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和推進強軍興軍紀實之六:聚焦打贏礪雄師
練兵備戰,“要求之嚴”前所罕見。“跨越2014·朱日和”系列演習,七支“紅軍”六敗一勝震動全軍;海軍東海艦隊艦艇長全訓考核“捆”在一起考,遠海大洋艦長艇長上演“生死對決”;“礪刃—2013”全軍首次特種兵比武,挑戰生理極限的課目占到70%……天南地北的各個演兵場疾風勁吹,有力推動了實戰化訓練落地見效。
聚力打仗主責主業,上下同欲真抓實備
今年6月3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石崗營區。
伴著雄壯的閱兵曲,習主席乘車依次檢閱駐香港部隊20個方隊。3100余名受閱官兵軍容嚴整、意氣風發,防空導彈、輪式戰車、武裝直升機等武器裝備整齊列陣、威風凜凜。“同志們好!”“主席好!”“同志們辛苦了!”“為人民服務!”習主席的親切問候鼓舞士氣,官兵們的響亮回答聲震長空。
礪兵備戰,利劍堅盾衛和平。香江之畔的這次閱兵,既是血性忠誠之閱,更是打贏能力之閱。透過這扇窗口,世人看到了人民軍隊維護和平的意志力量,更感受到全軍官兵聚焦能打勝仗的強勁脈動。
“我們在前進,敵人也沒有睡覺。”軍事斗爭準備是一場不容停歇的長程賽跑。黨的十八大以來,習主席反復強調要堅持用打得贏的標準搞建設,堅持把提高戰斗力作為全軍各項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用是否有利于提高戰斗力來衡量和檢驗各項工作。
2014年,一場“戰斗力標準大討論”如同頭腦風暴席卷全軍。各級堅決貫徹習主席和軍委決策部署,推動戰斗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準立起來落下去,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項工作向打仗用勁,抓備戰、謀打贏的行動更加堅定自覺。
——龍頭牽引,中心居中。
“軍事訓練是部隊的經常性中心工作,也是最直接的軍事斗爭準備。”全軍各級黨委按照習主席重要指示要求,在領導工作中堅持貫徹落實戰斗力標準,始終抓住軍事斗爭準備這個龍頭,練兵備戰成為“第一要務”。
黨委議訓抓訓,班子帶頭參訓。從空中第一跳、第一飛到陸地第一槍、第一炮,再到水中第一潛、第一艇……“部隊訓練看機關、機關訓練看常委、常委訓練看主官”在部隊蔚然成風。
一切為打仗讓路,一切為打仗服務。各級黨委始終圍繞練兵備戰統籌各項工作,真想打仗的事情,真謀打仗的問題,真抓打仗的準備,堅持在備戰中練兵、在用兵中強兵,遂行戰備任務與提升戰斗力水平齊頭并進。
——礪兵礪膽,鐵血鑄氣。
“敢于斗爭、敢于勝利,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人民軍隊血性膽魄的生動寫照。”習主席深刻指出,一代一代革命軍人正是靠著向死而生的英勇決絕,形成了壓倒一切敵人而決不被敵人所屈服的偉大氣概。
和平是軍人所盼,也是最大的“對手”。今天,我們是否依然保持軍人應有的虎狼之氣?對于長期和平環境可能對部隊戰斗精神的影響,習主席一針見血、擊中要害:威武之師還得威武,革命軍人還是要有血性。前進道路上,人民軍隊必須大力弘揚敢打必勝的精神品質,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保持革命英雄主義的昂揚斗志。
血性永遠是勝利的刀鋒。各部隊狠抓戰斗精神培育,在真打實備的濃烈硝煙下,全軍官兵血脈僨張、“劍氣”充盈。
巨鯨蹈海,面對災難性的潛艇“掉深”,海軍372潛艇官兵舍生忘死成功排險,潛艇帶傷完成任務;凌云試劍,“在200公里以上時速玩穿針引線的精細活”,“航母戰斗機英雄試飛員”戴明盟一次次勇闖“鬼門關”;維和戰場,申亮亮、李磊、楊樹朋危難時刻挺身而出、英勇犧牲,用生命踐行使命,彰顯了當代軍人的血性傳承。
——精打精保,聯戰聯保。
打仗在某種意義上講就是打保障。5年來,全軍后勤戰線按照習主席“著力建設一切為了打仗的后勤”的要求,資源配置向實戰需求傾斜,保障布勢向戰略方向優化,信息化建設向為戰管用邁進。數百支后勤力量參加各類演習演練,全面鍛煉和檢驗實戰化保障能力。經費支出優先保障武器裝備、戰場建設、教育訓練、人才培養等急需項目,確保投向投量向能打仗、打勝仗聚焦。
