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人工智能企業表面拼技術,實則拼人才

2017年09月13日 09:31 | 來源:國際在線
分享到: 

近幾年,隨著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并行計算等相關技術的成批成熟,人工智能技術也在原始的積累下快速發展,并不斷成熟。全球范圍內,正迎來新一輪創新變革,人工智能開始從實驗室走進人類生產生活,進入一個與以往顯著不同的創新發展階段。

W020170912345489844400

W020170912345489871609

今年7月,國務院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國家戰略的制定,標志著人工智能成為國際競爭的新焦點。人工智能是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世界主要發達國家把發展人工智能作為提升國家競爭力、維護國家安全的重大戰略,加緊出臺規劃和政策,圍繞核心技術、頂尖人才、標準規范等強化部署,力圖在新一輪國際科技競爭中掌握主導權。

而諸多要素中,人才是最核心的一環。人工智能的競爭,本質就是人才的競爭。

全球的人工智能人才剛需饑渴而供給不足,2017年6日,全球職場社交平臺LinkedIn 發布的《全球AI領域人才報告》顯示全球人工智能(AI)人才需求三年翻8倍,從業者達190萬,擁有十年以上從業經驗的人才占比達65.4%。

在中國,人工智能人才數量和質量都跟不上行業發展。在AI研究上面,中國缺乏最頂級研究性的人才,真正意義上能夠指導推動整個行業的人才非常稀缺。與在人工智能領域積淀60余年的美國相比,美國擁有完整的人才梯隊,而中國的基礎層人才儲備和熱點領域的人才儲備方面都還處于補漏階段,產業人才總量進展到美國的一半。在人才結構方面,中國資深人工智能人才數量與美國差距明顯,十年從業者僅占38.7%,遠低于美國的71.5%,從數量上看,則為美國的三十分之一。

高端人才隊伍建設作為人工智能發展的重中之重,怎樣的人才培養策略才能為產業和企業開辟有源活水?

一方面,人工智能來到了商業和資本的風口浪尖,在當下的人才缺口中,獲得人才才是贏得這場持久戰第一次戰役的籌碼。企業的人才策略主要包含數量和質量兩個方面,吸引多少人才并賦予他們什么樣的職能決定著公司的人才戰略。BATJ等龍頭企業紛紛展開掠奪式角逐,阿里巴巴從美國西雅圖挖來了亞馬遜級別最高的華人科學家任小楓,進入該公司人工智能研發核心團隊。百度、滴滴等國內互聯網企業以設立研究院的形式,殺入美國高科技中心“硅谷”和谷歌、亞馬遜、微軟等企業掀起AI人才激烈的爭奪戰。創業型公司也通過精英型戰略跑馬圈地。各創業公司以高薪酬高福利為誘餌吸引人才,機器學習、大數據建模等領域的金融科技人才受到熱捧。其中尤以人工智能人才最為稀缺,年薪百萬是起步價,相對成熟的人工智能人才拿到上百萬美元的薪酬亦屬普遍。當然,搶人的也不僅僅是中國公司,日前,蘋果的兩則招聘信息也顯示,該公司已經在競爭對手亞馬遜的大本營西雅圖建立了一個高級Siri研發團隊。

另一個方面,高校作為人工智能人才的活水之源,成為了人工智能人才培養輸出的關鍵渠道,也是企業通過戰略合作發展人工智能產學研結合的重要智囊力量。

美國的校企聯動、產學研聯動模式也帶來了巨大的雙贏優勢。原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實驗室的負責人 Fei-Fei Li去年加入谷歌,領導后者的人工智能團隊。反過來,谷歌也通過捐贈、數據共享等方式反哺斯坦福大學,共同成長。再比如,Uber 從卡內基·梅隆大學國家機器人工程中心一連挖了40 名研究人員。當然這中間也不乏國外大型企業與中國高校跨國合作的例子。Facebook已經開始與中國大學合作,比如清華和上海交大,采取同美國、法國等地相同的合作模式,關注大學的科研項目,給學生提供實習的機會等。截至2016年底,IBM與中國高校合作,累計人員、設備和資金投入約合43億元人民幣。2016年IBM支持的聯合科研創新項目就達59項,在教育領域的軟硬件支持和資金總額超1億元。

中國人工智能企業主要聚集在北京、廣東、長三角一帶,四川地區在數量方面雖然不及上述三個地區,但明顯高于其他省市,各地的高校如清華、北大、中科院計算所、南大等都紛紛成立了AI國家重點實驗室。百度與西安交通大學共建大數據創新人才平臺、開設人工智能班;與中科院旗下的研究生院中科院大學達成合作,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數據開放、資源共享等方面合作。致力于大數據、AI技術研究與行業落地的成都創業企業小牛數據聯合國防科大信息系統與管理學院和阿里巴巴復雜科學研究中心發起成立了“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三方基于各自已有的大數據、復雜網絡、人工智能研究基礎,在金融及其他領域的技術深化、應用創新方面展開深入合作。

另外,為加強人工智能人才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就業能力的培養,企業和高校共同探索、創新了許多校企聯合培養人才的新模式、新機制。百度校園相關負責人提出了“雙師制”的觀點,得到了學界的擁護。“雙師制”的教學模式,一方面企業的研究人員作為學校學科的講師,定期將具有實踐意義和符合行業發展的知識傳授給學生甚至老師,另一方面高校師生也有機會走進企業實操技術。IBM于2016年起與上海交通大學慕課學院展開合作,在其“好大學在線”慕課平臺提供超過60多門包括Hadoop、Spark、Python、R、數據分析、機器學習等在內的大數據領域的高質量免費課程,2017年將IBM大數據大學學習平臺及虛擬實驗室部署在學校內部的私有數據中心上,以更好地支持學校開展大數據及數據科學方面的教學工作,促進學生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活動。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與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與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進行“校企合作”共建尖端科技實驗室,協同推進信息化工作,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打造智慧教育示范學校。小牛數據與阿里巴巴商學院合作共建了“金融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實踐教學基地”,為在校人才提供人工智能實習崗位和企業內部孵化機會,將學校和科研搬進公司,將產業和應用實踐帶入課堂。這些合作打通了人工智能產、學、研的關鍵結合點,形成了良好的循環。

對于中國的企業而言,未來的成功取決于當下的人工智能人才引進和培養策略,智能科學尚未建立完整的體系學科,而人類生活范式對人工智能的需求不會停下腳步,只有在基礎培養和產業實踐的緊密配合中,我們才能夯實人工智能發展的根基,形成我國人工智能戰略優勢。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數據 企業 合作 技術 美國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在线你懂的视频 | 玖玖爱精品视频在线 | 色五月激情五月五月婷婷 | 亚洲曰韩欧美在线看片 | 中文字幕亚洲视频 |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野狼 |