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殲20終于列裝解放軍!這一大國重器到底有多重要?
所以說,中國自主研發制造的第四代戰斗機殲20的列裝意義,究竟有多重大,大家應該已經明白了。它的出現明確的標志著,中國空軍真正開始了從“國土防空”向“攻防兼備”轉型的步伐,也是中國綜合國力具體物化的標志之一。
空間
當然,質疑的聲音同樣存在。從它開始出現在在一小部分軍迷的視線中的時候,不少人就一邊稱呼它為“黑絲帶”(機體黑色,四代機的諧音),質疑它是否夠得上前面提到的那四個標準。
公允地說,這些質疑有一定道理,但也不必過于糾結。
從現實的角度來看,未來它還有相當的改進空間,但最終徹底實現“四代”標準應當不是難事。最重要的是,目前的殲20足以滿足我們在一定范圍內的需求。
從技術上來看,目前殲20雖然正式列裝了,但如果嚴格按照那四個標準來看,還有許多的不足。比如在隱身性方面,就存在不少爭論。僅僅從形體角度觀察,為了遷就發動機的安裝,尾部雷達的可視性,就明顯不如美國的兩款。此外,老短板發動機又一次拖了后腿。當然,這有歷史因素,初期的殲20原型機使用了俄制發動機,而且無法實現超音速巡航功能。
那么,有值得樂觀的部分嗎?有的。能夠實現“戰場感知能力”的航電設備,目前的表現就很不錯。但居安思危,我們也得想到,僅僅靠飛機的電子設備硬件達標,這是遠遠不夠的。
百眼百手巨人之所以強大,不光是有眼睛和手腳,還必須有一個強大的身體。為了確保戰機的強大感知能力,除了戰機本身的機載相控陣雷達要足夠強大之外,還要有相應的預警機、衛星通訊鏈路、地面雷達等裝備。在強大的指揮自動化系統協調之下,通過高速和強加密、抗干擾的數據鏈接融為一體。在這方面,我們仍然需要通過科研和訓練逐漸去試驗和摸索。
結論
但是不管怎么說,殲20的強大是一個事實。局部指標的不足,暫時可以通過合理的使用和戰術,甚至發揮整個體統的長處去填補短處。
這也是俄羅斯人的慣用之術。俄羅斯的T50隱身性明顯不如其他四代機,但是他們就不是很介意。因為今天俄羅斯第一要務是國土防空問題,并且,T50的作戰環境,是在強大的地面反隱身雷達支持下的。所以,介于手頭實在拮據,在權衡是保“隱身性”還是保“機動性”時候,俄羅斯人毅然選擇了后者。
不光是俄羅斯,美國也是這么做的。拿他們的F22和F35來說,別看F22開發時間較早,但它的一些單項指標比F35還高出若干。比如F22當真可以做到超音速巡航,而F35卻做不到,而這是也技術權衡的選擇。
撇開所謂“高低搭配”不談,由于F22服役較早,所以在“戰場感知能力”這個最為關鍵的環節上,不如F35。也正因為如此,F35可以用先進的航電設備更早的發現敵人。如果對F35輔以更加先進的頭盔瞄準具和大離軸導彈等,就更容易鎖定目標,作戰效能可能反而高于了F22。
當然了,如果我們繼續努力下去,讓殲20真的實現超音速巡航,擁有矢量噴口發動機等,那么,在機動性能上跟F22一較高下,在“戰場感知能力”上跟F35一較高下,也并非難事。畢竟作為一款新開發的戰斗機,殲20在某些地方的“余量”是早就留出來了的。
這不,最近兩天剛剛傳出了,殲20有了使用國產發動機的型號,并且尾噴口開始出現了隱形處理的特征。在未來中國新的渦扇發動機投入使用后,相信殲20的性能還有上臺階的空間。
回到國產車的例子,早年我們的國產車不光性能不咋地,外形也實在夠嗆,但是經過二三十年的努力,不光外形像回事了,性能也逐漸上來了。相信,我國隱形戰斗機的研發,也是這個道理。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殲20 列裝解放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