訪到了蔣筑英的好友、數(shù)學家孫國良。孫國良講了一件小事:有一次,他和蔣筑英出去買菜,看到菜販子把韭菜寫成了“九才”,蔣筑英當場要賣菜的把錯字改過來,人家不改,他就自己動手改了過來。這個細節(jié),讓王興東找到了蔣筑英“較真”的性格。
這部影片上映后引起了很大反響。1993年7月1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刊發(fā)了梁啟超之子,中國航天事業(yè)奠基人之一、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梁思禮在電影《蔣筑英》座談會上的發(fā)言摘要:“我覺得影片非常好,十分感人,很久沒有看到這么好的影片。《蔣筑英》好就好在喻人以理,動人以情。影片用很多樸素的一般生活、工作上的事情來表現(xiàn)蔣筑英的精神,塑造蔣筑英這個中國知識分子的優(yōu)秀代表的形象。我感到,一個人需要有精神,一個國家需要有精神,一個民族也需要有精神。改革開放,使我國成為經(jīng)濟大國、強國,這是大家的共同愿望。可是,僅僅有物質(zhì),假如沒有精神支撐的話,那就是一個空殼。我認為這部電影給人一種向上的力量,引導我們?nèi)嗣裣蛏?引導我們社會向上,引導我們民族向上。引導我們要有愛國主義精神,扎扎實實干社會主義的精神,甘于奉獻的紅燭精神。”
因為入心,王興東才寫出了蔣筑英的“魂”。這部影片讓王興東摘取了首屆中國電影華表獎最佳編劇獎,他的獲獎感言是:“不織網(wǎng)的蜘蛛是吃不到蟲子的,不下去生活是捕捉不到細節(jié)的,沒有細節(jié)就沒有人物,沒有人物就沒有電影。我必須到生活中織網(wǎng)。”
很多人問王興東寫人物的訣竅。他回答說:“沒有什么高招兒,就是動真情,下真功,抓住性格不放松。”
寫孔繁森,王興東到山東省聊城五里墩,見到孔繁森的哥哥孔繁華。孔繁華含淚對王興東說:“聽說俺兄弟,為養(yǎng)藏族的孤兒賣血呀,心里好難受呀,就是我們寄幾個錢去,也不能讓俺兄弟賣血呀!”
寫牛玉儒,一位群眾對王興東說:“我們評價干部就一把尺子,看他是為自己撈好處,還是為百姓謀利益。”“自身患了癌癥的牛玉儒,卻關(guān)心奶農(nóng)飼養(yǎng)的奶牛所患的乳腺炎,他知道患乳腺炎的奶牛少產(chǎn)一噸奶,農(nóng)民就少收入1700多元”……
這些生活中的真情實感,流入了王興東劇本的字里行間,也流進了觀眾的心田。
藝術(shù)就是感情。王興東深知“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抓住“情”字做出戲來,這是編劇的基本功。與采訪對象長期交流,真情相融。多年來,他與采訪對象成了朋友,至今保持聯(lián)系。
深入生活才能找到真情,找到創(chuàng)作的源泉。另一方面,王興東也知道“創(chuàng)作不能照搬生活,要提煉生活”,要舍得鋸掉多余的東西,留下精華。他說電影是“百思得觀眾一見”,編劇要多琢磨多修改,比觀眾多思考99次,才能讓觀眾看到最精彩的。
編輯:位林惠
關(guān)鍵詞:王興東 電影 編劇 創(chuàng)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