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觀察 觀察
網售“養生月餅”調查:“營養成分”賣家也不懂
記者在淘寶上的一家店鋪找到了這種酵素月餅,其產品參數中寫道:酵素其實是椒鹽百果、海苔果仁、松子果仁、核桃果仁、椰蓉、桑葚等配料的混合物。在另一家名為“××營養品”的淘寶店鋪,記者詢問何為酵素月餅,客服則告知“其實就是健康月餅,卡路里比較低”,后又解釋“酵素是一種活性酶,提高身體代謝,在日本很流行,酵素月餅添加了酵素原液,低脂肪,低糖,更健康美味”。
記者發現,還有一些所謂的“功能月餅”,即在通常月餅中加入諸如螺旋藻或者西洋參等“保健成分”的月餅。
“養生”是商家營銷噱頭
“養生月餅”在市場上大出風頭,這些月餅真的能如宣傳中那般“神奇”嗎?
營養專家表示,雖然很多月餅都標注含有營養元素,但無法改變月餅高糖、高油的食品本性,其保健功效有限。
“所謂養生月餅,其實是商家營銷的噱頭。”在北京從事營養師工作的楊樹說,養生需要長期堅持才會有效果,就算月餅餡料中含有能補血、養顏、保健等作用的養生食材,但含量有限,加之月餅是節令性食品,消費者吃月餅不是長期性的,因此不可能借此達到養生保健之效。
此外,有從事烘培行業的人士告訴記者,月餅主要還是以好吃為主,若過多添加螺旋藻等營養成分則會影響口味。所以,就算這些“養生月餅”的餡料里真的含有一些營養成分,其含量也較低,很難達到滋補功效,而且在加工、烘焙過程中還會流失一部分營養成分。
“因為社會對螺旋藻和西洋參的吹捧已經到了狂熱的地步,于是加入了這些東西的月餅也就很容易被營銷成‘健康食品’。不過,‘功能月餅’僅僅是一個推銷噱頭,除了顯示‘檔次’之外,沒有任何健康方面的現實意義。”楊樹說。
其實,早在2002年,原衛生部就曾對保健食品的原料提出過明確要求,將相關物品進行了分類:第一類為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品,即“藥食兩用物品”,如山藥、紅小豆、生姜、菊花、杏仁、百合、蜂蜜等,有100種左右,這些可以作為食品添加;第二類是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如蟲草、人參、蘆薈、三七、當歸、紅花、西洋參等。月餅屬于普通食品,不是保健食品,是不能任意加入這些中草藥的。
楊樹認為,在月餅中添加中藥材涉嫌違法。俗話說“是藥三分毒”,就算是天麻、人參、蟲草這樣的名貴中藥材也不例外,“如果不是經醫生診斷的適應癥,亂食含天麻、人參、蟲草這些中藥材的‘藥膳月餅’,不僅對健康無益,還會對身體有害”。
實際上,作為一種非日常食物,月餅更多的是一種“文化產品”。
受訪的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任何食品對健康的影響都是在長期食用之下才能體現出來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月餅是垃圾食品還是健康食品都不重要——一年之中只吃幾次,無論是“垃圾”還是“圣品”,對健康的影響都可以忽略。
所以,對于月餅來說,“好吃”的就是好的。有“功能”的,只是“貴”而已。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月餅 賣家 記者 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