2016年9月13日,中央軍委聯勤保障部隊成立,形成了武漢聯勤保障基地和5個聯勤保障中心的整體保障布局,適應未來一體化聯合作戰的聯勤保障邁出了歷史性步伐。
——強軍強裝,科技淬火。
建設一支掌握先進裝備的人民軍隊,是我們黨孜孜以求的目標。習主席深刻指出:“武器裝備是軍隊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是國家安全和民族復興的重要支撐”“要看到,隨著軍事技術不斷發展,裝備因素的重要性在上升”。
臨流觀瀾氣象新,金戈鐵馬入夢來。看陸上,數字化部隊初露鋒芒;看海上,以國產航母為標志的新型作戰艦艇密集下水;看空中,新一代戰斗機殲-20、大型運輸機運-20相繼入列……5年來,裝備戰線貫徹習主席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作戰需求牽引,堅持體系設計建設,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堅持實戰化運用檢驗,一些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取得重大突破,一批殺手锏武器加速走向戰場,裝備成建制成系統形成作戰能力和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練將練官,選賢任能。
習主席強調指出,搞軍隊現代化建設、抓軍事斗爭準備,最核心的問題是人才。要按照能打仗、打勝仗要求,把聯合作戰指揮人才、新型作戰力量人才培養作為重中之重,緊緊抓在手里,不斷抓出成效。
統帥謀篇,三軍聞令而動。各級指揮員著眼提高打贏能力,突出解決不會判斷形勢、不會理解上級意圖、不會定下作戰決心、不會排兵布陣、不會處置突發情況等問題。國防大學聯合作戰、聯合訓練教學時間比重大幅增加,陸軍跨區演習將指揮員評估分值權重顯著提升,海軍作戰艦艇艦艇長人均每年出海150天以上,100%在重大任務中經受錘煉……
“把那些想打仗、謀打仗、能打仗的干部用起來。”從2013年4月開始,在習主席親自決策部署下,中央軍委集中對全軍和武警部隊軍級以上領導班子進行考核,釋放出重要信號:用打仗的標準選賢任能,讓想打仗的有舞臺、鉆打仗的有位子、能打仗的有奔頭。
任職資格、基層經歷、軍事素質、重大任務表現……翻閱近幾年出臺的干部選用制度措施,一組“高頻詞”凸顯鮮明導向。追蹤近年來先進英模的成長足跡,滿廣志、劉珪、華明、蔣佳冀等一批矢志沙場、能謀善戰的打仗型干部脫穎而出。
能力重塑利箭在弦,一聲令下戰則必勝
能打仗、打勝仗,一個“能”字、一個“勝”字,為全軍部隊標定了“能力閾值”,對戰備訓練提出了目標要求。
這樣的能力從哪里來?這個目標如何達成?習主席深刻指出:向改革要戰斗力,努力構建能夠打贏信息化戰爭、有效履行使命任務的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
撤軍區、建戰區,授軍旗、立軍種,調結構、優編成……全面實施改革強軍戰略,從“根目錄”上落實練兵備戰的戰略運籌、實現練兵備戰的頂層設計,進而解決影響和制約人民軍隊戰斗力生成提升的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政策性問題。
透過習主席對新組建戰區和各軍種部隊的訓令訓詞,人們看到的是黨的領袖、軍隊統帥為人民軍隊戰斗力建設校正的能力標尺:五大戰區要“建設絕對忠誠、善謀打仗、指揮高效、敢打必勝的聯合作戰指揮機構”;陸軍要“加快實現區域防衛型向全域作戰型轉變”;火箭軍要“增強可信可靠的核威懾和核反擊能力,加強中遠程精確打擊力量建設”;戰略支援部隊要“高標準高起點推進新型作戰力量加速發展、一體發展”……
事之當革,若畏懼而不為,則失時為害。全軍將士緊緊抓住千載難逢的戰略機遇,按照深化改革建構的“能力框架”和“素質模型”,主動作為,開拓創新,把“戰爭預實踐”持續引向深入,推動能打仗、打勝仗能力不斷再上臺階。
改革,劍指打贏;打贏,必須聯合。在全軍各個方向的聯合訓練場上,上演著似曾相識又不盡相同的新圖景——
