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海水稻”長在海里嗎?它的這些事你不一定知道
新華社青島9月28日電題:“海水稻”長在海里嗎?咸嗎?——“海水稻”的這些事你不一定知道
新華社記者袁軍寶、潘林青、王子辰
最高畝產620.95公斤!28日,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白泥地實驗基地首批耐鹽堿水稻收割測評,試種的“海水稻”在產量上取得重大突破。“海水稻”是長在海里的嗎?“海水稻”咸嗎,口感如何?都是誰在照料這些“海水稻寶寶”?記者走進位于青島市李滄區的白泥地實驗基地,帶你了解這些關于“海水稻”的“趣事”。
“海水稻”生長在海里嗎?吃起來咸嗎?
“海水稻”其實是耐鹽堿水稻的俗稱。據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技術處處長王克響介紹,耐鹽堿水稻可以在海邊灘涂生長,是在“海水經過之地而非海水里”,但“海水稻”生長的地方不懼海水的短期浸泡。
雖然“海水稻”暫時還不能生長在海水里,但我國有大量的海灘和內陸鹽堿地,這里將是“海水稻”的用武之地。據了解,我國目前有3500多萬畝沿海灘涂、15億畝內陸鹽堿地。王克響說,海水的含鹽度為3.3%-3.5%,目前中心培育的“海水稻”用0.3%-0.6%調制海水灌溉,隨著“海水稻”研究的繼續推進,期待能夠用更咸更堿的水灌溉。
“海水稻”吃起來味道如何?“首先肯定的是不咸,其次有很多品種的口感也很好。”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育種工程師鄒丹丹說,他們試種很多種“海水稻”材料(未正式審定成為正式品種前稱之為材料),它們有的耐鹽堿性好,有的口感好,有的抗蟲害好,研究試驗的目的就是通過雜交等手段集取各家之長,優中選優,最終選擇培育出優質的“海水稻”品種。
“海水稻”在綠色、營養等方面,還有許多獨特的優勢。專家們介紹,首先從品質上看,由于鹽堿地中微量元素較高,“海水稻”礦物質含量比普通稻要高;其次是“海水稻”在條件惡劣的鹽堿地生長,很少會患普通稻的病蟲害,基本不需要農藥。
博士“海水稻媽媽”們怎么樣照顧“稻寶寶”?
天空蔚藍、海風徐徐。28日,記者在白泥地實驗基地看到,目前共有12塊試驗田,與普通稻田里整齊劃一的苗勢不同,這里有的高、有的矮,有的稻穗已壓彎了穗枝,而有的卻枯萎發黃,稻粒稀疏。據介紹,這里試種1000多個材料,其中有312種為耐鹽堿的“海水稻”材料。
“每一種的種植面積只有約2平方米,因此其長勢也不一樣。”正在試驗田里查看“海水稻”長勢的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科研管理處育種工程師楊紅燕告訴記者。
楊紅燕戴著大草帽、穿著雨鞋,是一名去年剛畢業的博士。記者在采訪時發現,這里的許多工作人員都是博士,看著很年輕但已是技術研發骨干。
“無論刮風下雨,每天都會來這里看苗情、測鹽分,記錄它們成長的點點滴滴。”楊紅燕說,雖然天天風吹日曬,但她卻有滿滿的成就感。“這些水稻材料都很珍貴,我們天天就像照顧小寶寶一樣照顧它們,看著它們長大成熟,很有成就感。”
在試驗基地的最西側,有一個海水調節池,工作人員會用淡水混合一定比例的海水,調配出不同濃度的鹽水,用以灌溉“海水稻”。“‘海水稻’和普通水稻一樣,可分為苗期、分蘗期、有穗分化期、抽穗揚花期、灌漿結實期等,但是灌溉用水是不一樣的。”楊紅燕說,雖然這里的稻苗非常珍貴,但也只用少量肥料,并且基本是有機肥,“并不會嬌慣它們。”
“海水稻”基地及背后的院士港有多“高大上”?
白泥地實驗基地三面環海,周圍風景秀麗。而走進白泥地實驗基地的科研樓,寬敞明亮的工作環境、簡約現代的裝修風格,一片“小清新”撲面而來。
“小清新”的實驗基地隸屬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這一中心更是“高大上”。據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工作人員介紹,中心成立于2016年,由青島市政府與袁隆平院士、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共建而成,袁隆平院士任研發中心主任,由李滄區院士港和青島袁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接實施。
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的總部位于李滄區青島國際院士港16號樓。而院士港更是群英薈萃,條件環境十分優越。
“高大上”的科研基礎設施,孕育著大目標。關于“海水稻”項目,王克響說,他們的目標是在3年內建設耐鹽堿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海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國家級研發平臺,打造雜交水稻全球領先團隊,3-5年內為改造1億畝鹽堿地提供支持。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海水稻” 長在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