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話·數據話·數據
十八大以來,廣東對全國經濟增長貢獻率超10%
十八大以來,廣東對全國經濟增長貢獻率超10%
十八大以來,步入經濟新常態的中國在經濟社會發展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其中第一經濟大省廣東作出了突出貢獻。省統計局獨家提供給南方日報的報告《十八大以來廣東經濟社會發展成就》顯示,2013—2016年,廣東實現GDP年均增速7.9%。經濟總量更是連破6萬億元、7萬億元大關,2016年接近8萬億元。十八大以來廣東經濟對全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10%。
經濟總量提升
連續28年各省區市第一
報告稱,近年來,面對困難和挑戰,省委、省政府把握經濟發展規律,積極作為,精準發力,向改革要動力,向結構調整要助力,向民生改善要潛力,通過實施珠三角規劃綱要、粵東西北振興發展、創新驅動發展、珠江西岸裝備制造業發展、工業轉型升級三年攻堅等系列政策措施,確保了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保持了廣東經濟發展的長期優勢。
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2013年—2016年,廣東GDP年均增速7.9%(以2012年為基期,下同),比全國同期高0.7個百分點,遠高于同期世界約2.5%的年均增速。2016年,廣東地區生產總值增速比全國高0.8個百分點,經濟實現“十三五”良好開局。2017年上半年,廣東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7.8%,增幅高于全國0.9個百分點,經濟發展的穩定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增強。
經濟總量穩步攀升,穩居全國第一。十八大以來,廣東經濟總量穩步攀升,2013年突破6萬億元大關;2015年突破7萬億元大關,達到7.28萬億元;2016年接近8萬億元,達到7.95萬億元,占全國的10.3%,自1989年以來連續28年穩居全國各省區市第一。如果把廣東當作一個獨立的經濟體,在世界排位約居第16位。廣東經濟對全國經濟增長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十八大以來對全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10%。
隨著經濟的持續較快發展,廣東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穩步提升。十八大以來,廣東人均GDP從2012年的5.42萬元增加到2016年的7.28萬元,年均增長7%。2014年達到63469元,按平均匯率折算為10332美元,突破1萬美元大關,2016年廣東人均GDP達到72787元人民幣,是全國的1.3倍。按照世界銀行制定的國家與地區收入水平劃分標準,廣東已達到中等偏上、接近高收入國家或地區水平。
經濟結構優化
區域創新能力居全國前列
報告稱,十八大以來,廣東經濟結構的優化調整向服務化和高端化方向邁進,服務業加快發展、工業產業內部升級加快。
三大產業形成“三二一”結構,服務業占比超過工業。十八大以來,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對生產性和生活性服務的需求不斷擴大,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經超過六成,并成為廣東經濟第一大產業。2013年,廣東第三產業現價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上升到48.8%,超過第二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第一大產業,提早兩年實現“十二五”的規劃目標。2015年,第三產業比重繼續提升到50.6%,第三產業比重首次超過50%,“三二一”發展格局基本形成。2016年廣東第三產業增速高于第二產業近3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為4.7∶43.2∶52.1,與2015年相比,第三產業占比提高1.5個百分點,“三二一”發展格局更鞏固。
工業轉型升級向高端化演進。十八大以來,廣東大力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電子、裝備制造、石化等產業布局更趨成熟和合理,技術層次進一步提升,先進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保持高于整體工業的增速,發揮主導作用。廣東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從2012年的47.9%提高到2016年的49.3%,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從2012年的23.3%提高到2016年的27.6%。
創新驅動漸顯成效,新產業新業態發展迅速。十八大以來,廣東全面推進創新發展戰略,將創新驅動作為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加快形成,在珠三角基本形成“1+1+7”一體化區域協同創新格局,新舊引擎正在加快轉換。全省區域創新能力綜合排名8年穩居全國第二,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GDP比重從2012年的2.17%提升到2016年的2.56%,珠三角地區達到2.85%;有效發明專利量連續7年、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連續15年保持全國第一,其中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占全國比重超過50%。技術自給率、科技進步貢獻率分別提高到71%和57%,基本達到創新型國家或地區水平。
民營經濟保持領先發展,有力支撐全省經濟增長。內資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保持較快發展,成為經濟保持穩定增長的重要拉動力。2016年,廣東民營經濟增加值突破4萬億元,達到42578.76億元;十八大以來,廣東民營經濟增加值年均增長8.3%,比GDP快0.4個百分點,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從2012年的51.3%提升到2016年的53.6%,對工業、投資、進出口增長的貢獻率均超過80%。
發展質量提升
居民可支配收入突破3萬元
報告稱,十八大以來,廣東實現經濟運行質量效益穩步提高,改革成果更多惠及廣大群眾,人民群眾獲得感增強。
十八大以來,廣東經濟質量與效益綜合指數提高10.1個百分點,年均提高2.53個百分點,明顯高于2000年以來的年均1.93的提速。地方財政實力明顯增強,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連續四年突破4個千億大關,年均增速12.4%;2016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1萬億元,達10390.33億元,同比增長10.3%,總量連續26年居全國第一位,來源于廣東的財政總收入達22830.37億元。隨著財政實力增強,財政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持不斷加大。2016年,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3447.72億元,比2012年增長82%,年均增長16.2%。
企業利潤和居民收入持續增長。企業效益不斷提高,十八大以來,廣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017年1-7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15.3%,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人民群眾分享更多的改革“紅利”,居民收入持續提升。全省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由2012年的30227元、10542元增至2016年的37684元、14512元,年均增長8.7%和9.7%。2016年廣東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萬元,達30295.8元,同比名義增長8.7%。
綠色發展穩步推進。2016年全省單位GDP能耗、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排放量均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年度目標任務?!笆濉逼陂g,全省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累計下降20.98%,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累計下降18%的目標任務。廣東能耗水平在全國各省區市中居于優中之前列。
十八大以來廣東經濟社會發展成就
◎2013—2016年,廣東GDP年均增速7.9%,比全國同期高0.7個百分點,遠高于同期世界約2.5%的年均增速。
◎廣東經濟總量自1989年以來連續28年穩居全國各省區市第一,人均GDP從2012年的5.42萬元增加到2016年的7.28萬元,年均增長7%。
◎全省區域創新能力綜合排名8年穩居全國第二,有效發明專利量連續7年、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連續15年保持全國第一,其中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占全國比重超過50%。
◎十八大以來,廣東民營經濟增加值年均增長8.3%,比GDP快0.4個百分點,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從2012年的51.3%提升到2016年的53.6%。
◎全省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由2012年的30227元、10542元增至2016年的37684元、14512元,年均增長8.7%和9.7%。2016年廣東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萬元,達30295.8元,同比名義增長8.7%。
◎“十二五”期間,全省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累計下降20.98%,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累計下降18%的目標任務。
●南方網全媒體記者 黃應來 通訊員 王麗瑩 嚴潔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經濟 廣東 全國 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