浪奔浪涌。去年初冬,北部戰區首次實兵實裝聯合演習在東北某區域拉開大幕。地上坦克炮火連天,空中戰機穿云破霧,海上戰艦巡航游獵……來自戰區各軍種的艦艇、飛機以及海防、雷達、地空導彈、電子對抗部隊等,編成多個兵力群,展開課題性實兵演練,全面檢驗戰區聯合作戰指揮和部隊聯合行動能力。
硝煙彌漫。在東部戰區參與組織的聯合立體登陸演習中,海空軍力量運用明顯加重,新型作戰力量漸成主角;中部戰區籌劃演習,一支老牌精銳部隊罕見未受重用,反倒是新轉隸過來的航空兵某部擔綱“主角”,理由很簡單,這支部隊的機型能擔負遠程突防任務,是一枚“重子”……
演訓場上一幕幕場景、一個個變化,看似靜水潛流,實則驚心動魄:隨著改革的強力推進,“大軍區”“大陸軍”的思維定式、機械化戰爭觀念的歷史慣性、軍種本位主義正在逐步被拔除;隨著聯合作戰理念深入人心、聯合指揮體制確立完善,更深、更廣、更多的聯合訓練大潮即將涌現。
伴著改革的東風,以提高聯合作戰指揮能力為發軔點,全軍部隊著力構建新的打贏能力坐標系——
新質作戰能力“頂用管用”——陸航部隊空中突擊開辟通道、特戰分隊拔點奪要戰略破襲、電子對抗信息攻防無形絞殺、航母編隊劈波斬浪走向深藍……近年來,人民軍隊多種新型作戰力量成為戰斗力新的“增長極”。防空反導、特種作戰、電子對抗、戰略預警、信息支援、無人作戰等為代表的新型精銳作戰力量正在加速建設、深度運用,推動人民軍隊戰斗力快速躍升,不斷搶占未來戰場的制高點。
快速反應能力“動若風發”——一聲令下,是最終的檢驗;戰則必勝,是最好的答卷。近年來,全軍部隊廣泛開展使命課題訓練,結合南海、東海維權管控,反恐維穩應急處突等任務,常態組織實案實訓、實情實練,在高頻率敵情處置、高強度應對行動、高逼真戰場環境下,隨時能戰、快速反應能力實現大幅躍升。
有效懾敵制敵戰略能力“不怒自威”——火箭軍部隊深入開展整旅突擊、連續突擊、集團突擊、復雜電磁環境下突擊、應對強敵干預突擊“五個突擊”訓練,以一次次“劍陣”嘯天、雷霆萬鈞的精確發射,鍛造著大國的劍鋒,支撐起大國的脊梁。
非戰爭軍事行動能力“水漲船高”——核心軍事能力的提升,為一次次非戰爭軍事行動提供了硬底氣;一次次非戰爭軍事行動,也成為錘煉部隊戰斗力的新戰場。在蘆山、魯甸震區的斷壁殘垣上,子弟兵以血肉之軀為受災群眾撐起生命之傘;在天山南北的維穩一線,武警部隊強力震懾和打擊各種暴力恐怖犯罪活動;在亞丁灣的茫茫大海上,高揚的八一軍旗昭示著中國軍事力量的責任擔當;在硝煙彌漫的異國土地上,中國“藍盔部隊”成為維護世界和平的可靠盾牌……
2017年8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90華誕之際,習主席向世人莊嚴宣告:“中國人民珍愛和平,我們決不搞侵略擴張,但我們有戰勝一切侵略的信心。我們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誰都不要指望我們會吞下損害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苦果。”
今天的中國網絡,流行著這么一句話:我們沒有生活在和平的時代,我們只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家。
這種令世界許多國家羨慕的和平保障,來自黨中央、習主席的堅強領導和英明指揮,來自人民軍隊時刻準備打仗、時刻準備打勝仗的決心與底氣。
安享和平是人民之福,保衛和平是人民軍隊之責。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需要建設一支強大的人民軍隊。面對前所未有的時代大考,面對我國越來越廣闊的“利益邊疆”,從戰火硝煙中走來的人民軍隊在能打仗、打勝仗的征途上再出發,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必將譜寫出更加熱血奔涌、震撼心靈的強軍新華章!(新華社記者李宣良、王經國 解放軍報記者徐雙喜、周猛)
編輯:曾珂
關鍵詞:習近平 強軍興軍紀實 聚焦打贏礪雄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